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性評估法。也稱經驗評估法,是按生產系統或生產工藝過程,對系統中存在的各種危險危害因素進行定性的分析、研究、評估,得出定性評估結論的評估方法。
本方法通常采用安全評估表,根據經驗將需要檢查評估的內容以列表的方式逐項列出,現場逐條對應評估。安全評估表內容還可根據項目危險程度,將評估項目內容劃分為安全否決項(不可控危險)和可控項(中等或可控危險)兩部分,存在否決項時,停止評估,向上一級管理層報告;不存在否決項時,對可控項進行賦值,得分不低于規定的臨界值,定性為具備安全建設條件;
可控項得分低于臨界值,停止作業,制定措施進行整改,整改完畢后再進行重新評估。
本方法適用于簡單系統、大型裝備,工作條件和環境相對穩定的區隊開工和崗位的評估。
二、專業評估法。是指集體檢查分析、專業綜合評估或兩者相結合的評估方式,依據現場條件、檢測結果、臨界指標,運用類比分析等方法,對系統運行環境、設備設施、工藝和人員技術能力、安全措施、制度、管理水平等方面進行評估的方法。
本方法適用于復雜的系統、工藝、裝置以及“四新”試驗應用等方面的評估。
三、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法。是通過分析生產運行過程中工藝狀態參數的變動和操作控制中可能出現的偏差,以及這些變動與偏差對系統的影響及可能導致的后果,找出出現變動及偏差的原因,明確裝置或系統內及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險、危害因素,并針對變動與偏差產生的后果提出應對安全措施的評估方法。
本方法主要分析步驟是:
1. 建立研究組,確定任務、研究對象。一是建立一個有多方面專業組成的研究組,研究組的人員應包括設計、管理、使用和監察等各方面人員。二是明確研究組的任務,如研究的最終目的是解決系統安全問題,還是產品問題、環境問題,或者是綜合問題。三是充分了解分析對象,準備有關資料。
2. 劃分單元,明確功能。將分析對象劃分為若干單元,明確各單元的功能,說明其運行狀態和過程。在連續過程中單元應以管道為主,在間歇過程中單元應以設備為主。
3. 定義關鍵詞表,按關鍵詞,逐一分析每個單元可能產生的偏差。
4. 分析發生偏差的原因及后果。
5. 制定對策。
四、預先危險分析法。是在危險物質和裝置設計、施工和建設前,對系統中存在的危險性類別、出現條件、導致事故的后果進行分析評估的方法。
本方法主要步驟:
1. 危害辨識
通過經驗判斷、技術診斷等方法,查找系統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
2. 確定可能事故類型
根據過去的經驗教訓,分析危險、有害因素對系統的影響,分析事故的可能類型。
3. 針對已確定的危險、有害因素,制定預先危險性分析表。
4. 確定危險、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級,按危害等級排定次序,以便按計劃處理。
5. 制定預防事故發生的安全對策措施。
本方法適用于固有系統中采取新的方法,接觸新的物料、設備和設施的危險性評估。
五、故障假設分析法。是由熟悉工藝的人員對系統工藝過程或操作過程,通過提問(故障假設)的方式來發現可能的潛在的事故隱患(實際上是假想系統中一旦發生嚴重的事故,找出促成事故的潛在因素,在最壞的條件下,這些因素導致事故的可能性)的分析評估法。
本方法適用于工程項目的各個階段的評估。
六、“五步”評估法。是作業人員按照“停、想、評、定、做”五個步驟,對本崗位職責范圍內的環境、設備、設施和自身上崗條件進行安全評估的方法。本方法中的“停”即停止作業,實施評估;“想”即辨識、排查危險危害因素;“評”即評估危險程度,及時匯報;“定”即制定安全措施,消除或管控危險;“做”即按照規程、措施和“手指口述”進行作業。
本方法適用于各崗位作業人員上崗作業前的安全評估。
七、“三位一體”評估法。跟班礦長、班組長、安全員三人進行現場安全評估的方法。
煤礦單位一般由跟班礦長、安全員、班組長負責,通常采用安全評估表,對作業現場環境、設備、安全設施和工程質量等逐項進行評估。
本方法適用于崗位作業人員上崗作業前的評估。
三、安全風險管控流程
按照《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規范》要求,結合我礦安全建設實際,形成“危險源辨識與評估 → 建設系統控制和崗位行為控制 → 培訓、檢查及考核提升”的閉環模式,是我礦落實和執行安全風險預控管理的具體操作規范。安全風險預控管理流程圖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