1、紫外線
生產中冶煉爐、電焊、氣焊、探照燈、水銀燈等物體達到1200℃以上時,輻射光譜中可出現紫外線;短波紫外線可使眼睛和皮膚受到傷害,引起結膜炎和角膜潰瘍(即電光性眼炎)、白內障、皮膚紅斑反應,長期接觸可引起皮膚癌;與瀝青等某些化學物質同時作用于皮膚,可導致嚴重的光感性皮炎。
2、射頻輻射
交變電磁場以一定速度在空間傳播的過程就是電磁輻射,頻率介于100kHz與300kMHz、相應波長為3000m至1mm的電磁波稱作射頻電磁波。此種輻射危害表現為兩個方面,一為致熱效應,使人機體內的電介質分子極化、隨射頻電磁場的交替變化、振蕩發熱,體溫明顯上升;二是非致熱效應,能引起中樞神經和植物神經的機能障礙。表現為神經衰弱、心電圖及腦電圖異常、頭痛、頭暈、興奮、失眠、嗜睡、心悸、記憶力減退等;超高頻可使胃的機能紊亂。
微波(頻率300MHz至300kMHz、對應波長1m與1mm的電磁波,主要應用在雷達、通信、電視、不良導體加熱、醫療、核物理、科研等方面)還能造成視覺及嗅覺機能低下,長時間、高強度輻射可引起眼球晶體混濁、白內障,對生殖機能、內分泌機能、免疫功能等都產生一定影響。
作業場所的射頻輻射強度隨著離輻射源的距離增大而迅速遞減,其中微波有很強的方向性。
3、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對人的效應分為隨機效應和非隨機效應。隨機效應包括致癌效應和遺傳效應,是對人的遠期效應。這種損害是沒有閾值的,其發生概率隨劑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嚴重程度與劑量無關。致癌效應是對人最主要的遠期效應。由輻射誘發的癌癥有白血病、肺癌、甲狀腺癌、乳腺癌、胃癌、皮膚癌、惡性腫瘤和白血病。非隨機效應是指當受照射的劑量超過一定水平(閾值)時,其損害發生概率急劇增至100%;受照射的的劑量超過閾值時,損害的嚴重程度隨劑量的增加而增加。能造成三種類型的放射傷害:第一種為中樞神經和大腦系統傷害(主要表現為虛弱、倦怠、嗜睡、震顫、痙攣,甚至可在數天內死亡)、第二種是胃腸性傷害(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瀉、虛弱和虛脫,癥狀消失后可以出現急性昏迷,通常兩周內死亡)、第三種是造血系統傷害(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瀉,但很快好轉,約2—3周無病癥之后,出現脫發,經常性流鼻血,再出現腹瀉,造成極度憔悴,通常在2—6周后死亡)。
電離輻射在較高劑量作用下能造成出血、貧血和白血球減少、胃腸道潰瘍、皮膚壞死或潰瘍。在容許劑量下長期或反復照射時,能使人體細胞改變機能,白血球過多,眼球晶體混濁,皮膚干燥、脫發,內分泌失調等。
應當指出,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器官對電離輻射作用存在差異。100倫琴以下的照射表現得更明顯,有人發生輕度放射病時,有人尚無反應,有的則構成中度損傷。有的器官如眼睛、肝、脾、淋巴細胞、骨髓等,在皮膚尚無傷害情況下,也可使它們造成嚴重傷害。
4、紅外線
生產環境中所有熾熱物體及強光源都輻射紅外線;大量吸收紅外線可致熱損傷,破壞角膜表皮細胞、產生紅外線白內障、視網膜脈絡膜灼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