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電是一門古老而神秘的科學,自有人類歷史以來,各個時期都記錄著人們與雷電斗爭的歷史,并作出過巨大的犧牲,然而卻是卓有成效的。自富蘭克林以后由于工業的發展,尤其是在俄國工程師勃羅沃利斯基(1862-1919)制造出三相感應電機和變壓器,并完成電能的遠程傳輸以及美國發明家貝爾(BELL,1847-1922)發明了電話以后,人類很快進入了電氣化時代。雷電災害問題由過去的雷電直擊地面上的人和物為主發展成為以通過金屬導線傳輸的雷電波為主。經過多年的研究,人們建立了雷電雷電感應和高壓反擊的理論,弄清了高壓雷電波在金屬導線上的傳輸規律。1890年發明了間隙串聯熔斷器的避雷器;1922年美國西屋公司制成了碳化硅避雷器;1972年日本制成了配電用無間隙氧化鋅避雷器;1984年美國EFI公司首次推出模塊化瞬態過電壓浪涌抑制器(TVSS);在隨后的幾年里又相繼推出正弦波跟蹤技術(1985年)、多級混合并聯技術(1986年)、熱熔斷技術(1988年)等。在防雷技術方面,先進的國家都制定了自己的國家防雷規范,防雷納入了國家技術管理和監督的范疇。使防雷科學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并已成為比較完整和有效的技術。至此,防雷產品的生產制造已形成比較完整的工業領域。
但是,七十年代以來,由于半導體集成技術的發展和完善,使之能夠滲透到幾乎所有的科技領域。由于半導體集成電路不能承受過電壓和電流沖擊,凡是使用這些元器件的設備,如電子計算機、有線和無線通信系統等設備的雷害事故顯著增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來,各類高層建筑如雨后春筍,郵電通信,辦公自動化等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一起飛速發展。九十年代末的今天,電力已成為我們現代生活的推動力,微電子技術早已充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我們生活在微電子產品消費“爆炸”的時代。從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到家庭生活;無論是工業、農業、商業、醫療、郵電通信、航空航天、金融證券、國防軍工,還是電視機、洗衣機、微波爐都是由電力驅動的。不幸的是,電力已不是“純凈”的;電力所攜帶的干擾時刻威脅著我們的電器設備,如:電腦及網絡死機、通訊傳輸中斷或數據錯誤重試,等等。電器故障來源于雷電直擊、雷電感應、設備啟停和電力線路切換所產生的瞬態過電壓。但80%的電路瞬態過電壓是由于普通的設備如電梯、空調或大功率設備運動而產生的。至此,我們的現代生活所賴以生存的、不可間斷運行的微電子設備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加裝UPS以保證供電持續穩定,而且要保證不因任何干擾而造成其間斷運行。試想,從郵電通訊、廣播電視、金融證券、國防軍工到商業、信息、醫療,我們能承受哪一個系統的運行停頓所造成的損失呢?甚至一個普通的傳真機的錯誤都會使您損失一單大生意。
雷電及雷電電磁脈沖的危害實例
1992年6月20日20:05中國氣象局氣象中心大樓落雷,避雷裝置和建筑物完好,但大型計算機和小型機網絡中斷,6條北京同步線路被擊斷,計算機系統工作中斷6小時,不僅經濟損失數十萬元,還造成中央電視臺氣象預報成為空白。其影響很大。
1993年7月5日和8月13日北京氣象臺兩次被雷擊,情況嚴重。
1994年5月廣州區域氣象中心業務系統被雷擊。
1994年7月5日和17日兩天,四川省氣象局業務系統連遭雷擊。計算機網絡、氣象雷達、衛星接收系統等電子設備損毀。
1992年4月27日南昌江西醫科大學160門程控電話因感應雷被擊毀120門,而同一時刻,江西財經干部學院的200門程控電話全部毀于感應雷。
1992年5月1日,長沙湖南廣播電視大學200門程控電話、6臺大型計算機、多部彩色電視機毀于感應雷,損失100多萬元。
1997年,深圳市龍崗新生郵電局由于雷擊造成通訊中斷2天。
1987年3月26日下午4時22分,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的大力神/半人馬座從卡納維拉爾角基地升空,由于當時火箭距地面僅4700M,地面指揮部不得不用無線電指令引爆。這一火箭是NASA僅存的二枚之一,被認為是最可靠的運載火箭?;鸺盎鸺d人造衛星被毀的損失高達2億美元。事后從收集的火箭殘骸考察,發現火箭的前錐部玻璃釬維板上有明顯的燒焦痕跡,并發現其中有一個針眼大的穿孔,證實是雷電火花擊穿所致。在這一事件后兩個月,6月9日,KSC(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場上三枚小型火箭正待發射,突然雷電來臨,一聲雷響之后,這三枚火箭突然自行點火,升空而去。
什么是雷電現象?
每到春末夏初,人們都能看到閃電,聽到雷鳴。那么,什么是雷電?它又是怎樣產生的?
雷電是發生在大氣層中的聲、光、電并發的一種物理現象,通常是指帶電的云層對大地之間的放電現象。這個放電的過程會產生強烈的閃電和巨大的聲響,即人們常說的“電閃雷鳴”。凡空氣中導電微粒較多、地面高聳、地面和地下的電阻率較小的地帶都易落雷而遭雷擊。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雷擊的形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直擊雷。它是指雷電直接擊到建筑物或其它物體上,產生巨大的電、熱效應,沖擊波效應和機械作用,從而對物體及人蓄造成傷害。第二種是雷電感應,也叫感應雷。它是指雷電放電時在附近的金屬導體上產生靜電感應和電磁感應,從而使金屬部件之間產生火花,引發易燃易爆物品發生火災和爆炸事故。第三種是雷電波侵入。它是指雷電對架空線路或金屬管道產生作用,所以生成的過電壓波沿著這些管道侵入室內,造成設備損壞,危及人身安全。
在雷電交加的雷雨天氣里,偶爾還會出現紫色、殷紅色、灰紅色、藍色的“火球”在空中漂移。它就是人們常說的“球形雷”。它能在幾秒到幾分鐘內通過煙囪、開啟的窗戶、門或縫隙進入室內,碰到人蓄會造成嚴重的燒傷和死亡事故,也會對建筑物造成嚴重破壞。1992年,我市曾發生過兩起“球形雷”入室事件:一起是南山區某花園一單元住宅,雷雨天時一球形雷從衛生間窗口飛入室內并發生爆炸;另一起是沙河某小學師生發現教室內有一“火球”在飄動,隨后自行消失。此事令師生驚詫不已,幸無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