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了更好地防止事故,需要對事故心理的進行有效的控制,而且控制的前提是預測,事故心理的預防方法有:①直觀型預測,主要靠人們的經驗和知識綜合分析能力進行預測,如征兆預測法等。②因素分析型預測,是從事物發展中找出制約該事物發展的重要因素,以作為該事物發展進行預測的預測因子,測知各種重要相關因素。③指數評估型預測,對構成行為人的引起事故的心理結構若干重要因素,分別按一定標準評分,然后加以綜合,做出的總估量,得出某一個引起事故的可能性的量的指標。
(2)事故心理的控制:造成事故心理的控制就是要通過消除造成事故的心理狀態,以達到控制事故行為,保證安全生產的目的。事故的心理因素是對由于影響和導致一個人行為而發生事故的心理狀態和成分的總稱。導致事故的心理雖然不如人的全部心理那樣廣泛,但仍然有相當復雜的內容,而且其中各種因素之間又是相互聯系和依存,相互矛盾與制約。在研究人的導致事故心理過程中,發現影響和導致一個人發生事故行為的種種心理因素,不僅內容多,而且最主要的是各種因素之間存在著復雜而有機的聯系。它們常常是有層次的,互相依存,互相制約,辯證地起作用。為了便于研究,人們把影響和導致一個人發生事故行為的種種心理因素假設為事故的心理結構。事故心理結構是由眾多的導致事故發生的心理要素組成。在實際工作中,只有當一個人形成一定的引起事故的心理結構,而且具有可能引起事故的性格,并且碰到一定的引起事故的機遇時,才會發生也必然發生引起事故的行為。由此,可得出最基本的邏輯模型:造成事故的心理結構+事故機遇——導致事故的行為發生——事故。根據這一事故模型我們不難看出:
①在研究引起事故發生的原因時,首先要考慮造成事故者的心理狀態,分析事故心理結構及其對行為的影響和支配作用,從而弄清事故心理結構和其事故行為的因果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說,可以通過研究造成事故者心理結構的內容要素和形成原因,探尋其心理結構形成過程的客觀規律,便能尋究和找出發生事故行為的人的心理原因。
②在研究事故的預測問題時,首先應著重于研究造成事故的心理預測,實際上就是通過對造成事故心理的調查研究,通過統計、分析進行預測。當某一個體的心理狀況與造成事故的結構的某些心理要素接近相似時,該個體發生事故行為可能性便增大。因此,造成事故心理的預測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據造成事故心理結構的內容要素進行人的心理狀況的預測。
(3)進行造成事故者的心理結構及其性格估量的分析討論,有著理論和實踐意義。在生產過程中發生工傷事故的因素很多,而造成事故者的心理狀態常常是導致事故的主要的、甚至是直接的因素。造成事故的心理結構復雜多樣,我們在事故心理結構設計時,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故心理因素列出,為便于研究,現歸納為十大心理要素:A僥幸心理;B麻痹心理;C偷懶心理;D逞能心理;E莽撞心理;F心急心理;G煩躁心理;H粗心心理;I自滿心理;J好奇心理。
可能造成事故心理因素的估量可用事故心理指數Z測定:
Z=(A+B+C+D+E+F+G+H+I+J) / ( L+M )
公式中,L表示事業感和工作責任心,M表示遵守安全規程,有安全技術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