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監理工程師應要求開挖人員到達工作地點時,首先檢查工作面是否處于安全狀態。詳細檢查支護是否牢固,如有松動的石、土塊或裂縫應予以清除或支護。
2.監理工程師施工組織設計審查中,應強調在隧道各部開挖后,除圍巖完整堅硬、設計文件中規定不需要支護者外,施工單位都必須根據圍巖情況、施工方法采取有效的支護。例如,采用普通水泥砂漿錨桿支護、早強水泥砂漿錨桿支護、早強藥包錨桿支護、中空注漿錨桿支護、噴射混凝土支護等。不管采用哪種方法支護,都應:
(1)隧道工程坑道開挖后,應盡快安設錨桿,且應初噴射混凝土4~6cm、再鉆孔安設錨桿。
(2)錨桿的孔位、孔徑、孔深及布置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
(3)錨桿桿體露出巖面長度,不應大于噴層的厚度。
3. 施工期間,監理工程師應會同現場施工負責人及有關人員對支護各部定期進行檢查。在不良地質地段應要求每班設專人隨時檢查,當發現支護變形或損壞時,應立即整修加固,變形或損壞情況嚴重時,應先將施工人員撤離現場,再行加固。
4.洞內支護,應隨挖隨支護,支護至開挖面的距離一般不超過4m。如遇石質破碎、風化嚴重和土質隧道時,應盡量縮短支護至工作的距離。
5.當發現已噴錨區段的圍巖有較大變形或錨桿失效時,應立即在該區段增設加強錨桿,其長度不小于原錨桿長度的1.5倍。如噴錨后發現圍巖突變或圍巖變形量超過設計允許值時,宜用鋼支架支護。
6.當發現量測數據有不正常變化或突變,洞內或地表位移值大于允許位移值,洞內或地面出現裂縫以及噴層出現異常裂縫時,均應視為危險信號,必要時須立即報告上級和組織作業人員撤離現場,待制定處理措施后才能繼續施工。
7.隨著隧道各部開挖工作的前進,應及時進行襯砌與注漿,洞門的襯砌須盡早施工,不良地質地段的洞口必須首先完成。
8、在隧道和地下工程洞口段施工前,必須根據洞口附近的地形、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環境條件及施工條件等,預估可能發生的各種危險因素和隱患,以及對環境的影響等,并制定保障洞口段施工安全的技術措施。
9、人工開挖土質隧道時,操作人員必須互相配合,并保持必要的安全操作距離。
10、機械鑿巖石時,宜采用濕式鑿巖機或帶有捕塵囂的鑿巖機,可以降低粉塵對操作人員的危害,并按規定使用安全防護用品(如安全帽、口罩等)。
11、站在碴堆上作業時,應注意碴堆的穩定,防止滑塌傷人。
12、開鉆前對使用的機具詳細檢查,既能充分發揮機具效率,又能保證施工安全,風鉆鉆眼時,應先檢查機身、螺栓、卡套、彈簧和支架是否正常完好,管子接頭是否牢固,有無漏風;鉆桿有無不直、帶傷以及鉆孔堵塞現象;濕式鑿巖機的供水是否正常,干式鑿巖機的捕塵設施是否良好。不符合要求者應予修理或更換。
13、為防止電擊事故,開鉆前必須詳細檢查各部的絕緣裝置,配戴必需的絕緣防護用品。電鉆轉速快,用手導引回轉鋼易被擊落傷。用電鉆處理被夾住的鋼釬極易增大電流,燒壞電鉆以發生電擊事故。
電鉆鉆眼應檢查把手膠套的絕緣和防止電纜脫落的裝置是否良好。電鉆工必須手戴絕緣手套,腳穿絕緣膠鞋,并不得用手導引回轉鋼釬,不得用電鉆處理被夾住的釬子。
14、嚴禁在殘眼中繼續鉆眼。殘眼中可能留下殘藥,繼續在殘眼中鉆孔會發生爆炸事故。
15、鉆孔臺車進洞時要有專人指揮,認真檢查道路狀況和安全界限,其行走速度不得超過25m/Mmin。臺車在行走或待避時,應將鉆架和機具都收攏到放置位置,就位后不得傾斜,并應剎住車輪,放下支柱,防止移動。
16、在噴射混凝土作業中,在噴射開始前,應詳細檢查圍巖受噴面的情況,徹底清理危石、浮石,應根據噴射方式(濕噴)、混凝土配合比等,采用合適的降塵措施,控制施工現場空氣中粉塵含量,以保證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
17.安裝鋼支架,應遵守有關起重和高處作業等安全規則,選用適宜的小型機具進行吊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