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人機工程學的事故致因理論(如下圖所示),事故發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人、機、管理和環境四個方面的因素。根據統計數據,由于物的不安全狀態導致的事故不到事故總數的10%,因此這里主要分析其它三方面的原因。
1.人的原因
由于建筑行業相對而言門檻較低,且所需要的勞動力較多,因此從世界范圍來看,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相對偏低,即便是發達國家也是如此。因而許多一線從業人員安全知識匱乏,安全意識較弱,安全操作技能較低,自我救護能力較差,同時還有相當一部分管理人員和從事安全工作的人員本身也缺乏安全管理知識,安全管理水平不高,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建筑業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
2.管理原因
管理薄弱的體現有很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企業安全投入不夠。一般來說,建筑市場競爭激烈,且大多數企業認為安全是一種純粹的消耗而沒有產出,因此往往缺乏足夠的激勵加強安全方面的投入,從而使得建筑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二是政府監管薄弱。對于許多國家而言,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整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較低,經濟相對落后,政府的資金不是很充裕,帶來的必然是重點發展生產,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安全的監管。這從發達國家的歷史上也可以看出這一點。
3.環境的原因
建筑業的生產方式具有不利于安全生產的內在特性,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工程項目具有單件性的特點。單件性是指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項目,不同項目事故風險的多少和種類都是不同的,同一個項目在不同的階段的風險也不同。從業人員必須在不同項目、不同施工階段面對不同類型的風險。
第二,工程施工具有離散性的特點。離散性是指作為一線生產者的建筑工人,在生產時分散于施工現場的各個部位。盡管有各種規章制度,但在面對具體問題時,他們不得不依靠自己的經驗作出判斷。這樣就增加了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為和工作環境的不安全因素導致事故的風險。離散性的特點還決定了建筑業發生重大特大事故的頻率比較低,因為一個危險源直接傷害的勞動者的數量通常是比較少的。
第三,項目受環境和施工組織的影響導致安全防護設施落后于施工過程。建設項目施工大多在露天的環境中進行,工人的工作環境較差,包含著大量的危險源;又因為一般的流水施工使得班組需要經常更換工作環境,因此相應的安全防護往往跟不上施工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