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供電公司在構建和諧企業中,緊密結合企業安全生產實際,積極引導職工學有所思,思有所行。通過學習理論,聯系實際,尋找對策,檢驗效果,持續改進,閉環管理。探索出一條打造電力系統安全生產長周期的新方法,營造出職工人人講安全的良好氛圍,有力地促進了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的提高。
從“木桶定律”中探索安全教育新思路
“木桶定律”來源于一個很簡單的自然現象。一桶水的盛水量取決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木板。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移高才能盛滿水,如果有一塊木板不移高,那桶水不可能是滿的,要想增加木桶的容量,只有加高最低木板的高度,因為比最低木板的所有木板高出的部分都是沒有意義的。根據“木桶定律”,決定一個單位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不是能力最強的人,而是能力最弱、表現最差的人。依照“木桶定律”,該公司在開展全員安全教育的基礎上,提出了“重心下移,關口前移”的安全教育新思路,將一線工人和新進大學生作為安全教育的重點,通過多種方式大力宣揚“沒有消除不了的隱患,沒有避免不了的事故”安全理念,使新員工明白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道理。公司規定班組每周一次的安全活動必須雷打不動,由部門根據季節變化、生產情況確定教育內容。大學生進公司第一課就是安全教育,凡《安規》考試不達100分不能上崗,使其在工作之初就充分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同時,積極開展“師帶徒”活動,讓新進人員和年青工人與經驗豐富的老師傅簽訂師徒合同,在實際工作依靠老師傅的言傳身教,加速提高生產一線新人員的安全生產技能水平,并進而促進公司安全生產水平的整體提升。
從“破窗理論”中探索安全管理新舉措
多年前,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詹巴斗進行過一項試驗。他找了一輛汽車擺在一個中產階級社區,擺在那一個星期也無人問津。后來,詹巴斗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在此基礎上,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一個“破窗理論”。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筑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
借鑒“破窗理論”,該公司總經理姜志軍認為: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安全生產工作是由無數細節組成的,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每一個環節都決定著安全生產工作的成敗。有些違章者心存僥幸,如不及時禁止,看慣了、干慣了,最終釀成事故也就不可避免了。企業目前并不缺少安全規章制度和作業規范,缺少的是沒有把每一個細節克隆到規章制度中去。因此,公司十分重視對現場違章行為以及未遂事故的查處,組建了市、縣兩級安全督察隊,專職現場安全監督檢查,努力以認真的檢查、嚴肅的考核,將各類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止生產人員“惡小而為之”心態的形成,2008年共查處各類違章行為40余起,處罰責任人員32名。針對部分職工平時存在的“小疏忽、小過錯、小違章”,公司組織員工自我排查,小題大做,并將這些違章現象帶來的后果制作成漫畫,巡回展覽,印制成小冊子,使職工看到很小的一次違章都可能帶來令人悔恨終生的后果,從而明白了“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道理。另外,為使員工進一步增強安全責任心,養成自覺將日常工作與安全標準相結合的良好習慣,公司還采取各種有效載體,逐步規范員工的安全行為,如:利用“黑匣子”(小型錄音機),對操作、調度、開收工會進行全程錄音,強化安全生產的全過程控制;堅持利用小廣播,每天早上工作前,對安全注意事項進行提醒,以充滿人情味的的安全警示,提高員工遵章守紀的自覺性;在職工家屬中開展“十叮囑”活動,讓職工家屬常念安全經、常吹安全風,構筑安全生產的第二道防線。
從“路徑依賴”中探索安全文化新內涵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路徑依賴”是一個使用頻率極高的概念,它強調的是慣性的力量能把人們帶入思維定勢的死角,人們一旦選擇了某個制度,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把這個制度不斷“自我強化,讓你輕易走不出去”。
經濟學家們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五只猴子關在一個籠子里,并在籠中掛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想伸手去拿,就用高壓水槍狠狠的教訓籠中所有的猴子,直到最后沒有一只猴子敢動手了。然后,用一只新猴子替換出籠里的一只猴子。當新來的猴子看到了掛著的香蕉,于是伸手去取。結果原來的4只猴兒代替人執行了對這個新來的猴子的懲罰任務,試驗人員繼續這樣不斷將最初經歷過高壓水槍懲罰的猴子換出來,最后籠子里中的猴子全是新猴子,但再沒有一只敢去碰香蕉。從這個實驗中人們看到了路徑依賴存在的可怕與不合理。猴子天性愛吃香蕉,可是出現一個“不許拿香蕉”的規矩后,誰都不可以觸犯,否則就會遭到眾怒。這一違背猴子天性的規矩居然能夠讓猴子自覺遵守。
借鑒“路徑依賴”,該公司在“路徑選擇”上下功夫,以加強制度路徑和激勵路徑建設為抓手,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安全生產工作規定》、《電業安全工作規程》和“十八項反措”,大張旗鼓宣傳安全生產法規,按照《安全生產獎懲規定》、《安全監督工作規定》的要求,建立安全生產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強化安全監督,嚴肅責任追究,堅持“四不放過”原則,做到安全生產獎懲分明、以責論處。實行了行政一把手定期安全問責制、述職制、事故責任單位“說清楚”制,并堅持將安全目標、安全業績列入公司年度綜合責任制考核中,將安全生產與經濟利益掛鉤,從機制上推動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有效落實,為安全目標的實現提供組織保障。利用路徑依賴的威懾力,該公司結合企業實際,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獎懲制度,完善安全生產安全保證體系和監督體系,突出了以安全第一責任者為核心的安全保證體系的作用,努力構筑“四清”(清晰責任界面、清理管理流程、清通反饋渠道、清楚責任鑄就)安全管理模式,踐行閉環管理理念,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干部員工的積極性,形成了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群防群治的“立體防護閉環管理機制”,做到安全生產有據可查、有章可循,進一步促進了安全生產的穩定局面的形成。
從“狹管效應”中探索安全活動新效果
“狹管效應”出自氣象常知。所謂“狹管效應”就是由于城市高層建筑間距極小,大風迎面吹來后無法順暢通過,只能聚集在很小的空間內,氣象部門測試顯示,在城市刮起六七級大風時,“狹管效應”能使通過高樓之間的瞬間風力達到12級,“身單體薄”的廣告牌和一些院墻很難抵御。“狹管效應”的威力大小,與一個城市高層建筑的數量、間距、建筑物的位置有著密切關聯。高層建筑物越多、體積越大、間距越近,出現“狹管效應”的機會越大,反之則越小。運用“狹管效應”該公司每年都要根據春、夏、秋、冬四季對安全生產的要求,和公司的安全生產實際,有重點的開展四次“地毯式”安全大檢查。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檢查分別由公司領導帶隊,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專職參加,通過深入基層、班組、現場,對重點區域、重點崗位、重點人員進行查、看、問,對各缺陷整改情況的回頭看、對單位安全基礎工作進行全面的檢查考評。同時要求各單位事前做好迎檢工作,事后要舉一反三,深入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和設備隱患,抓好日常管理,不斷完善規章制度,深化隱患排查治理和限期整改工作,超前防范各種不安全現象的發生,不斷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工作,全面實現安全生產的閉環管理。
從“風箏理論”中探索安全生產新局面
“風箏理論”告訴我們,在放風箏時,只要你手中的線不斷掉,不管風箏飛多高、多遠,它都在你的控制范圍內,不會飛掉;但是你如果手里的線掙脫了、斷掉了,那它就會離你而去,或消失天際,或栽跌下來。同樣的道理,作為供電企業,安全生產如同放風箏,永遠面臨風險與挑戰,要實現安全生產的持續發展,保持穩定局面,企業手中也要有根線。那么,這是根什么線?總結多年電力安全生產的經驗,該公司領導認為,不折不扣地落實好各級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是安全生產永恒的主線,只要牢牢抓住“安全生產責任制”這條主線,安全生產的過程就像放風箏一樣,既放得開、飛得遠,又能穩得住、收得回,使其始終可控在控。為此,多年來該公司始終把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作為每年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建立了以行政一把手為核心的各級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體系,使公司內每個崗位都有了明確的安全職責,并結合公司實際和崗位變動情況及時進行修改,防止出現安全管理中的漏洞和真空。對每年的安全工作目標和任務,各單位和班組結合工作實際,按三級控制原則,進行了層層分解和細化,制定了具體的保證措施,做到了責任明確、各負其責,有效地避免了安全生產中責任不清相互扯皮的現象。堅持定期檢查各級人員履行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執行情況,特別是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履行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執行情況,促使每個人真正感受到安全責任重于泰山,促使他們真正把安全生產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真正把主要精力放在對本單位安全工作的關心和重視上,放在對安全工作的組織和協調上,放在對安全工作的投入上,放在完成安全目標的工作上,從而形成一級對一級考核、一級對一級負責的安全生產機制,促進了各級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落實,夯實了公司安全生產的基礎。
(高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