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簡單的室內裝修到高樓大廈的屹立,從煤礦油井的架設到奧運場館的建起,建筑業與國家的穩定發展和人民的安居樂業息息相關。不幸的是,包括建筑工人在內,我們都在有意無意地忽視建筑人員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人們習慣于看到潮濕泥濘或者塵土飛揚的工地和生活簡陋、滿身是土的工人。然而,建筑工人的安全與健康不可避免地對建筑產品和建筑業發展有重大影響。建筑設計、施工和管理不僅要滿足工人基本的生存需要,而且還要使他們安全和健康地工作。建筑安全與健康不僅是一門學問和技術,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價值觀和社會文化。
近年來,國際上對建筑安全與健康的話題越來越重視。6月25日至27日,有多位國際著名建筑工程師、建筑安全學者以及建設集團管理者參加的“建筑安全與健康國際論壇”在清華大學召開,專家學者們在演講中提出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設計者是唯一有機會消除危險的人”
“建筑安全與健康設計的最終目標就是實現零事故”,這是英國拉夫堡大學教授、特許工程師和建筑師Alistair Gibb在發表演講時的開場白。他緊接著表示:“設計者是唯一有機會消除危險的人,建筑安全與健康設計是對設計者良知的挑戰。”
Gibb強調,建筑師、工程師以及各種原料設備的提供商等等都是設計者,他們的工作對工人的安全與健康有決定性意義,因為施工和管理層面中的監控并不能消除設計層面中的風險,設計者處在風險管理的最頂層。有良知的設計者實際上是在履行自己消除建筑風險的責任。
實際上,我們可以運用各種手段努力保證設計的安全性。比如,歐盟頒布了“建筑設計管理條例”(CDM),這雖然有爭議,在各個國家的實施情況也不盡相同,但它是一種努力,通過立法強制設計者執行。同時,可以提供工具來幫助設計者的安全設計,可以通過宣傳好的實踐、提供行動框架以及構建設計反饋來促使人們進行思考。
建筑工人不是“超人”
Gibb指出,有些人對建筑工人持有一種“超人態度”,認為他們比一般人更加健康,更不容易生病,更能從事強度較大的建筑工作,甚至建筑工人自己也會有這種想法。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國際勞工組織在2005年為“世界工作安全和健康日”出版的背景報告中指出,與工作相關的疾病成為工人死亡的最主要誘因。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人們對建筑工人的職業安全與健康關注不夠。在工地上,許多工人在條件惡劣的工地上工作,不進行安全防護的情況屢見不鮮,而且工人常常要高空作業,接觸各種原材料,進行大量反復的工作,這會造成嚴重的后果。除了安全事故傷害,重復性勞損造成的肌肉骨骼系統疾病、與水泥和灰塵等有關的皮膚和呼吸道問題、長期使用電鉆造成的手臂震動綜合征以及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等等都是在建筑工人中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同時,建筑工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壓力引發的精神和心理狀態問題也不容忽視。
而合理地解決這些問題并非無章可循。Gibb表示,加大安全健康監督管理力度以及增加工人職業健康項目和建筑業總體福利保障是急需的解決方法;同時,技術改進是不容忽視的,將工人轉移到工廠里進行場外作業,生產建筑構件乃至建筑整體從而將風險轉移到更容易控制的地方,將會使生產安全數倍并且更加高效。
安全健康管理是筆劃得來的賬
以色列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管理課程領頭人Yehiel Rosenfeld教授表示,盡管安全目標和其他組織目標之間存在著一些固有的沖突,但是安全應該成為更廣泛更全面管理體系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應該像監督控制成本、時間和質量那樣監督控制安全績效,對安全和質量同時進行管理會帶來巨大的協同效應和成功希望。這需要領導和管理者清醒地認識到:協同效應=共贏。互相增效的兩項或多項行為,聯合起來的成本低于各自成本的總和,而聯合起來的效益大于各自效益的總和。Rosenfeld表示,安全管理中持續重復地執行“計劃—實施—檢查—行動(PDCA)”循環可以既改善安全又改善質量。只要管理得當,用20%的資源就可以帶來80%的成果!
Gibb指出,歐洲許多國家的健康成本都在增加,健康管理是不容易的。健康管理沒有安全管理可見性強,比較復雜,而且費用大,需要長期策略,但他同時強調,健康管理具有的潛在收益和社會效益可能是巨大的。全球最大的建設集團之一柏克德集團環保、安全和健康高級副總裁Kevin Berg也強調,全面、完善的建筑安全和健康管理體系和管理過程的不斷改進是柏克德集團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風雨過后是彩虹
專家們一致認為,實現真正的建筑安全與健康是十分困難的,沒有速贏之路。重要的是要認識到我們在哪里,進而確定最佳實踐,最終通過全社會的不斷努力達成理想。
我國已經模仿美國職業健康安全協會(我國香港地區模仿的是英國的法律框架)進行了非常全面的立法,但是我們的執法力度、解決機制和對行業快速發展變化的適應力還明顯不足,我們缺乏經驗。因此Gibb告訴記者,只是模仿立法,效果并不會很好,全世界都有這樣的例子:歐洲政府組織頒布了相關法令,可有些成員國并沒有很快以此制定法律;盡管新加坡的執法力度不如我國香港,但是相當有效,而他們最新立法的目標是培養工作場所中個人的良好安全習慣。這些都表明僅僅立法是不夠的,在執行上要有明確的目標才會更加完善。中國這艘大船在建筑安全健康立法上轉彎也要慢慢來,要注重實踐,要將安全健康生產和效率結合起來,多舉行一些論壇、課程進行交流來傳遞最新的信息,可以在五年十年后回頭反思有沒有可以改善的地方,一步一步慢慢來。
一位與會的專家說,改善我國的建筑安全與健康狀況需要不懈地努力,攻克難關,達成理想,風雨過后是彩虹。
近年來,國際上對建筑安全與健康的話題越來越重視。6月25日至27日,有多位國際著名建筑工程師、建筑安全學者以及建設集團管理者參加的“建筑安全與健康國際論壇”在清華大學召開,專家學者們在演講中提出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設計者是唯一有機會消除危險的人”
“建筑安全與健康設計的最終目標就是實現零事故”,這是英國拉夫堡大學教授、特許工程師和建筑師Alistair Gibb在發表演講時的開場白。他緊接著表示:“設計者是唯一有機會消除危險的人,建筑安全與健康設計是對設計者良知的挑戰。”
Gibb強調,建筑師、工程師以及各種原料設備的提供商等等都是設計者,他們的工作對工人的安全與健康有決定性意義,因為施工和管理層面中的監控并不能消除設計層面中的風險,設計者處在風險管理的最頂層。有良知的設計者實際上是在履行自己消除建筑風險的責任。
實際上,我們可以運用各種手段努力保證設計的安全性。比如,歐盟頒布了“建筑設計管理條例”(CDM),這雖然有爭議,在各個國家的實施情況也不盡相同,但它是一種努力,通過立法強制設計者執行。同時,可以提供工具來幫助設計者的安全設計,可以通過宣傳好的實踐、提供行動框架以及構建設計反饋來促使人們進行思考。
建筑工人不是“超人”
Gibb指出,有些人對建筑工人持有一種“超人態度”,認為他們比一般人更加健康,更不容易生病,更能從事強度較大的建筑工作,甚至建筑工人自己也會有這種想法。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國際勞工組織在2005年為“世界工作安全和健康日”出版的背景報告中指出,與工作相關的疾病成為工人死亡的最主要誘因。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人們對建筑工人的職業安全與健康關注不夠。在工地上,許多工人在條件惡劣的工地上工作,不進行安全防護的情況屢見不鮮,而且工人常常要高空作業,接觸各種原材料,進行大量反復的工作,這會造成嚴重的后果。除了安全事故傷害,重復性勞損造成的肌肉骨骼系統疾病、與水泥和灰塵等有關的皮膚和呼吸道問題、長期使用電鉆造成的手臂震動綜合征以及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等等都是在建筑工人中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同時,建筑工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壓力引發的精神和心理狀態問題也不容忽視。
而合理地解決這些問題并非無章可循。Gibb表示,加大安全健康監督管理力度以及增加工人職業健康項目和建筑業總體福利保障是急需的解決方法;同時,技術改進是不容忽視的,將工人轉移到工廠里進行場外作業,生產建筑構件乃至建筑整體從而將風險轉移到更容易控制的地方,將會使生產安全數倍并且更加高效。
安全健康管理是筆劃得來的賬
以色列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管理課程領頭人Yehiel Rosenfeld教授表示,盡管安全目標和其他組織目標之間存在著一些固有的沖突,但是安全應該成為更廣泛更全面管理體系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應該像監督控制成本、時間和質量那樣監督控制安全績效,對安全和質量同時進行管理會帶來巨大的協同效應和成功希望。這需要領導和管理者清醒地認識到:協同效應=共贏。互相增效的兩項或多項行為,聯合起來的成本低于各自成本的總和,而聯合起來的效益大于各自效益的總和。Rosenfeld表示,安全管理中持續重復地執行“計劃—實施—檢查—行動(PDCA)”循環可以既改善安全又改善質量。只要管理得當,用20%的資源就可以帶來80%的成果!
Gibb指出,歐洲許多國家的健康成本都在增加,健康管理是不容易的。健康管理沒有安全管理可見性強,比較復雜,而且費用大,需要長期策略,但他同時強調,健康管理具有的潛在收益和社會效益可能是巨大的。全球最大的建設集團之一柏克德集團環保、安全和健康高級副總裁Kevin Berg也強調,全面、完善的建筑安全和健康管理體系和管理過程的不斷改進是柏克德集團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風雨過后是彩虹
專家們一致認為,實現真正的建筑安全與健康是十分困難的,沒有速贏之路。重要的是要認識到我們在哪里,進而確定最佳實踐,最終通過全社會的不斷努力達成理想。
我國已經模仿美國職業健康安全協會(我國香港地區模仿的是英國的法律框架)進行了非常全面的立法,但是我們的執法力度、解決機制和對行業快速發展變化的適應力還明顯不足,我們缺乏經驗。因此Gibb告訴記者,只是模仿立法,效果并不會很好,全世界都有這樣的例子:歐洲政府組織頒布了相關法令,可有些成員國并沒有很快以此制定法律;盡管新加坡的執法力度不如我國香港,但是相當有效,而他們最新立法的目標是培養工作場所中個人的良好安全習慣。這些都表明僅僅立法是不夠的,在執行上要有明確的目標才會更加完善。中國這艘大船在建筑安全健康立法上轉彎也要慢慢來,要注重實踐,要將安全健康生產和效率結合起來,多舉行一些論壇、課程進行交流來傳遞最新的信息,可以在五年十年后回頭反思有沒有可以改善的地方,一步一步慢慢來。
一位與會的專家說,改善我國的建筑安全與健康狀況需要不懈地努力,攻克難關,達成理想,風雨過后是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