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角度看,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研究發現的“蝴蝶效應”,反映出系統的長期行為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會造成未來極其巨大的差別。這有點不可思議,但事實的確如此,“蝴蝶效應”早已經在一次次悲慘的事故中得到了印證。
在《一盞臺燈引發的21條生命悲劇》故事中,事故苗頭緣由一盞臺燈而起,13條死亡追悔留言里記錄著每個人所犯下的疏漏和那些一環套一環的安全隱患。但是,就因為沒有一個人以強烈的責任心去重視并防控隱患的蔓延,最終釀成了船毀人亡的慘痛后果。
1986年5月12日,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載著人類征服宇宙的希望騰空升起,只因為一塊小小的橡膠墊片出了問題,67秒后,價值5億美元的航天飛機連同7名宇航員的生命就灰飛煙滅了……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一件件慘痛的事故警示我們:任何事物發展都有其自身規律,事故也不例外。當我們認識和掌握了事故的發生發展規律,并從中總結和吸取教訓,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折斷“蝴蝶的翅膀”,搗毀“蝴蝶效應”滋生的溫床,從而避免事故的發生;反之,如果我們蔑視事故的發生發展規律,那么一顆螺絲釘、一塊小墊片、一個小煙頭,都可能會在“蝴蝶效應”的作用下無情地把人們推向災難的深淵。
據國家安全部門統計,70%至80%的事故是由職工思想麻痹、有章不循造成的。由此可見,安全規章和準則都是以血的代價換取的。但是,許多事故當事人都太高估自己,太相信經驗。殊不知,以違背安規為基礎的自信,恰恰成了不負責的自負行為,害人害己,進而導致一幕幕觸目驚心的人間慘劇的上演。
安全之路無止境。為了社會、企業和職工的利益,我們要從科學的角度認識“蝴蝶效應”在安全生產中的積極作用。任何微小事件,只要及時引導、加以調節,同樣將會產生好的轟動效應。在發電企業的安全生產過程中,如果人人都能夠自覺強化安全意識,認真學習作業規程,高度重視“蝴蝶效應”,時時注意排查工作中的隱患和問題,捕捉對安全生產有益的“蝴蝶”,那么,一切災禍將消滅于萌芽之中,企業的發展也會插上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