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進步,政府和企業在安全方面的投入日益增大。為了改善效益,越來越多的儀表與自動化企業正在著手向安全領域轉產,如傳統生產DCS的企業向SIS領域進軍、傳統的PLC企業轉而生產安全PLC、傳統的儀表企業開始研制安全型儀表等等。但如果不能正確理解與掌握“安全性”問題,不了解產品應具備什么安全特征,這樣的轉產是有很大風險的。
本文介紹一下儀表與自動化產品的安全性問題,同時介紹其產品具有的安全特征。
一、安全性問題的基礎
安全性表現產品的安全品質,是通過設計、制造出來的,但只靠產品無法維持。安全有其自身特點,不了解其基本概念與方法,僅靠原有的自動化技術知識是不能合理地處理安全性問題的。
從事安全工作的人必須深刻了解以下幾個要點:
(1)安全的對象是人
我們說,自動化控制系統可以用來保護人、環境與設備,但安全的最終關注點在人,也就是說,安全的對象是人。是人就會有人性的弱點,出了事故就要考慮承擔法律責任。要充分考慮所有與人有關的安全模式,執行安全標準來規避風險,避免法律糾紛。
·理解人性弱點,增加生理學知識
由于人性的弱點,會產生無知、好奇、恐慌等不良情緒,誤判導致錯誤操作最終導致事故,應盡可能對上述所有異常行為采取相應措施,如果不能,也需要對使用者規定一般的素質要求,針對不同的種類考慮不同的限制,規定相應的界限。
舉一些例子。某飛機進入著陸姿勢時開關已經扳向自動操縱方式,但飛行員錯誤地認為處于手動位置,并持續地扳動操縱桿,結果自動裝置向相反方面動作,最終導致了墜機事故。某段鐵路的兩個信號表示不同線路的狀態,司機由于看錯了相鄰的信號而發生撞車事故。有很多安全事故的原因違反了技術人員的常識,是技術人員所不能理解的。如電梯中有開門和關門兩個按鈕,電路設計時會充分考慮按下任意按鈕時電梯應做出的反映,但乘客可能會同時按下兩個按扭,或者以極微小的時差按下兩個按鈕。對于這種“游戲”動作估計不足,就會導致電梯非正常停車,結果把乘客關在電梯中,不得不靠外面的救援。
這類錯誤很多,安全產品開發時應從生理學的角度進行深入研究,并找出避免出錯的措施;充分考慮異常的動作、對狀況判斷失誤等“可預見與不可預見的”事件,即使萬一出錯,也應該有補救的方法,不至于最終導致事故。
·了解與人有關的安全模式。
研究安全模式就是找出產品使用過程中所有可能導致人員傷害的機制與可能性。
自動化產品與系統的安全模式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與功能失效相關的安全模式,在領域內人們稱這類安全為功能安全,如緊急停車系統的故障會導致危險時無法緊急停機;第二類是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對人體產生如觸電、電擊、熱燙、著火、爆炸、機械等直接的傷害,在領域內人們稱這類安全為電氣安全、機械安全與防爆安全。
(2)安全需要高成本
為“安全”而設計的自動化產品,其結構會比原來只考慮功能結構時復雜,成本也會增加。如果不肯下功夫增成本,就會制造出危險的產品,一旦發生事故,造成巨大的損失。
(3)危險特點要了解
應用于安全領域的儀表與自動化產品,承擔著“在生產過程中監測與安全有關的狀態參數,發現故障與異常,及時采取措施以避免事故發生”的重要任務,但不同的應用領域危險特點不同,不了解這些特點,輕易轉產到“安全領域”,容易忽視新的應注意的問題點,導致重要損失。
例如,某工廠在加工過程中使用大量酒精,由于設置在廠房頂部的排風扇發生故障,致使酒精濃度上升,引起爆炸。分析事故原因時,發現原來設計安全控制方案時已經預料到風扇故障會導致爆炸危險,所以設計安裝了安全聯鎖裝置來監視電動機轉速,保證電動機停時生產線停。但沒料到的是,傳動皮帶輪脫落導致不能排氣,這種故障在一般的工廠是通過使用者定期檢查皮帶張力時發現的,但這家工廠的屋頂非常高,維修人員無法到達,安全控制方案的設計者沒有充分考慮該廠的實際情況。在安全控制方案存在嚴重缺陷的情況下,安全聯鎖裝置設計得再好、產品再可靠,安全性也沒有保障。
(4)標準規范很重要
重大事故是低概率事件,一個企業不可能都經歷過,企業內的個人沒有學習過有關經驗,這與通過積累經驗取得進步的質量管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借鑒外部他人的經驗,執行行業公認的標準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說,功能安全標準是歐美等國安全控制領域的專家多年經驗的總結,它不但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實現安全的方案,還規定了從控制方案提出、實現直到停用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所有相關人員的工作目標與職責,建立了與安全控制相關的法律責任體系。執行標準是保證安全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規避風險、免除法律責任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