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安全 生 產 事故的發生大多是由人的行為引起的,而行為又受心理所支配。我們在研究煤礦安全生產工作時,必須重視礦工的心理因素。本文試從認知、情緒與能力三個方面分析引發事故的礦工心理及其成因,提出相應對策,以便對礦工的行為加以預見、影響和控制,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1 礦工安全生產的認知因素分析
1.1 礦工認知因素對安全生產的影響煤礦 井 下 職工在作業時,主要是通過對井下一系列復雜和特殊環境的感知、注意、記憶、分析、綜合,而達到人與各種事物環境、生產安全的適應和協調。其中,感知的準確與注意的集中是人進行安全生產的兩個基本前提,對煤礦井下生產安全有著直接的影響和制約作用。研究發現,認識視覺圖形差異比做出單純肌肉操縱較快的人傾向于屬于事故安全個體,而認識視覺圖形慢于做肌肉反應的人,則屬于傾向于易發生事故的個體。同時,反應快于知覺的人,比知覺快于反應的人更容易產生事故。因此,井下礦工只有清晰地感知到井下所處環境狀態,準確獲取和識別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險信號,才能在操作行為上做到及時預防,消除不安全隱患,實現安全生產。
1.2 礦工不安全認知的成因作業環境惡劣:在井下有限的空間內,要進行鑿巖、爆破、裝載、運輸等工作,設備來往頻繁,管線設置多同時,井下的黑暗和單一的顏色容易使人產生心理不適和錯覺;長時的噪聲能使人神經系統疲勞,反應能力降低;不適宜的工作環境,極易發生誤動作。勞動 時 間 長:井下是24h 循環作業,必然使一部分人員不能按正常的作息時間進行活動,導致礦工心身疲勞過度,體力不支,感官不靈,反應遲鈍,從而誘發事故的發生。據有關資料分析,一晝夜內,有兩個事故高峰時間段,即凌晨3一6點之間和晚上22一24點之間。這與人體晝夜變化規律完全符合。勞動 強 度 大:由于井下工人還沒有完全脫離笨重的體力勞動,高強度的井下作業極易使人身體疲勞,對簡單信號或警示標志的反應時間延長,造成操作不及時引發事故。
1.3 減少礦工不安全認知的對策
政府 、煤礦主管部門及煤礦企業要提高安全生產的措施,給職工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要相應改變井下環境狀態,增強刺激的強度感和對比性:可適當運用知覺對強度的敏感性,多搞一些安全標志和相對強度,還應根據人的知覺規律,增強工作環境的感觀刺激。這樣在井下就會增強色彩的對比性,從而在平時操作或事故的搶險救災時,起到預防和保護作用。重視礦工的付出,修改定領結構:根據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動規律,改革不合理的工作制度,確定合適的勞動強度。提高設備的機械化水平,降低工人勞年動強度和作業時間,使職工有足夠的時間休息,恢復體力。同時注意加強對節假日和夜班礦工的管理。
2 礦工安全生產的情緒因素分析
2.1 礦工情緒因素對安全生產的影響
情緒是以個體的愿望和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是礦工進行安全生產的內部動因。調查發現,在情緒失控狀態下,礦工就會失去理智、不考慮后果,如有的人只顧發怒而忘掉作業規程;有的人故意打亂正常生產秩序,投機取巧;有的人為了賭氣,忽略了排查隱患,從而引發事故。若能控制不安全情緒因素,也就等于消除了可能引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2.2 礦工不穩定情緒的成因
在導致礦工情緒不穩的因素中,欲求不滿是一個主因。礦工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安全、歸屬與愛、尊重三個層次上,如果在滿足需求的過程中受到了挫折,就很可能引發情緒問題。安全 包 括 人身安全、物質保障和權益保障:煤礦五大災害時刻威脅著礦工生命,礦工對自身安全的憂慮進人潛意識,于是希望“早上井”,有人為此則追求省力減時,求輕避重,從而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目前,煤礦工人收人在全國各行業偏低,其下崗失業率也遠遠高出其他加工制造行業,絕大部分礦工失業后沒有社會保障。高風險低收人的工作以及失業的威脅使礦工情緒極易波動。有的煤礦侵犯礦工權益的事情時有發生,而工會的缺席又使得工人的整體博弈能力十分微弱,難以有效維護自身權益。這都會影響礦工的情緒,成為安全生產的威脅。礦 工 家庭 生活與人際關系中的問題使其歸屬與愛的需要未得到充分滿足:礦工的家庭一般夫妻兩地分居多,家庭負擔重,子女多;年輕人多,處在婚戀期的人多;夫妻感情糾葛、住房、經濟等問題突出。一些人就會產生強烈的孤獨感,工作時漫不經心。另外,由于溝通方式和個性等方面的因素,不良的人際關系也會引發情緒失控,埋下安全隱患。礦工 社 會 地位較低,尊重的需要未能得到滿足:有些經營者為了利潤,片面追求產量,超強度、超定量開采作業,忽視礦工的生命。有些管理者工作方法簡單粗暴、官僚主義嚴重、重罰輕教等也會傷害礦工的自尊心,引發礦工的委屈、憤怒和報復情緒,一旦郁積迸發,情緒超越理智,就會演變為“三違”行為。
2.3 解決礦工情緒問題的對策
滿足 礦 工 的安全需求:應加大安全資金的投人,完善各項安全保障措施,為礦工支撐起“安全傘”。應提高礦工收人,改善福利,建立和完善礦工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制度,減輕其生活壓力和后顧之憂。應做好下崗礦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加強創業培訓和再就業培訓。國家應完善礦山安全立法,監督地方政府落實煤礦安全事故中的責任,加大對事故責任人的處罰力度;大力遏制超能力生產;加大反腐力度,企業工會組織,切實可行地為礦工當家作主,維護礦工的合法權益。滿足 礦 工 歸屬與愛的需求:要關注礦工家庭生活,積極幫助職工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使他們心情舒暢。基層組織可吸納心理咨詢師或社會工作者為礦工及其家庭成員提供心理與生活幫助。當礦難及各種突發事件發生時,及時伸出友誼之手。滿足 礦 工 的尊重需求:要以人為本,對礦工多關注、理解和支持,尊重他們的生命、人格與貢獻,以理服人,切忌簡單粗暴。注重化解各種矛盾,及時消除影響安全生產的不安定因素,在班組形成人人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心情舒暢、工作有序的安全工作局面。
3 礦工安全生產的能力因素分析
3.1 礦工能力對安全生產的影響
能力 是 順 利實現某種活動的心理條件。在現代化的采礦生產中,工人的能力,特別是文化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礦山設備運轉的好壞和安全事故的多少。在采掘第一線的工人中,農民合同工、輪換工占全部工人的85%以上,其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缺乏煤礦最基本的安全技術知識,這直接影響到他們對事物的正確理解以及操作技能的掌握與提高。大部分小煤礦事故都與井下沒有專職技術員、礦工不懂安全規程、違規操作有關。
3.2 礦工安全生產能力偏低的成因
我國 煤 礦 業采掘一線院校畢業的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許多不愿到煤礦就業。據統計,1998年以前,煤炭院校畢業生在煤炭系統內的就業率在50%以上,到2002年,只有不到15%,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煤礦企業工作待遇過低。農民協議工和以農民為主的外包工程人員雖普遍素質不高,但勞動力價格便宜,卻成了煤礦企業生產的主力,這造成了安全生產能力偏低。
3.3 提高礦工能力的對策
實行 礦 工 資格證制度。在我國,由于資源賦存條件和長期開采的原因,煤炭開采依然屬于高危行業,從業者需要具備一定技術素養、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而推行礦工資格證制度,提高煤炭開采行業的市場準人門檻,對提高煤礦從業人員教育和科技素質,無疑有著重要和積極的作用。加強 對 職 工的崗位培訓。煤礦企業樹立“安全培訓是職工最大的福利”的思想,加強對職工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識的系統培訓,采取多種形式舉辦各種類型的崗位培訓班,提高在崗工人操作技能。注重 安 全 心理培訓。通過研究分析及實踐證明,越是在危險、負荷重的工作環境中,心理素質越好,作業人員的技術素質就會得以更好的體現,處理好各種危險問題,保證安全生產。因此,應對礦工開展好安全心理培訓,提高自身安全心理素質,自覺地調節、控制個人情緒,在生產過程中能夠迅速果斷地對井下不同情況的變化做出相應的反應,預防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