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自1985年我國安全科學開拓者劉潛先生提出“安全科學”以來,到1993年頒布“安全科學技術”國家標準一級學科。期間存在一個重要課題——安全科學的學科屬性問題,即安全科學在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中究竟屬于哪類性質的科學部門。在確定學科分類與代碼的研究中,發現安全科學與環境科學及管理科學均屬于綜合科學。但綜合性表現在那些方面,本文僅從八個方面入手,對安全科學學科的綜合性屬性進行研究和探討,作為引玉之磚,以引起安全科技界的深入探討。
2.安全科學學科綜合性特征的體現
安全科學學科屬于綜合科學這個學科部門,它是在當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即將跨入知識經濟時代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互滲透、融合、交叉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個新的科學學科群(環境科學、管理科學亦為綜合科學)中的重要學科。其綜合性特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到印證:
2.1從安全科學的概念來看安全學科具有綜合性
我國“安全科學開創者”劉潛先生提出了安全的科學概念.即“安全是指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狀態(或稱健康狀況)及其保障條件”(1),并將安全科學定義為:“安全科學是對安全的本質及其運動變化規律的認識”(1)。
由此可見,安全科學是認識和揭示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響的安全狀態及其保障條件與其轉化規律的科學。這里講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響的安全狀態是目的,而保障條件是實現安全的充分條件。例如,“安全人體”,若具備絕對抵抗外界危害因素的能力;“安全物質”,對人若絕對無危險無危害的物質;“安全人與物關系”,如果在時間、空間和能量及信息上、行政上、法制上、教育等方面與人絕對不發生有危害性的聯系,只要上述三者能具其一,結果都是安全的。因此,可以稱它們為“安全三要素”。但是,上述理想狀態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必須在現有的三要素基礎上,通過安全系統的信息對各安全要素進行協調運籌,匹配和控制,方可實現和保持整體上的安全狀態.這些條件不是“單因素”也不是“雙因素”,而是綜合性的。
2.2從安全科學的學科分類來看它的綜合性
因為安全科學學科的構成及其內容,既涉及到自然科學、又涉及到社會科學、還涉及到人體科學、系統科學、思維科學等其它科學。根據錢學森教授把看問題的角度和著眼點作為科學部門劃分依據的分類思想(“科學部門劃分的依據是看問題的角度或著眼點,科學研究的對象不再限于某一存在領域,而是整個客觀世界.”[3]),可以認為:安全科學是把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狀態作為看問題的角度,把解決這個存在狀態的保障條件作為研究問題的著眼點而形成的一門學科科學.于是,沿著這個角度和著眼點,便發現安全科學是“由人、物、人與物的關系這三個要素及通過這三個要素的內在聯系而形成安全系統等四因素構成”〔1〕.根據這些要素的不同屬性及其相互作用的機制,對其縱向學科分類和橫向理論分層,進而提出了安全科學技術體系結構的設想〔1〕.其學科結構在縱向被區分為安全設備類(即自然科學類物的因素)、安全社會類(即指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時空關系與能量傳遞聯系因素)、安全人體類(即指人的生理、心理、生物力學、人體測量、人機匹配等因素)、安全系統類(即系統科學性的安全信息與能量整體聯系因素);其橫向理論可分為四個層次(或臺階):為解決安全保障條件和把握人的安全狀態,而發展的工程技術層次,稱為安全工程;為獲得安全工程技術的理論依據,而發展的技術科學層次,稱為安全工程學;為掌握安全工程學的基礎理論,需要發展的基礎科學層次,稱為安全學;為把握安全的本質及其科學思想方法,而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層次,稱為安全觀;由三大要素構成又具有四個分支學科和四個理論層次的安全科學既不同于單要素的數、理、化、天、地、生這樣縱向的和系統科學這樣橫向的科學部門,又不同于雙要素的如物理化學、生物力學、環境醫學等交叉學科的科學部門,其學科屬性應為綜合性。
2.3、從安全科學在《學科分類與代碼》中的位置來看它的綜合性
朱光亞先生曾在一段文章中寫道:“長期以來,我國在安全科學技術學科中的學科、專業名稱提法沒有統一。中國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從籌備成立開始,始終圍繞著學科、專業框架體系的建立,倡導百家爭鳴、發揚學術民主,使學科理論不斷發展,終于在1993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國家標準《學科分類與代碼》中,實現以“安全科學技術”為名列入該標準的一級學科(代碼620),為在學科分類中打破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界線,設置“環境、安全、管理”綜合學科,從而在世界科學學科分類史上取得突破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