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分級管控制度
一.總則:
對本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危險源進行辨識與評價,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并對其實施控制,以減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發生,保證安全生產。
二.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的危害因素辨識,風險分析、評價、分級、管控等全過程的管理工作。
三.編制依據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體系通則
工貿行業較大危險因素辨識與防范指導手冊(2016版)
DB37/T 2974—2017工貿企業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體系細則
四.術語和定義
1 風險 risk 生產安全事故或健康損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性的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發生的概率。嚴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發生后,將造成的人員傷害和經濟損失的嚴重程度。風險=可能性×嚴重性。
2可接受風險 acceptable risk 根據企業法律義務和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已被企業降至可容許程度的風險。
3重大風險 major risk 發生事故可能性與事故后果二者結合后風險值被認定為重大的風險類型。
4危險源 hazard 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和(或)健康損害和(或)財產損失的根源、狀態或行為,或它們的組合。 注:在分析生產過程中對人造成傷亡、影響人的身體健康甚至導致疾病的因素時,危險源可稱為危險有害因素,分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類。
5風險點 risk site 風險伴隨的設施、部位、場所和區域,以及在設施、部位、場所和區域實施的伴隨風險的作業活動,或以上兩者的組合。
6危險源辨識 hazard identification 識別危險源的存在并確定其分布和特性的過程。
7風險評價 risk assessment 對危險源導致的風險進行分析、評估、分級,對現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慮,以及對風險是否可接受予以確定的過程。
8風險分級 risk classification 通過采用科學、合理方法對危險源所伴隨的風險進行定性或定量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劃分等級。
9風險分級管控 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按照風險不同級別、所需管控資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復雜及難易程度等因素而確定不同管控層級的風險管控方式。
10風險控制措施 risk control measure 企業為將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針對該風險而采取的相應控制方法和手段。
11風險信息 risk information 風險點名稱、危險源名稱、類型、所在位置、當前狀態以及伴隨風險大小、等級、所需管控措施、責任單位、責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綜合。
12 風險分級管控清單 risk classification control list 企業各類風險信息(11)的集合。
五.風險分級管控建設基礎要求
1.成立組織機構
公司成立由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和各職能部門負責人以及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風險分級管控領導小組,主要負責人全面負責組織風險分級管控工作,為該項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分管負責人及各崗位人員應負責分管范圍內的風險分級管控工作。公司相關責任制度詳見兩體系責任制。
2.實施全員培訓
將風險分級管控的培訓納入年度安全培訓計劃,分層次、分階段組織員工進行培訓,使其掌握本單位風險類別、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方法、風險評價結果、風險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訓記錄。
3編寫體系文件
建立風險分級管控制度、作業指導書、風險點統計表、作業活動清單、設備設施清單、工作危害分析(JHA)評價記錄、安全檢查表分析(SCL)評價記錄或采用其它評價方法分析的記錄、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危險源統計表等有關記錄文件,確定危險源辨識、分析、風險評價方法及等級判定標準。
六.風險分級管控建設工作要求
1 組織有力、制度保障: 企業應建立由主要負責人牽頭的風險分級管控組織機構,應建立能夠保障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全過程有效運行的管理制度。
2 全員參與、分級負責:企業從基層操作人員到最高管理者,應參與風險辨識、分析、評價和管控;企業應根據風險級別,確定落實管控措施責任單位的層級;風險分級管控以確保風險管控措施持續有效為工作目標。
3 自主建設、持續改進 :企業應依據本行業領域同類型企業實施指南,建設符合本企業實際的風險分級管控體系。企業應自主完成風險分級管控體系的制度設計、文件編制、組織實施和持續改進,獨立進行危險源辨識、風險分析、風險信息整理等相關具體工作。
4 系統規范、融合深化 :企業風險分級管控體系應與企業現行安全管理體系緊密結合,應在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等安全管理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風險分級管控,形成一體化的安全管理體系,使風險分級管控貫徹于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
5 注重實際、強化過程 :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強化過程管理,制定風險管控體系配套制度,確保體系建設的實效性和實用性。安全管理基礎比較薄弱的小微企業,應找準關鍵風險點,合理確定管控層級,完善控制措施,確保重大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6 激勵約束、重在落實 :企業應建立完善的風險管控目標責任考核制度,形成激勵先進、約束落后的工作機制。應按照“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原則,明確每一個崗位辨識分析風險、落實風險控制措施的責任,并通過評審、更新,不斷完善風險分級管控體系。
七.工作程序和內容
1風險點確定
1.1風險點劃分原則
1.1.1設施、部位、場所、區域
風險點劃分應當遵循“大小適中、便于分類、功能獨立、易于管理、范圍清晰”的原則,我公司風險點劃分可按照原料、產品儲存區域、生產車間或裝置、公輔設施等功能分區進行劃分。
1.1.2操作及作業活動
對操作及作業活動等風險點的劃分應當涵蓋我公司生產經營全過程所有常規和非常規狀態的作業活動風險等級高、可能導致嚴重后果的作業活動應作為風險點。
1.2風險點排查
1.2.1風險點排查的內容
按照風險點劃分原則,在本單位生產活動區域內對生產經營全過程進行風險點排查,確定包括風險點名稱、類型、區域位置、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及后果等內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風險點統計表。
1.2.2風險點排查的方法
風險點排查應按生產(工作)流程的階段、場所、裝置、設施、作業活動或上述幾種方法的結合等進行。
2危險源辨識
2.1辨識方法
2.1.1我公司生產過程中的危險源辨識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針對每個作業活動中的每個作業步驟或作業內容,識別出與此步驟或內容有關的危險源,建立作業活動清單。
2.1.2企業可以針對設備設施等宜采用安全檢查表法(SCL法)進行危險源辨識,建立設備設施清單。
2.2辨識范圍
危險源的辨識范圍應覆蓋所有的作業活動和設備設施,包括:
規劃、設計(重點是新、改、擴建項目)和建設、投產、運行等階段;
常規和非常規作業活動;
事故及潛在的緊急情況;
所有進入作業場所人員的活動;
原材料、產品的運輸和使用過程;
作業場所的設施、設備、車輛、安全防護用品;
工藝、設備、管理、人員等變更;
丟棄、廢棄、拆除與處置;
氣候、地質及環境影響等。
2.3危險源辨識
2.3.1應對全體員工進行危險源辨識方法的培訓,按照確定的辨識范圍組織全員有序地開展危險源辨識。
2.3.2辨識時應依據GB/T 13861的規定充分考慮四種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應充分考慮國家安監總局組織編寫的《工貿行業較大危險因素辨識與防范指導手冊(2016)版》中提及的較大危險因素。
2.3.3運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對作業活動開展危險源辨識時,應在對作業活動劃分為作業步驟或作業內容的基礎上,系統地辨識危險源。在作業活動劃分時,應以生產(工藝、工作)流程的階段劃分為主,也可以采取按地理區域劃分、按作業任務劃分的方法,或幾種方法的有機結合。劃分出的作業活動在功能或性質上相對獨立,既不能太復雜(如包括多達幾十個作業步驟或作業內容),也不能太簡單(如僅由一、兩個作業步驟或作業內容構成)。
2.3.4運用安全檢查表法(SCL)對場所、設備或設施等進行危險源辨識,應將設備設施按功能或結構劃分為若干檢查項目,針對每一檢查項目,列出檢查標準,對照檢查標準逐項檢查并確定不符合標準的情況和后果。
3風險評價
3.1風險評價方法
我公司宜選擇風險矩陣分析法(LS)對風險進行定性、定量評價,根據評價結果按從嚴從高的原則判定評價級別。風險矩陣分析法(簡稱LS),R=L×S,其中R是風險值,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與事件后果的結合,L是事故發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嚴重性;R值越大,說明該系統危險性大、風險大。我公司生產過程中的危險源辨識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設備設施等采用安全檢查表法SCL,應結合風險矩陣分析法(LS)認定相應的風險評價級別。
3.2風險評價準則
在對風險點和各類危險源進行風險評價時,應結合自身可接受風險實際,制定事故(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嚴重性、頻次、風險值的取值標準和評價級別,進行風險評價。風險判定準則的制定應充分考慮以下要求:
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
設計規范、技術標準;
本單位的安全管理、技術標準;
本單位的安全生產方針和目標等;
相關方的投訴。
表1-1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判定準則
等級 | 標準 |
5 | 在現場沒有采取防范、監測、保護、控制措施,或危害的發生不能被發現(沒有監測系統),或在正常情況下經常發生此類事故或事件。 |
4 | 危害的發生不容易被發現,現場沒有檢測系統,也未發生過任何監測,或在現場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執行或控制措施不當,或危害發生或預期情況下發生 |
3 | 沒有保護措施(如沒有保護裝置、沒有個人防護用品等),或未嚴格按操作程序執行,或危害的發生容易被發現(現場有監測系統),或曾經作過監測,或過去曾經發生類似事故或事件。 |
2 | 危害一旦發生能及時發現,并定期進行監測,或現場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執行,或過去偶爾發生事故或事件。 |
1 |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監測、保護措施,或員工安全衛生意識相當高,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極不可能發生事故或事件。 |
表1-2? 事件后果嚴重性(S)判定準則
等級 | 法律、法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及其他要求 | 人員 | 直接經濟損失 | 停工 | 企業形象 |
5 | 違反法律、法規和標準 | 死亡 | 100萬元以上 | 部分裝置(>2 套)或設備 | 重大國際影響 |
4 | 潛在違反法規和標準 | 喪失勞動能力 | 50萬元以上 | 2套裝置停工、或設備停工 | 行業內、省內影響 |
3 | 不符合上級公司或行業的安全方針、制度、規定等 | 截肢、骨折、聽力喪失、慢性病 | 1萬元以上 | 1 套裝置停工或設備 | 地區影響 |
2 | 不符合企業的安全操作程序、規定 | 輕微受傷、間歇不舒服 | 1萬元以下 | 受影響不大,幾乎不停工 | 公司及周邊范圍 |
1 | 完全符合 | 無傷亡 | 無損失 | 沒有停工 | 形象沒有受損 |
表1-3? 安全風險等級判定準則(R)及控制措施
風險值 | 風險等級 | 應采取的行動/控制措施 | 實施期限 | |
20-25 | A/1級 | 極其危險 |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繼續作業,對改進措施進行評估 | 立刻 |
15-16 | B/2級 | 高度危險 | 采取緊急措施降低風險,建立運行控制程序,定期檢查、測量及評估 | 立即或近期整改 |
9-12 | C/3級 | 顯著危險 | 可考慮建立目標、建立操作規程,加強培訓及溝通 | 2 年內治理 |
4-8 | D/4級 | 輕度危險 | 可考慮建立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但需定期檢查 | 有條件、有經費時治理 |
1-3 | E/5級 | 稍有危險 | 無需采用控制措施 | 需保存記錄 |
表1-4? 風險矩陣表
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級 | 5 | 輕度危險 | 顯著危險 | 高度危險 | 極其危險 | 極其危險 |
4 | 輕度危險 | 輕度危險 | 顯著危險 | 高度危險 | 極其危險 | |
3 | 輕度危險 | 輕度危險 | 顯著危險 | 顯著危險 | 高度危險 | |
2 | 稍有危險 | 輕度危險 | 輕度危險 | 輕度危險 | 顯著危險 | |
1 | 稍有危險 | 稍有危險 | 輕度危險 | 輕度危險 | 輕度危險 | |
1 | 2 | 3 | 4 | 5 |
3.3風險評價與分級
根據確定的評價方法與風險判定準則進行風險評價,判定風險等級。風險等級判定應遵循從嚴從高的原則,將各評價級別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等風險級別,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表示,評價出其他級數評價級別的企業在進行風險分級劃分時參照以下原則,結合自身可接受風險實際進行劃分。
E級\5級\藍色\可接受危險:班組、崗位管控。
D級\4級\藍色\輕度危險:屬于低風險,班組、崗位管控。
C級\3級\黃色\顯著危險:屬于一般風險,部室(車間級)、班組、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B級\2級\橙色\高度危險:屬于較大風險,公司(廠)級、部室(車間級)、班組、崗位管控,應制定建議改進措施進行控制管理。
A級\1級\紅色\極其危險:屬于重大風險,公司(廠)級、部室(車間級)、班組、崗位管控,應立即整改,視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停產整改,需要停產整改的,只有當風險降至可接受后,才能開始或繼續工作。
3.4確定重大風險
以下情形為重大風險:
違反法律、法規及國家標準中強制性條款的;
發生過死亡、重傷、重大財產損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輕傷、一般財產損失事故,且現在發生事故的條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災等危險的場所,作業人員在10人及以上的;
經風險評價確定為最高級別風險的。
3.5風險點級別確定
按照風險點中各危險源評價出的最高風險級別作為該風險點的級別。
3.6風險控制措施的制定與實施
3.6.1制定風險控制措施時應從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培訓教育措施、個體防護措施、應急處置措施這五類中進行選擇。
3.6.2風險控制措施的選擇應考慮可行性、可靠性、先進性、安全性、經濟合理性、經營運行情況及可靠的技術保證和服務。
3.6.3設備設施類危險源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護、報警、聯鎖、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藝設備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和檢查、檢測、維保等常規的管理措施。
3.6.4作業活動類危險源的控制措施通常從以下方面考慮:制度、操作規程的完備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業環境可控性、作業對象完好狀態及作業人員技術能力等方面。
3.6.5不同級別的風險要結合實際采取一種或多種措施進行控制,對于評價出的不可接受風險,應制定補充建議措施并實施,直至風險可以接受。
3.6.6風險控制措施應在實施前針對以下內容評審: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是否使風險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是否產生新的風險;
是否已選定了最佳的解決方案;
是否會被應用于實際工作中。
4風險分級管控
4.1風險分級管控的要求
4.1.1風險分級管控應遵循風險越高管控層級越高的原則,上一級負責管控的風險,下一級必須同時負責管控,并逐級落實具體措施。對于操作難度大、技術含量高、風險等級高、可能導致嚴重后果的作業活動應重點進行管控。
4.1.2企業應根據風險分級管控的基本原則和企業組織機構設置情況,合理確定各級風險的管控層級,一般分為公司級、車間級、班組和崗位級,根據本單位機構設置情況,對風險管控層級進行合并,我公司分為公司級和班組級。
4.1.3編制風險分級管控清單
在每一輪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后,編制包括全部風險點各類風險信息的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并按規定及時更新。
5風險告知
5.1公司建立安全風險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點區域分別設置安全風險公告欄,制作崗位安全風險告知卡,標明主要安全風險、可能引發事故隱患類別、事故后果、管控措施、應急措施及報告方式等內容。對存在重大安全風險的工作場所和崗位,要設置明顯警示標志,并強化危險源監測和預警。
5.2根據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將設備設施、作業活動及工藝操作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及應采取的措施通過培訓方式告知各崗位人員及相關方,使其掌握規避風險的措施并落實到位。
6文件管理
公司應完整保存體現風險分級管控過程的記錄資料,并分類建檔管理。應包括風險分級管控制度、風險點統計表、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記錄,以及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危險源統計表等內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較大風險時,其辨識、評價過程記錄,風險控制措施及其實施和改進記錄等,應單獨建檔管理。
八.分級管控的效果
1通過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我公司應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進:
2每一輪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后,應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進,或者通過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3重大風險場所、部位的警示標識得到保持和完善;
4涉及重大風險部位的作業、屬于重大風險的作業建立了專人監護制度;
5員工對所從事崗位的風險有更充分的認識,安全技能和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提高;
6保證風險控制措施持續有效的制度得到改進和完善,風險管控能力得到加強;
7根據改進的風險控制措施,完善隱患排查項目清單,使隱患排查工作更有針對性。
九持續改進
1評審:每年至少對風險分級管控體系進行一次系統性評審,并對評審結果進行公示和公布。
2更新:公司應主動根據以下情況變化對風險管控的影響,及時針對變化范圍開展風險分析,更新風險信息:
——法規、標準等增減、修訂變化所引起風險程度的改變;
——發生事故后,有對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認識,對相關危險源的再評價;
——組織機構發生重大調整;
——風險程度變化后,需要對風險控制措施的調整;
——根據非常規作業活動、新增功能性區域、裝置或設施以及其他變更情況等適時開展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
3溝通
公司應建立不同職能和層級間的內部溝通和用于與相關方的外部風險管控溝通機制,及時有效傳遞風險信息,樹立內外部風險管控信心,提高風險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風險信息更新后應及時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培訓。
淄博市周村華洋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2017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