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共有3臺東汽廠生產的50MW汽輪發電機組。其汽機潤滑油保護系統在一次機組小修后做低油壓保護試驗時被發現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即潤滑油壓二次檢測系統不能真實反映實際潤滑油壓的變化,造成交、直流潤滑油泵聯動及跳機的嚴重滯后,給機組的運行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1 問題的提出
2001年10月,我公司2號機組小修完畢。在做機組小聯鎖試驗中的低油壓保護試驗時,由于受試驗條件的限制,采取了如下試驗方法:
(1)啟動交流調速油泵,潤滑油壓正常后投入交、直流潤滑油泵聯鎖開關;
(2)停交流調速油泵,室內潤滑油壓由0.125MPa緩慢下降,至交流潤滑油泵聯動值0.049MPa時,共耗時18s,交流潤滑油泵聯啟,油壓恢復至0.125MPa;
(3)按住交流潤滑油泵停止按鈕,潤滑油壓緩慢下降。至直流潤滑油泵聯動值(即跳機值)0.0392MPa,直流潤滑油聯啟,共耗時23s。
因停泵后潤滑油壓下降太緩慢,為了進行對比,派專人在就地潤滑油壓表處監視,重新做了一次試驗,結果發現,在停泵后就地油壓在1.5s內即降為零,而室內油壓下降速度同上,對就地油壓表校驗為正常。
利用機組調停機會,對1,3號機組潤滑油保護系統進行了同樣的對比試驗,現象與2號機一樣。
2 危害及原因分析
隨著機組運行年限的增長,設備老化現象日益突出。若一旦出現潤滑油壓異常下降,二次保護系統不能檢測真實的潤滑油壓,當實際潤滑油壓已低于聯動油泵值或跳機值而保護系統仍未動作,將造成汽輪機軸瓦燒毀,嚴重時可能引發機組劇烈振動而損壞主機。
改進前汽輪機潤滑油保護系統簡圖如圖1所示。
圖1 改進前汽輪機潤滑油保護系統
由圖1可以看出以下幾個問題:
(1)保護系統引壓測點布置不對。按國家電力行業的有關規定,潤滑油壓取樣點應布置在離油泵出口中心最遠的地方,對于我公司機組,應布置在4號瓦進油管附近;
(2)由于引壓管采用DN14的管子,且從引入點到二次儀表的距離很長(6~7m),當潤滑油母管壓力迅速下降時,由于引壓管徑太細,加之沿程阻力,引壓管不能及時泄油,造成二次保護系統動作的滯后。
3 改進措施的實施
基于上述原因分析,我公司決定利用機組大小修機會逐臺進行整治。改進后的1號機汽輪機潤滑油保護系統簡圖如圖2所示。
1—引壓總門 2 — 試驗聯絡門 3 — 試驗放油一次門 4 — 試驗放油二次門
圖2 改進后汽輪機潤滑油保護系統
3.1 改進后汽輪機潤滑油保護系統的特點:
(1)改變了引壓測點位置,將原來的取樣點改在潤滑油母管的最遠端即4號瓦進油管側;
(2)改粗改短了引壓母管,由原來的DN14改成了DN20的粗管,將二次設備就近布置(距引壓測點僅2m);
(3)改變各引壓開關的相對位置,加裝兩個隔離閥門,在引壓母管上加裝試驗放油門,做試驗時可對潤滑油壓進行微量控制,有利于試驗的精確性。該試驗既可在停機狀態做,也可在開機狀態下做。
3.2 停機狀態做試驗的步驟
(1)熱工投入潤滑油壓保護,機組掛閘將自動主汽門提升一部分,交直流潤滑油泵聯鎖投入。
(2)關閥1,確認閥3關閉后,打開閥4,和控制室保護聯系,緩慢打開閥3,就地油壓應緩慢下降,到低I值時光字牌報警;到低Ⅱ值時,應聯動交流潤滑油泵,同時室內“潤滑油壓低Ⅱ值”光字牌報警;到低Ⅲ值時,聯跳汽機,同時聯啟直流潤滑油泵,室內“潤滑油壓低Ⅲ值”光字牌報警;
(3)試驗完畢,各閥門、油泵恢復至初始狀態。
3.3開機狀態做試驗的步驟
(1)關閉閥2,確認閥3關閉后,打開閥4;
(2)緩慢打開閥3,就地油壓應緩慢下降,到低I值時光字牌報警;到低Ⅱ值時,應聯動交流潤滑油泵,同時室內“潤滑油壓低Ⅱ值”光字牌報警;
(3)試驗完畢,各閥門、油泵恢復至初始狀態;
我公司利用1號機組小修機會,對此系統進行了改進,經試驗效果良好。潤滑油壓二次儀表及保護設備均能實時反映就地潤滑油壓的變化,保證了保護系統動作的靈敏性,徹底消除了事故隱患。不僅如此,此系統還可通過調節試驗放油門的開度,對試驗潤滑油壓進行微量控制,保證了保護動作的準確性。
(盧官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