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灰場的取灰利用
灰場取灰的多少直接制約著灰場的發展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由于土地資源日見枯竭,因此,最大限度的開發利用好土地資源是至關重要的,灰場的工作就是盡量提高灰的取用率和取灰效率,為此我們依據現場實際工作經驗,制定了如下措施:
3.1灰場取灰原則
3.1.1調整灰水運行方式為實現邊運行儲灰、邊取用濕灰創造條件;
3.1.2規劃、保持、調整取灰工作區域以實現機械有序流動;
3.1.3根據灰場濕灰結構特性調整取灰工作面的設置,以實現連續正常的供灰;
3.1.4建立、修整灰水渠、堰、灰場內道路及取用機械的技術措施以保障取用工作順利進行。
3.2灰場工作區域的設置
3.2.1灰場取灰區域按功能設置待裝區、裝運區、補灰區、故障處理區;
3.2.2位于入口設置待裝區寬約6m為待灰車輛停車、移位區域;
3.2.3裝運區與待裝區相連,根據裝載機數量及現場實際地貌設置長約30m-50m,寬約20m~30m;
3.2.4距裝運區朝出口方向約80m設補灰整理區域,寬約6m,長度以裝運時間、補灰整理時間內車輛停滯長度確定,通常約80m;
3.2.5故障區設置于待裝區、裝運區、補灰區,區域內側以環線道路組成,貫通出入口,寬約6m。
3.3灰場取灰的安全保障
3.3.1取灰區域應盡量遠離運行灰場中的水界面,距離不得小于50m,距離壩體不得小于60m,取灰時應隨時注意暗溝蓋板,取灰層距暗溝蓋板最小不得小于lm;
3.3.2取灰時應由內向外取用,以防雨水積存影響裝運;
3.3.3裝運區域呈扇形布開.以利于車輛進出,取灰時應逐漸加深,形成坡度小于15度為宜;
3.3.4每次取灰深度一般不大于1.5m,取灰區域最深深度不得大于4.5m。
3.4灰場的環境保護
灰場的環境保護工作是灰場重點工作,由于灰場位于山區,占地面積較大,灰的取用應經過長時間瀝水、取灰面積,人工作業以及灰場管理不善等原因,都能造成灰面脫水揚塵,形成較大的環境污染,解決和完全控制灰場揚塵現象是必須要做好的工作,2000年川里湖灰場多次發生灰面揚塵,引起廠領導重視,近兩年了,通過治理已經從根本上解決了灰場揚塵的發生,工作中我們采取了如下措施:
3.4.1覆水壓塵
揚塵現象一般在秋、凍和早春季節,雨水較少,一方面我們根據灰面灰層脫水情況及時進行覆水壓塵即在確保灰場安全運行的前提下盡量擴大灰水面積,另一方面盡量縮小取灰面積,控制取灰面積不大于3萬平方米。
3.4.2淋水壓塵
主要用于取灰面,在持續干燥天氣和多風季節,安排專人每天對取灰面進行人工淋水,保證取灰面不揚塵。
3.4.3覆蓋壓塵
在儲灰待取區域利用當地蘆草進行覆蓋,防止灰塵飛揚。
3.4.4植被壓塵
灰面上種植植被是防止灰場揚塵的重要手段,由于灰場內灰面較大,完全依靠人工手段進行壓塵工作是無法有效防止灰面揚塵的,因此在干面灘、長期保存的儲灰面、灰堰、壩體上進行植被的種植可以有效減少灰面的裸露面積,從根本上杜絕灰面揚塵現象的發生,由于灰水中含有堿性氧化物PH值偏高,同時還含有少量的酚、氟和苯胺類物質,因此,選種合適的植被才能保證植物在灰面的成活率,另外植被的維護保養也是必不可少的。
近幾年我們在各級領導的支持下做了以下工作:
①收集灰場四周自然生長的草種,種植在壩前60m干面灘內,同時在60m干面灘設置人工灰堰與灰場工作區相對隔離;
②灰場內灰堰上種植觀柳,坡面植草;
③從1995年和1997年先后兩次進行灰面大規模種植,共在#2灰場灰面上種植觀柳25萬余棵;
④每年春季組織人員撒種補苗,維護灰場環境良性發展;定期將澄清水引入植被區域進行澆灌;
⑤制定規章制度杜絕一切威脅植被林區及地表植被的現象發生。
4結束語
通過我們對川里湖灰場的治理改造,灰場的管理逐漸規范化、制度化,灰場近兩年已經形成較好的生態環境,周圍群眾再也不受飛灰侵擾,我們一方面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將濕排灰逐漸改為干除灰方式,另一方面通過聯系外部渠道,加大灰場取灰利用,兩年來灰場灰面上升始終保持零增長,滿足了機組擴建的要求,為企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