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過程中,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是造成事故的兩個直接原因。但人的不安全行為占主導地位,而人的行為與心理因素有關。本文嘗試運用安全心理學原理,借助事故案例進行分析,探求了人的不安全行為與事故成因的關系,提出了如何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及遏制事故發生的辦法。
1、人的不安全行為與安全事故的成因
職工心理狀態影響安全生產行為,造成安全生產事故的有以下幾種表現:
(1)怕麻煩,貪圖一時的方便而不顧后果,冒險違章作業
(2)明知故犯,存在僥幸心理
(3)辦事憑經驗,逞能、出風頭,自行其是
此外,還有受各種激情影響情緒波動,思想不集中造成判斷失誤,驕傲自大過于相信自己的能力,愛面子、自尊心強,從眾心理以及逆反心理或賭氣做事等職工心理狀態不穩定的現象。
2、運用安全心理學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
通過上述分析,要想不發生或減少事故的發生,實現安全生產,關鍵是要控制和約束人的不安全行為。
(1)要正確運用激勵機制每個人都是有自尊心和榮譽感的,要激發和鼓勵他們的上進心,必須要有一定的激勵機制,才能讓職工全身心地做好本職工作。如何正確選用激勵方式,做到對癥下藥、有的放矢是至關重要的。首先要掌握信息,了解情況,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正確選擇激勵手段,一般來說,正面表揚或獎勵容易調動積極性。而在一定的條件下,懲罰、批評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應以教育說理為主,在提高思想認識的同時,要為被激勵者排憂解難,改善不良的心理反映,誘導高尚的動機,引導他們產生積極的行為。實踐證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表揚、獎勵一個單位或一個人就能鼓舞一大片人;懲處、通報一個單位或事故,能以儆效尤,教育一大片人。再則獎懲激勵要及時。當前,我們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利益主體的互相轉化,對個人、整體都會產生各式各樣的心理反映。因此,激勵手段要及時。不要等問題積累成堆了或產生不良后果后才著手處理。
(2)正確運用自我調節機制自我調節就是要自我控制,從而做到自覺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和勞動紀律,保證安全生產。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人的精神狀態與工作效率成正比。但是,精神狀態與安全狀態不一定是正比的關系。精神狀態的高潮期或低潮期屬情緒不穩定時期,最容易發生差錯或失誤,屬事故多發期。精神狀態的組中值是精神穩定期,這時能力發揮穩定,工作起來有條不紊,不易發生事故。據此,要努力提高職工的個人修養,學會自我調節精神狀態,要有自制力。人逢喜事精神爽,這時最容易沖動,要告誡自己保持冷靜、淡然的心態,記取樂極生悲的教訓。而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要氣餒,要有廣闊的胸懷,要想得開,寵辱不驚,努力擺脫激情的不利影響。在工作壓力大或精神狀態欠佳的時候,要合理安排工作,勞逸結合,業余時間多參加文娛、體育健身活動,忘卻煩惱,或找知心朋友、同事、領導傾訴,溝通思想釋放壓力,自我調節緊張狀態,一張一弛乃文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