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原理就是運用系統理論對管理進行系統分析,以達到科學管理的優化目的。系統原理的掌握和運用對提高管理效能有重大作用。掌握和運用系統原理必須把握系統理論和系統分析。
1.系統科學基本理論
系統理論是指把對象視為系統進行研究的一般理論。系統是指由若干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構成的有特定功能與目的的有機整體。系統按其組成性質,分為自然系統、社會系統、思維系統、人工系統、復合系統等,按系統與環境的關系分為孤立系統、封閉系統和開放系統。系統具有以下六方面的特性。
①整體性。指充分發揮系統與系統、子系統與子系統之間的制約作用,以達到系統的整體效應。
②穩定性。即系統由于內部子系統或要素的運動,總是使整個系統趨向某一個穩定狀態。其表現是在外界相對微小的干擾下,系統的輸出和輸入之間的關系,系統的狀態和系統的內部秩序(即結構)保持不變,或經過調節控制而保持不變的性質。
③有機聯系性。即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以及系統與環境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關系。
④目的性。即系統在一定環境下,必然具有達到最終狀態的特性,它貫穿于系統發展的全過程。
⑤動態性。即系統內部各要素間的關系及系統與環境的關系是時間的函數,即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轉變。
⑥結構決定功能的特性。系統的結構指系統內部各要素的排列組合方式。系統的整體功能是由各要素的組合方式決定的。要素是構成系統的基礎,但一個系統的屬性并不只由要素決定,它還依賴于系統的結構。
2.系統基本分析
系統分析是就如何確定系統的各組成部分及相互關系,使系統達到最優化而對系統進行的研究。它包括以下六個方面。了解系統的要素,分析系統是由哪些要素構成的;分析系統的結構,研究系統的各個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什么;弄清系統的功能;研究系統的聯系;把握系統歷史;探討系統的改進。
3.安全系統的構成
從安全系統的動態特性出發,人類的安全系統是人、社會、環境、技術、經濟等因素構成的大協調系統。無論從社會的局部還是整體來看,人類的安全生產與生存需要多因素的協調與組織才能實現。安全系統的基本功能和任務是滿足人類安全的生產與生存,以及保障社會經濟生產發展的需要,因此安全活動要以保障社會生產、促進社會經濟發展、降低事故和災害對人類自身生命和健康的影響為目的。為此,安全活動首先應與社會發展基礎、科學技術背景和經濟條件相適應、相協調。安全活動的進行需要經濟和科學技術等資源的支持,安全活動既是一種消費活動(以生命與健康安全為目的),也是一種投資活動(以保障經濟生產和社會發展為目的)。
4.安全系統的優化
可以說,安全科學、安全工程技術學科的任務就是為了實現安全系統的優化。特別是安全管理,更是控制人、機、環境、管理四要素,以及協調人、物、能量、信息四元素的重要工具。
其中一個重要的認識是,不僅要從個別要素出發,研究和分析系統的元素,如安全教育、安全行為科學研究,以及分析人的要素,安全技術、工業衛生研究等物的要素,更要從整體出發研究安全系統的結構、關系和運行過程等,通過對安全系統工程、安全人機工程、安全科學管理等要素的研究實現安全系統的優化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