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進行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確定重大的風險,通過初始、基于問題及持續的風險評價,實現對風險評價的動態、閉環的管理,定期或及時對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進行回顧,風險評價的結果文件化。
2、設備、設施風險評價,工程地質風險評價,職業衛生風險評價,交通、運輸風險評價,危險物料風險評價,火災風險評價,水災風險評價,緊急情況風險評價,為風險評價計劃配備了相應的資源。
3、危害辨識、風險辨識、不可承受風險的確定、風險控制。對關鍵流程及其關鍵設備進行風險評價,分析與之相關的安全、健康影響及故障模型,并根據分析結果制定針對性措施。
識別和評價下列職業危害及其影響,包括:粉塵、高溫與低溫、振動、噪聲、輻射、毒物、照度、生物危害、人機工效危害、心理因素危害。列出職業危害因素清單,并確定暴露于職業危害的員工人數、暴露時間及相關風險。對識別的暴露于物理、化學、生物和人機工效,可能造成嚴重風險的危害完成了監測。識別和評價火災、水災、滑坡等災害及其影響。識別和評價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及其影響。初始風險評價結果文件化。職業危害的監測符合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的比例,職業危害監測設備定期校正的比例。照度測量過程考慮應急時的照明設備、照明時間、能見度、照明源布置情況。對識別的暴露于物理、化學、生物和人機工效,可能造成嚴重健康風險的危害,完成定量監測的比例。
在對關鍵設備進行風險評價時,包括設備的下列因素:可靠性,安全性,經濟性。
在機械傷害風險評價時,考慮可能的不同的致因因素,包括:鑿巖、穿孔機械,鏟裝機械,提升、運輸機械,排土機械,破碎機械,排水機械,壓風機械,支護機械。風險概述保持:一致性,可審核性,持續性。
人機工效調查包括以下方面:重復運動,使用電動工具,作業姿勢,座位舒適度,環境條件,易接近程度。
在對心理性危害進行識別時,考慮下列因素:工作因素,人為因素,個人生活環境因素。
機動設備與交通風險評價中,考慮下列因素:采購,維護,檢查,自然環境,運輸物料特性,路線,時間性。
在火災風險評價過程中,考慮可能的不同的火災類型,包括:固體材料火災,液體或液化固體火災,氣體或液化氣泄漏火災,粉塵燃爆火災。
在水災風險評價時,考慮可能的不同的突水來源,包括:地下水源,地表水源,降雨及其徑流,老窿水源。
在滑坡、泥石流風險評價時,考慮可能的不同的致因因素,包括:礦巖性質,結構面與軟巖夾層,水文地質條件與雨水沖刷,支護與加固,爆破震動等。
在中毒窒息風險評價時,考慮可能的致因因素,包括:爆破煙塵,有害氣體積聚區域,通風不良,火災影響。
4、依據關鍵任務分析和作業實際情況編寫作業指導書,作業指導書存放在使用部門和工作現場,作業指導書強調關鍵工作的步驟和安全措施。在員工培訓、一對一溝通、小組會議、作業場所執行關鍵任務時,使用作業指導書。實施任務分析并編制關鍵任務清單,執行任務分析的人員接受相關的培訓。完成的風險分析用于作業人員培訓、生產預算、分析、事故調查、危害物料評估等。
5、按單元劃分識別危害。如:按系統和作業劃分單元。
6、編寫的作業指導書符合下列要求:簡明扼要,步驟清楚、完整,危險源辨識全面,關鍵步驟確定準確,安全措施齊全。作業指導書的執行效果。
7、確保在所需現場按照計劃執行完整的任務觀察與局部的任務觀察。執行觀察的人員接受觀察方法的培訓,任務觀察時對好的行為給予贊譽與強化。在觀察的同時辨識危險源和評估風險,及時指出觀察中發現的可能導致損失的行為,了解員工的工作習慣,檢查現有的工作方法與制度,跟蹤當前培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