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礦井通風應建立嚴格的測風制度。每10天進行1次全面測風,并根據測風結果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風量調節。采掘工作面應保證工作面作業人員每分鐘不少于4 m3風量,且進風流中氧氣的濃度不低于20%,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0.5%,對氧氣濃度低于18%的工作地點必須停止作業,制定措施進行處理。同時采掘工作面的空氣溫度不能超過26℃,機電設備硐室的空氣溫度不能超過30℃。
二、嚴格執行瓦斯檢查制度。采區回風巷、采掘工作面回風巷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過1.0%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時,必須停止作業,撤出人員。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業地點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0%時,必須停止用電鉆打眼;爆破地點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0%時,嚴禁爆破。采掘工作面風流中二氧化碳濃度達到1.5%時,必須停止作業,撤出人員。
三、礦井通風設施要保持完好、有效。礦井常用的通風設施有風門、密閉、風橋、測風站等四種。風門是用以在需要通車和行人的巷道隔斷風流或調節風量的設施,按用途分為永久性風門、臨時性風門以及調節風門;密閉是在不許通車、行人的巷道截斷風流的設施,分為永久性密閉和臨時密閉;風橋的作用是使分別從兩巷道流經的新鮮風流與乏風流交叉相遇時,采用立體交叉方式分開通過的構筑物。測風站是指固定的測風地點。
四、加強盲巷和采空區的管理。由于京西煤礦均為低瓦斯礦井,井下發生窒息的主要原因是缺氧,產生缺氧的原因主要是礦井通風不良,巷道中瓦斯等有害氣體增加,使氧氣含量相對下降,當氧氣的濃度降到12%以下時,人就會因缺氧窒息死亡。因此要加強盲巷和采空區的管理。井下所有盲巷和透空巷道要及時進行封閉,根據停用時間的長短可以打柵欄封閉、臨時密閉或永久密閉,封閉位置應距巷道口不超過6m。
局部通風分為利用礦井總負壓通風和利用局部通風機通風兩種。由于利用礦井總負壓通風有效距離較短,所以掘進工作面常采用利用局部通風機通風。但利用局部通風機進行局部通風,與礦井總負壓通風相比,穩定性和安全性都較差;另外局部通風機一般都安放在巷道內,沒有專用硐室,很難避免因車輛等的碰撞或人為的隨意觸動而停風,從而引發瓦斯積聚和缺氧窒息事故。因此,煤礦在安全生產過程中應加強局部通風機通風管理,嚴格執行有關的規章制度,建立健全必要的瓦斯檢查和局部通風機管理的崗位責任制,把責任層層落實到人。
局部通風機通風管理中應著重遵循的幾個規定:
(一)局部通風機機體要完好,高壓部位不漏風。局部通風機安裝時必須墊高0.3米以上(以軌面算起)并安裝牢固。同時必須由指定人員負責管理,保證正常運轉。
(二)應采用抗靜電、阻燃風筒。風筒吊掛平直無死彎,逢環必掛,缺環必補,發現破口及時縫補或替換。風筒拐彎處要設彎頭,不要拐死彎,異徑風筒接頭要用過渡節,先大后小,不要花接。
(三)壓入式局部通風機和啟動裝置,應安裝在進風巷道中,距掘進巷道回風口不小于10米,以免發生循環風;全風壓供給該處的風量應大于局部通風機的吸入風量。
(四)正壓風筒末端要直對工作面,在巖巷掘進時風筒口距工作面迎頭不超過10米,在煤巷掘進時風筒口距工作面迎頭不超過6米;負壓局部通風機排風筒出風口應順入回風巷10米以上。
(五)不能使用3臺以上(含3臺)的局部通風機同時向1個掘進工作面供風。不得使用1臺局部通風機同時向2個作業的掘進工作面供風。
(六)使用局部通風機通風的掘進工作面,不得停風,嚴禁無風作業;因檢修、停電等原因停風時,必須撤出人員,切斷電源,設置柵欄,揭示警標,禁止人員進入,并向礦調度室(值班室)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