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安全行為是復雜和動態的,具有多樣性、計劃性、目的性、可塑性,井受安全意識水平的調節,受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支配;同時也受道德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影響態度、意識、知識、認知決定人的安全行為水平,因而人的安全行為表現出差異性。不同的企業職工和領導,由于上述人文素質的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的安全行為水平;同一個企業或生產環境,同樣是職工或領導,由于責任、認識等因素的影響,因而會表現出對安全的不同態度認識,從而表觀出不同的安全行為要達到對不安全行為的抑制,對安全行為進行激勵,需要研究影響人行為的因素。
(一)影響人的安全行為的個性心理因素
1.情緒對人的安全行為的影響
情緒為每個人所而有,是受客觀事物影響的一種外在表現,這種表現是體驗又是反應,是沖動又是行為從安全行為的角度情緒處于興奮狀態時,人的思維與動作較快;處于抑制狀態時,思維與動作顯得遲緩;處于強化階段時,往往有反常的舉動,這種情緒可能導致思維與行為不協調、動作之間不連貫,這是安全行為的忌諱。當不良情緒出觀時,可臨時改換工作崗位或暫時讓其停止工作,不能把因情緒可能導致的不安全行為帶到生產過程中去。
2.氣質對安全行為的影響
氣質是人的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個人所具有的典型的、穩定的心理特征。氣質使個人的安全行為表現為獨特的個人色彩。例如同樣是積極工作,有的人表現為遵章守紀,動作及行為可靠安全;有的人則表現為蠻干、急躁,安全行為較差。因此,分析職工的氣質類型,合理安排和支配,對保證工作時的行為安全有積極作用。人的氣質分為四種多血質,活潑好動、敏捷、樂觀,情緒變化快而不持久,善于交際,待人熱情,易于適應變化的環境,工作和學習精神充沛,安全意識較強,但有時不穩定;膽汁質,易于激動,精力充沛,反應速度快,但不靈活,暴躁而有力,情感難以抑制,安全意識較前者差;粘液質,安靜沉著,情緒反應慢而持久不易發脾氣不易流露感情,動作遲緩而不靈活,在工作中能堅持不懈、有條不,但有情性,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差;抑部質:敏感多疑,易動感情,情感體驗豐富,行動遲緩、忸怩、腆,在困難而前優柔寡斷,工作中能表現出對工作的堅定精神,但膽小怕事,動作反應慢。在客觀上,多數人屬于各種類型之間的混合型。人的氣質對人的安全行為有很大的影響,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和對安全工作的適宜性。因此在工種安排、班組建設、使用安全干部和技術人員,以及組織和管理工人隊伍時,要根據實際需要和個人特點來進行合理調配。
3.性格對人的安全行為的影響
性格是每個人所具有的、最主要的、最顯著的心理特征,如有的人心懷坦白有的人詭計多端;有的人克奉公,有的人自私自利等性格表現在人的活動目的上,也表現在達到目的的行為方式上。性格較穩定,不能用一時的、偶然的沖動作為衡量人的性格特征的根據。但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穩定的方式。人的性格表現多種多樣,有理智型、意志型、情緒型理智型用理智來衡量一切,并支配行動;情緒型的情緒體驗深刻,安全行為受情緒影響大;意志型有明確目標,行為主動、安全責任心強。
安全行為自覺性方而的性格特征,表現在從事安全行動的目的性或盲目性、自動性或依賴性、紀律性或散漫性;安全行為的自制方而,表現有自制能力的強弱,約束或放任,主動或被動等;安全行為果斷性方而的特征,表現在長期的工作過程中,安全行為是堅持不懈還是半途而廢,嚴謹還是松散,意志頑強還要懦弱。
4.社會知覺對人的行為的影響
知覺是眼前客觀刺激物的整體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客觀刺激物既包括物,也包括人。
人在對別人感知時,不只停留在被感知的面部表情、身體姿態和外部行為上,而且要根據這些外部特征來了解他的內部動機、目的、意圖觀點、意見等人的社會知覺可分為三類:一是對個人的知覺。主要是對他人外部行為表現的知覺,并通過對他人外部行為的知覺,認識他人的動機、感情、意圖等內在心理活動。二是人際知覺。人際知覺是對人與人關系的知覺。人際知覺的主要特點是有明顯的感情因素參與其中。三是自我知覺。自我知覺是指一個人對·自我的心理狀態和行為表現的概括認識。的知覺與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常常是不一致的,這就會使人產生錯誤的知覺或者偏見,使客觀事故的本來面目在自己的知覺中發生歪曲產生偏差的原因有:①第一印象作用;②暈輪效應③優先效應與近因效應;④定型作用。
5.價值觀對人的行為的影響
價值觀是人的行為的重要心理基礎,它決定著個人對人和事的接近或回避、喜愛或厭惡、積根或消極。領導和職工對安全價值的認識不同會從其對安全的態度及行為上表現出來。因此,要人具有合理的安全行為首先需要有正確的安全價值觀念。
6.角色對人的行為的影響
在社會生活的大舞臺上,每個人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每一種角色都有一套行為規范,人們只有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行為規范行事社會生活才能有條不地進行,否則就會發生混亂。角色實現的過程,就是個人適應環境的過程。在角色實現過程中,常常會發生角色行為的偏差,使個人行為與外部環境發生矛盾。在安全管理中,需要利用人的這種角色作用來為其服務。
7.社會輿論對行為的影響
社會輿論又稱公眾意見,它是社會上大多數人對共同關心的事情,用富于情感色彩的語言所表達的態度、意見等。要社會或企業入人都重視安全,需要有良好的安全輿論環境。一個企業部門、集體或國家,要把安全工作搞好,需要利用輿論手段。
8.風俗與時尚對個人行為的影響
風俗是指一定地區內社會多數或員比較一致的行為趨向。風俗與時尚對安全行為的影響既有有利的方而,也會有不利的方面,通過安全文化的建設可以實現揚其長、避其短。
9.環境、物的狀況對人的安全行為的影響
人的安全行為除了內因的作用和影響外,還受外因的影響。環境、物的狀況對勞動生產過程的人也有很大的影響。環境變化會刺激人的心理,影響人的情緒,甚至打亂人的正常行動。物的運行失常及布置不當,會影響人的識別與操作造或混亂和差錯,打亂人的正常活動,即會出現這樣的模式:環境差人的心理受不良刺激→擾亂人的行動→產生不安全行為;物設置不當→影響人的操作→擾亂人的行動→產生不安全行為。反之,環境好,能調節人的心理,激發人的有利情緒,有助于人的行為。物設置恰當、運行正常,有助于人的控制和操作。環境差(如聲大、尾氣濃度高、氣溫高、溫度大、光亮不足等)造成人的不舒適疲勞、注意力分散,人的正常能力受到影響,從而造成行為失誤和差錯由于物的缺陷,影響人機信息交流,操作協調性差,從而引起人的不愉快刺激煩躁產生急躁等不良情緒,引起誤動作,導致不安全行為。要保障人的安全行為,必須創造很好的環境,保證物的狀況良好和合理,使人、物、環境更加協調,從而保證人的安全行為。
(二)對人的不安全行為管理方法
(1)做好作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培訓,使職工提高安全意識,自覺遵守規章制度,搞好安全生產;學好安全知識,提高操作技能,知道怎樣做安全、怎樣做不安全,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應當怎樣做,怎樣才能做得好。通過教育和培訓建立一個高素質的職工隊伍。
(2)建立完善規章制度,制定操作規程、規范控制職工的行為。
(3)教育、監督從業人員正確佩戴勞動防護用品。
(4)檢查、考核和獎懲,及時糾正人的不安全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