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可靠性
1.1供電可靠性的要求和影響供電可靠性的因素:
根據我國供電可靠性管理的有關規定,判斷供電可靠性高低主要有三個指標:停電頻率、停電持續時間及少供電量。這些指標與許多因素有關,有計劃停電原因,也有故障停電原因,影響10kV配電網供電可靠性指標的主要原因基本集中在用戶影響、氣候因素、市政建設、設備老化四個方面。應該說,10kV配電網中性點接地方式的不同對10kV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影響是綜合的,配電網中性點接地方式改變后,就某一種故障原因來講可能會增加故障幾率,就另一種故障原因來講可能會減少故障幾率或不受影響。為了提高供電可靠性,應該根據接地方式對故障的影響采取一些措施。
1.2中性點接地方式對供電可靠性的影響:
眾所周知,配電網中性點不接地或經消弧線圈接地方式與中性點經小電阻接地方式比,
最大的優點是在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如果是瞬間故障,當系統電容電流或經消弧線圈補償后的殘余電流小到自行熄滅的程度時,則故障可自行消除,如果是永久故障,該系統可帶單相接地故障運行2小時,獲得足夠的時間排除故障,以保證對用戶的不間斷供電。但這一優點在以電纜為主的城市配電網中并不突出。電纜故障的原因,從統計情況看,主要是絕緣老化、電纜質量、外力破壞等,一般都是永久性故障,當發生接地故障時不應帶故障運行。從實際運行情況看,在以電纜為主的配電網中,中性點不接地或經消弧線較圈接地方式下,單相接地故障引發的相間短路故障較多。一些實際事故表明,單相接地故障發展為相間故障,反而擴大了停電范圍,尤其是當發展為母線短路故障時,相當于變壓器出口短路,而由于目前一些變壓器抗短路沖擊能力較弱,從而可能造成變壓器損壞。
就城市配電網供電方式的實際情況看雙電源供電方式,架空絕緣線的采用,環網布置,開環運行方式,電纜線路所占比重等因素造成了采用中性點不接地或經消弧線圈接地方式的優點不突出。從目前已改小電阻接地方式的變電站實際運行情況分析;保護配置得當,可不降低供電可靠性。
綜合上述分析,電纜供電為主的變電站采用中性點經小電阻接地,不會對供電可靠性造成多大影響,在某些方面對供電可靠性的提高反而有益。
2 關于對通信的影響
接地故障入地電流及運行中的零序電流,對鄰近通信線路感性耦合產生縱電動勢。三相產生的不對稱電壓,對鄰近通信線路容性耦合產生靜電感應電壓。
配電網接地故障入地電流產生的地電位升高,通過接地電極之間的阻性耦合在接地的電信線路上產生電壓,稱為阻性耦合或直接傳遞。
上述在通信系統產生的電壓和電流是以危害通信系統的,稱為危險影響。而以降低通信質量,電話產生雜音,電報信號和數據傳輸失真等情況的,稱為干擾影響。
因電網中性點直接接地,中性點電阻器(或電抗器)接地,其接地故障入地電流比中性點不接地(絕緣)和消弧線圈接地要大,對通信系統的影響,前者比后者大。這是如下概念產生的,單電源饋電,在線路末端(F點)產生單相接地故障,故障電流在與電力線路平行的通信線路上感應出較大的電壓(若通信線路一端接地,則在另一端可用電壓表量出),隨故障電流的增大而增加。
根據這一簡單基本概念而得到的通信線路的電磁感應的判斷,顯然是過大的。實際城市配電網只一端中性點接地,而另一端呈開路情況是很少的。實際配電網比這復雜得多。當線路某處F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接地故障電流是從兩端流入故障點F的線路電流方向相反,通信線路全長感應電壓與(i1l1-i2l2)絕對值成比例,故中性點直接接地系統、中性點低值電阻器(或低值電抗器)接地系統就不一定比中性點消弧線圈接地系統和中性點不接地(絕緣)系統對通信線路的感應電壓大,要具體計算和實測,如都以最嚴重的極端情況考慮,那么中性點消弧線圈接地和中性點不接地(絕緣)系統兩相導地接地故障時(這種系統的架空線路的霧閃造成兩相異地接地故障時有發生的),對通信線路的感應電壓反而更嚴重。
實際大城市的配電網和通信網都是電纜,接地故障電流從電纜外皮分流,一般是沒有影響的。總之,具體情況要具體計算分析。還須指出的,感應電壓超過規定值時還有很多防護措施可采用。
3 關于人身的安全性
從供電局提供的實際例子分析,無論是在不接地或經消弧線圈接地系統,還是在經小電阻接地系統,都有觸電傷亡及逃脫電擊事故發生的例子,所以對于這種直接接觸高壓的事故,是否會造成人身傷亡的關鍵不在于是哪一種中性點接地方式,而是在于觸電者接觸帶電體的方式以及觸電后脫離的時間。所以從保護人身安全方面考慮,中性點不接地或經消弧線圈接地系統由于在發生單相接地時不立即跳閘,所以對誤碰帶電線路且不易立即脫離電源的人會帶來比較大危害,而對于中性點經小電阻接地系統在發生金屬性單相接地時,由于時間短、保護能正確及時動作使觸電人員立即脫離電源所以盡管短路電流較大但是給人身造成的傷害相對而言會比較小,但是如果中性點經小電阻接地系統在發生單相經過渡電阻接地時(如珠海機場變電站例子),由于保護不能準確及時的動作,此時仍會給人身造成傷害。所以應綜合考慮觸電的方式、觸電后保護的動作情況等等,具體對于許多城市,架空線均換成了絕緣線,所以外力造成架空線單相接地的事故會大量減少,而電纜發生單相接地時由于外皮的分流作用,入地電流僅有很少部分,所以引起的電位升高也較小,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講,10kV配電系統采用小電阻接地系統在人身安全方面會優于不接地或消弧線圈接地系統。
4 關于斷路器
從理論上講,原先中性點不接地(絕緣)和消弧線圈接地系統,在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線路斷路器不跳閘。改為中性點低值電阻器(或低值電抗器)接地系統,在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線路斷路器要跳閘的,因而出現所擔心的“頻繁跳閘,設備燒損”和“維修工作量增加”。根據上海等地的長期運行經驗證明是不會的。上海西郊變電所23KV中性點低值電阻器接地系統的線路斷路器的維修工作量不比同變電所35KV中性點消弧線圈接地系統的線路斷路的維修量大。究其原因是故障電流不大,單相接地故障入地電流限制在1~2KA以內,比負荷電流稍大,小于斷路器開斷電流的八分之一,不會引起斷路器的嚴重燒損:斷路器開斷單相短路的條件比開斷相間短路的情況要好得多。中性點不接地(絕緣)和消弧線圈接地系統,在單相電弧接地故障引發相間短路故障的概率是很高的。
1.1供電可靠性的要求和影響供電可靠性的因素:
根據我國供電可靠性管理的有關規定,判斷供電可靠性高低主要有三個指標:停電頻率、停電持續時間及少供電量。這些指標與許多因素有關,有計劃停電原因,也有故障停電原因,影響10kV配電網供電可靠性指標的主要原因基本集中在用戶影響、氣候因素、市政建設、設備老化四個方面。應該說,10kV配電網中性點接地方式的不同對10kV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影響是綜合的,配電網中性點接地方式改變后,就某一種故障原因來講可能會增加故障幾率,就另一種故障原因來講可能會減少故障幾率或不受影響。為了提高供電可靠性,應該根據接地方式對故障的影響采取一些措施。
1.2中性點接地方式對供電可靠性的影響:
眾所周知,配電網中性點不接地或經消弧線圈接地方式與中性點經小電阻接地方式比,
最大的優點是在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如果是瞬間故障,當系統電容電流或經消弧線圈補償后的殘余電流小到自行熄滅的程度時,則故障可自行消除,如果是永久故障,該系統可帶單相接地故障運行2小時,獲得足夠的時間排除故障,以保證對用戶的不間斷供電。但這一優點在以電纜為主的城市配電網中并不突出。電纜故障的原因,從統計情況看,主要是絕緣老化、電纜質量、外力破壞等,一般都是永久性故障,當發生接地故障時不應帶故障運行。從實際運行情況看,在以電纜為主的配電網中,中性點不接地或經消弧線較圈接地方式下,單相接地故障引發的相間短路故障較多。一些實際事故表明,單相接地故障發展為相間故障,反而擴大了停電范圍,尤其是當發展為母線短路故障時,相當于變壓器出口短路,而由于目前一些變壓器抗短路沖擊能力較弱,從而可能造成變壓器損壞。
就城市配電網供電方式的實際情況看雙電源供電方式,架空絕緣線的采用,環網布置,開環運行方式,電纜線路所占比重等因素造成了采用中性點不接地或經消弧線圈接地方式的優點不突出。從目前已改小電阻接地方式的變電站實際運行情況分析;保護配置得當,可不降低供電可靠性。
綜合上述分析,電纜供電為主的變電站采用中性點經小電阻接地,不會對供電可靠性造成多大影響,在某些方面對供電可靠性的提高反而有益。
2 關于對通信的影響
接地故障入地電流及運行中的零序電流,對鄰近通信線路感性耦合產生縱電動勢。三相產生的不對稱電壓,對鄰近通信線路容性耦合產生靜電感應電壓。
配電網接地故障入地電流產生的地電位升高,通過接地電極之間的阻性耦合在接地的電信線路上產生電壓,稱為阻性耦合或直接傳遞。
上述在通信系統產生的電壓和電流是以危害通信系統的,稱為危險影響。而以降低通信質量,電話產生雜音,電報信號和數據傳輸失真等情況的,稱為干擾影響。
因電網中性點直接接地,中性點電阻器(或電抗器)接地,其接地故障入地電流比中性點不接地(絕緣)和消弧線圈接地要大,對通信系統的影響,前者比后者大。這是如下概念產生的,單電源饋電,在線路末端(F點)產生單相接地故障,故障電流在與電力線路平行的通信線路上感應出較大的電壓(若通信線路一端接地,則在另一端可用電壓表量出),隨故障電流的增大而增加。
根據這一簡單基本概念而得到的通信線路的電磁感應的判斷,顯然是過大的。實際城市配電網只一端中性點接地,而另一端呈開路情況是很少的。實際配電網比這復雜得多。當線路某處F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接地故障電流是從兩端流入故障點F的線路電流方向相反,通信線路全長感應電壓與(i1l1-i2l2)絕對值成比例,故中性點直接接地系統、中性點低值電阻器(或低值電抗器)接地系統就不一定比中性點消弧線圈接地系統和中性點不接地(絕緣)系統對通信線路的感應電壓大,要具體計算和實測,如都以最嚴重的極端情況考慮,那么中性點消弧線圈接地和中性點不接地(絕緣)系統兩相導地接地故障時(這種系統的架空線路的霧閃造成兩相異地接地故障時有發生的),對通信線路的感應電壓反而更嚴重。
實際大城市的配電網和通信網都是電纜,接地故障電流從電纜外皮分流,一般是沒有影響的。總之,具體情況要具體計算分析。還須指出的,感應電壓超過規定值時還有很多防護措施可采用。
3 關于人身的安全性
從供電局提供的實際例子分析,無論是在不接地或經消弧線圈接地系統,還是在經小電阻接地系統,都有觸電傷亡及逃脫電擊事故發生的例子,所以對于這種直接接觸高壓的事故,是否會造成人身傷亡的關鍵不在于是哪一種中性點接地方式,而是在于觸電者接觸帶電體的方式以及觸電后脫離的時間。所以從保護人身安全方面考慮,中性點不接地或經消弧線圈接地系統由于在發生單相接地時不立即跳閘,所以對誤碰帶電線路且不易立即脫離電源的人會帶來比較大危害,而對于中性點經小電阻接地系統在發生金屬性單相接地時,由于時間短、保護能正確及時動作使觸電人員立即脫離電源所以盡管短路電流較大但是給人身造成的傷害相對而言會比較小,但是如果中性點經小電阻接地系統在發生單相經過渡電阻接地時(如珠海機場變電站例子),由于保護不能準確及時的動作,此時仍會給人身造成傷害。所以應綜合考慮觸電的方式、觸電后保護的動作情況等等,具體對于許多城市,架空線均換成了絕緣線,所以外力造成架空線單相接地的事故會大量減少,而電纜發生單相接地時由于外皮的分流作用,入地電流僅有很少部分,所以引起的電位升高也較小,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講,10kV配電系統采用小電阻接地系統在人身安全方面會優于不接地或消弧線圈接地系統。
4 關于斷路器
從理論上講,原先中性點不接地(絕緣)和消弧線圈接地系統,在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線路斷路器不跳閘。改為中性點低值電阻器(或低值電抗器)接地系統,在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線路斷路器要跳閘的,因而出現所擔心的“頻繁跳閘,設備燒損”和“維修工作量增加”。根據上海等地的長期運行經驗證明是不會的。上海西郊變電所23KV中性點低值電阻器接地系統的線路斷路器的維修工作量不比同變電所35KV中性點消弧線圈接地系統的線路斷路的維修量大。究其原因是故障電流不大,單相接地故障入地電流限制在1~2KA以內,比負荷電流稍大,小于斷路器開斷電流的八分之一,不會引起斷路器的嚴重燒損:斷路器開斷單相短路的條件比開斷相間短路的情況要好得多。中性點不接地(絕緣)和消弧線圈接地系統,在單相電弧接地故障引發相間短路故障的概率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