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電施工中,由于從業人員復雜、工種繁多、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立體交叉作業以及場地狹小、安全管理難度大等特點,極易發生各類事故,因此,為減少和杜絕各類事故的發生,保證從業人員的安全,充分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應首先對水電工程中的危險源進行徹底識別,并預先對存在的風險進行評價,才能合理的組織資源,盡最大的努力預防事故的發生并使可能發生的事故所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本論文主要介紹了水電施工中危險源的識別及風險的評價。
關鍵詞:水電施工,危險源,識別,風險評價
引言
安全生產是各個建設、生產行業永遠追求的目標,特別是在水電施工建設中,由于施工工期長、施工條件復雜等特點,需要對工程中的危險源進行系統的識別,并對存在的風險進行評價,制定合理的預防措施。
危險源種類
為了有序、方便地進行危險源的識別,針對水電施工企業,將施工中的危險源分為以下五類:
2.1 物理性危險源:
設備、設施缺陷(強度不夠、剛度不夠、穩定性差、密封不良、應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運動件、制動器缺陷、設備設施其他缺陷);如:腳手架、支撐架強度、剛度不夠、廠內機動車輛制動不良、起吊鋼絲繩磨損嚴重。
防護缺陷(無防護、防護裝置和設施缺陷、防護不當、支撐不當、防護距離不夠、其他防護缺陷);如:梭礦傳動鏈條無防護罩、洞內爆破作業安全距離不夠。
電危害(帶電部位裸露、漏電、雷電、靜電、電火花、其他電危害);如:電線接頭未包扎、化纖服裝在易燃易爆環境中產生靜電。
噪聲危害(機械性噪聲、電磁性噪聲、液體動力性噪聲、其他噪聲);如:手風鉆、空壓機、通風機工作時發生噪聲。
振動危害(機械性振動、電磁性振動、液體動力性振動、其他振動);如:手風鉆工作時的振動。
電磁輻射(電離輻射:X射線、γ射線、α粒子、β粒子、質子、中子、高能
電子束等;非電離輻射:紫外線、激光、射頻輻射、超高壓電場);如:核子密度儀、激光導向儀發出的輻射。
運動物危害(固體拋射物、液體飛濺物、反彈物、巖土滑動、堆料垛滑動、氣
流卷動、沖擊地壓、其他運動危害);
明火;
能造成灼傷的高溫物質(高溫氣體、高溫固體、高溫液體、其他高溫物質);如:
氣割產生的高溫顆粒。
能造成凍傷的低溫物質(低溫氣體、低溫固體、低溫液體、其他低溫物質);如:
氮、氧氣泄漏。
粉塵與氣溶膠(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塵與氣溶膠);如:洞內二氧化硅粉塵。
作業環境不良(作業環境不良、基礎下沉、安全過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
害光照、通風不良、缺氧、空氣質量不良、給排水不良、涌水、強迫體位、氣溫過高、氣溫過低、氣壓過高、氣壓過低、高溫高濕、自然災害、其他作業環境不良);
信號缺陷(無信號設施、信號選用不當、信號位置不當、信號不清、其他信號缺陷);
標志缺陷(無標志、標志不清楚、標志不規范、標志選用不當、標志位置缺陷、其他標志缺陷);
其他物理性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2.2 化學性危險源:
易燃易爆性物質(易燃易爆性氣體、易燃易爆性液體、易燃易爆性粉塵與氣溶膠、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質);如:火工品、瓦斯。
自燃性物質;如:煤。
有毒物質(有毒氣體、有毒液體、有毒固體、有毒粉塵與氣溶膠、其他有毒物質);如瀝青熔化過程中產生毒氣。
腐蝕性物質(腐蝕性氣體、腐蝕性液體、腐蝕性固體、其他腐蝕性物質);如:
充電液中的硫酸。
2.3 心理、生理危險源:
負荷超限(體力負荷超限、聽力負荷超限、視力負荷超限、其他負荷超限);
健康狀況異常;
從事禁忌作業;
心理異常(情緒異常、冒險心理、過度緊張、其他心理異常);
辨識功能缺陷(感知延遲、辨識錯誤、其他辨識功能缺陷);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2.4 行為性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指揮錯誤(指揮失誤、違章指揮、其他指揮失誤);
操作失誤(誤操作、違章作業、其他操作失誤);
監護失誤;
其他錯誤;
2.5 其他行為性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危險源識別
3.1 首先組成查評組,3.2 并做好查評前的準備3.3 工作,3.4 編制檢查表,3.5 系統地對生產活動和場所進行識別;對照有關標準、法規、檢查表和依靠分析人員的觀察分析能力,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統或作業條件的經驗和職業安全衛生的統計資料來類推、分析評價對象的危險、危害因素。
如鋼筋的加工過程,首先畫出流程圖,熟悉各個施工環節,做出全面的識別。鋼筋進場運輸→下料→切割、加工成型→鋼筋現場綁扎→鋼筋焊接連接。
參照GB64441-86《企業傷亡事故分類》中,將事故分為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傷、火災、高處墜落、坍塌、放炮、火藥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傷害等16類。鋼筋進場運輸的危險因素有車輛傷害、物體打擊、機械傷害;鋼筋下料的危險因素有起重傷害、灼燙、火災等。依次類推,分別列出其它步驟中存在的危險因素。
3.6 查評組在工作完成后,3.7 請專家對查評的結果進行咨詢,3.8 查評組再依據專家提出的意見進行整改。
風險的評價
4.1 風險評價的定義:
風險評價是指在危險源識別的基礎上,根據法律、法規及行業標準,分析、預測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的危險、危害程度,以利于提出合理的和可行的管理方法和預防措施。
4.2 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
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衡量人們在某種具有潛在危險的環境中作業的危險的半定量評價方法。該方法以與系統風險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之積來評價系統人員傷亡風險的大小,并將所得作業條件危險性數值與規定的作業條件危險性等級相比較,從而確定作業條件的危險程度。眾所周知,作業條件的危險性大小,取決于三個因素: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體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
C――一旦發生事故可能會造成的損失后果。
但是,獲得這3個因素的科學準確的數據,卻是相當繁瑣的過程。為了簡化評價過程,采取了半定量計值法,給3種因素的不同等級分別確定不同的分值;然后以3個分值的乘積D來評價作業條件危險性的大小。
D值大,說明該系統危險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減少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或者降低人體暴露的頻繁程度,或者減輕事故損失,甚至調整到允許范圍。
對于任何有人作業的具體系統,都可以按照實際情況選取3種因素的分數值,然后計算D值;再根據D值大小,可以判定系統的危險程度高低。
這種評價方法的特點是簡便,可操作性強,有利于掌握企業內部危險點的危險情況,有利于促進整改措施的實施。但是3種因素中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只有定性概念,沒有定量標準。評價實施時很可能在取值上因人而異,影響評價結果的標準性。對此,可在評價開始之前確定定量的取值標準。這樣,就可以按統一標準評價系統內各子系統的危害程度。取值標準如下: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
分數值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分數值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預料 0.5 很不可能,可以設想
6 相當可能 0.2 極不可能
3 可能,但不經常 0.1 實際不可能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E)
分數值 人員暴露于危險
環境中的頻繁程度 分數值 人員暴露于危險
環境中的頻繁程度
10 連續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6 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 1 每年幾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見的暴露
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分數值 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分數值 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 大災難,許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財產損失 7 嚴重,重傷,或造成較小的財產損失
40 災難,數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財產損失 3 重大,致殘,或很小的財產損失
15 非常嚴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財產損失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衛生要求
危險性分值D
D值 危險程度 風險等級
>320 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1
160~320 高度危險,要立即整改 2
70~160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3
20~70 一般危險,需要注意 4
<20 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5
根據以上評分標準,由評價小組專家共同確定每一危險源的LEC各項分值,然后再以三個分值的乘積D來評價作業條件危險性的大小。
4.3 專家打分評價法:
由評價小組(一般5~7人)對本單位、本項目已辨識出的危險源進行逐個打分,根據分值大小確定一般危險源和重大危險源。在評價時要考慮:A傷害程度;B風險發生的可能性;C法律法規符合性;D影響程度;E資源消耗等因素。其分值大小見下表:
專家打分評價法分值表
評價項目 傷害可能的程度 應得分值
傷害程度 嚴重 5
一般 3
輕微 1
發生的可能性 大 5
中 3
小 1
法律法規符合性 超標 5
接近標準 3
達標 1
影響范圍 周圍社區 5
場界內 3
操作者本人 1
資源消耗 大 3
中 2
小 1
評價時,對應上表,幾人同時對某一危險源進行打分,然后將各位專家的分值相加,再除以人數,所得分數即為危險源的危險級別分數。綜合得分在12分以下為一般危險源,12分以上為重大危險源;當A=5和B=5時,也應定為重大危險源。
結論:
無論是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還是專家打分法,都需要對危險源進行正確的識別,徹底細致的分析,并且,危險等級的劃分都是憑經驗判斷,難免帶有局限性,應用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正,只有做到這兩點,才能得到更精確的風險評價值,才能有效的、合理的進行資源分配和提出更切實際的管理方法,以預防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水利水電施工》 2004年8月15日第二、三期200頁~203頁
〔2〕.《電力建設工程安全性評價管理》 武漢大學安全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3〕.《水電工程重大危險源監控與管理》 武漢大學安全科學技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