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起頂過程中梁偏歪或翻倒。
??? 2 梁在千斤頂或砂箱頂面突然滑動。
??? 3 混凝土梁被頂裂,鋼梁被頂出凹痕。
??? 4 千斤頂底部的支托結構受壓損壞。
??? 3.1.2 成品梁的施頂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 1 梁梗縱向:施頂中心至梁端的距離不得小于支座中心至梁端的距離,并不應大于設計允許的懸出長度。
??? 2 梁梗橫向:兩個同類型的千斤頂應在梁重心線兩邊等距離支放,千斤頂頭部外緣距離梁梗混凝土外緣應保持100mm以上的距離。
??? 3 低高度梁如頂道碴槽板,應按設計支頂位置和應力分布長度加以控制,距梁端的最小距離不得小于300mm。
??? 4 除設計允許者外,橫隔板處不應施頂。
??? 3.1.3 鋼梁施頂位置應在支座處、鋼板梁加勁角鋼下的翼緣蓋板中心處、桁梁主節點下面或專門設置的施頂橫梁或牛腿處。不應直接頂在薄鋼板板面、蓋板邊緣和角鋼邊緣等薄弱處所。
??? 3.1.4 選用頂梁千斤頂應符合下列規定:
??? 1 宜選用液壓千斤頂。當起落量較大時,也可用螺旋千斤頂。
??? 2 標記載質量宜選在實際受載量的1.5倍以上。
??? 3 梁每端應選用兩個同類型的千斤頂同步起頂。
??? 4 千斤頂應經過檢查。
??? 5 液壓千斤頂使用的油類應符合有關規定,并應保持清潔。
??? 6 落梁砂箱應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所用砂子應篩去石 子并烘干,砂子不應裝得過多過滿,鐵芯應放正、校平,不可偏斜,并嚴禁壓在砂箱邊緣上。
??? 3.1.5 千斤頂安放應符合下列規定:
??? 1 頭部應墊有擴大傳力面積的支墊(如硬木塊、鋼板等)。 混凝土與鋼板、鋼板與鋼板之間以及砂箱頂面均應放置木片或麻 袋片。
??? 2 千斤頂底座應放在可靠的基礎上。當為土質地面時應整 平夯實,上面密排枕木,并加墊厚度不小于16mm的鋼板。
??? 3 千斤頂安放在平車上時,應放在平車縱向中心線附近, 甩短軌或枕木墊底,上加鋼板分布荷載,并應將側梁下部墊實。
??? 4 安放在有斜坡的混凝土表面上時,應用硬質木板或鋼板 將斜坡墊平墊實,再安放千斤頂。
??? 5 當梁底與墩臺頂帽間的凈空較小,不便安放千斤頂或砂 箱,設計圖又未提出頂梁方法時,可在墩臺上預留放頂凹槽或托 架,架梁后再恢復原設計式樣。
??? 3.1.6 千斤頂或砂箱頂落梁作業應遵守下列規定:
??? 1 頂落梁必須兩端交替進行,嚴禁同時起落。兩端高差不宜過大、未施頂一端的全部重量應落在穩固的支墊結構上。砂箱落梁應兩端同時均勻下落,梁不應出現傾斜。同端兩千斤頂-F落 應同步,嚴禁用交替下落的方法調整橫向位置。
??? 2 頂落梁時應設置保險枕木垛,緊隨梁起落加高或降低, 并用木板,木楔等調整間隙,梁底與垛頂間應保持不超過50mm的距離。中途停止工作時,應將空隙用木楔打緊。使用千斤頂頂梁安放支座時,頂起后應立即塞入支座。嚴禁長期用千斤頂支承梁體。
??? 3 T形成品梁或其他梁底窄、重心高的梁,應在不施頂的一端用木撐支護或有其他防護措施。
??? 4 如發現起頂困難,應查找原因,不應接長手把或增加人力強壓。
??? 5 安全栓外露的千斤頂的前面,不應站人或拋擲工具。
??? 3.2 捆??? 梁
??? 3.2.1 捆梁過程中不應發生下列事故:
??? 1 捆梁位骨和方式不符合要求,起吊時使梁體受損或產生 裂紋;卷揚機受力不正常,部分卷揚機超載。
??? 2 梁受擠壓發生局部破損或變形;千斤繩突然滑動、部分鋼絲被軋斷。
??? 3 拋落千斤繩或工具材料滑落時,打傷梁下工作人員。
??? 3.2.2 捆梁位霞應符合本規程第3.1.2條中對縱向限制的規定。
??? 3.2.3 捆梁千斤繩應采用6X(37)型、6X 37型或6X 61型交互捻制的鋼絲繩。安全系數不得小10。為適應各種類型的梁,應備有幾種不同的千斤繩供選用,捆梁時應保持千斤繩每次均向同-方向彎折,避免受反復應力千斤繩與梁底面轉角接觸處必須安放護梁鐵瓦。千斤繩與混凝土面接觸處應墊木板防護。
??? 3.2.4 捆梁作業應符合下列規定:
??? 1 千斤繩不應誤用。各股千斤繩應受力均勻,不應有絞花和兩股互壓現象。
??? 2 護梁鐵瓦及其他支榔物應在受力時進行調整,使其支墊牢實,不致小途脫落,
??? 3 于斤繩必須可靠地足掛在吊鉤或鐵扁擔上, 有保險銷日寸應插好。
??? 4 當發現千斤繩有扭結、變形、斷絲和銹蝕等異常現象時, 應及時折減使用或報廢。?????
??? 5 受過超載的鋼絲繩,應通過破斷拉力試驗鑒定后方可降級使用,否則不應再度使用。
??? 3.2.5 捆梁時,不應強力推動鐵扁擔就位掛千斤繩。
??? 3.2.6 吊梁應采用與梁型配套的專用吊具。
??? 3.3 吊??? 梁
??? 3.3.1 吊梁過程中不應發生下列事故:
??? 1 卷揚系統制動失靈,梁向一端或一側不停下落或向下坡 方向不停溜動。
??? 2 滑輪無防止跳槽裝置,鋼絲繩發生跳槽后梁仍繼續下落或提升;滑車組上升超過最大限度,導致部件被軋傷或鋼絲繩被絞斷。
??? 3 起落梁時左右側或前后端高差過大,造成梁體混凝:上應力過大而出現裂縫;梁上配件或道碴下落;吊具或鐵扁擔被扭壞,并使各臺卷揚機受力不正常。
??? 4 鋼絲繩在卷筒上混纏,或鋼絲繩固定端突然松脫。
??? 5 第二片梁下落時撞傷或碰動第一片梁。
??? 6 兩端交替起吊時,梁的一端起落過猛引起另一端支墊失穩。
??? 3.3.2 卷揚用的起重鋼絲繩應采用6X(37)型、6X 37型或6 X61型交互捻制的鋼絲繩,安全系數不得小于6。
??? 卷筒與引導鋼絲繩進入卷筒的轉向滑車之間的距離不宜過短。因距離過短不能自行排繩時,應設置排繩器,否則應有專人協助排繩。卷揚系統中所有易發生跳槽處,均應設置防止跳槽的裝置。卷揚機鋼絲繩放出到最大限度時,卷筒上必須留有3圈鋼絲繩。
??? 3.3.3 吊梁用卷揚設備必須在完全正常狀態下使用。
??? 3.3.4 吊梁應符合下列規定:
??? 1 保持左右兩側卷揚機升降速度一致,受力正常。同時應檢查鋼絲繩有無跳槽和護梁鐵瓦有無竄動脫落情況。
??? 2 梁體吊離支承面20-30mm時,應暫停起吊,對各重要受力部位和關鍵處所進行觀察,確認一切正常后方能繼續起吊。
??? 3 梁在起落過程中應保持水平。橫向傾斜最大不得超過2%;縱向傾斜亦不宜過大。
??? 4 出梁時,梁的前后端下落落差不得大于500 mm,嚴禁梁的尾端碰擦機臂。
??? 5 單梁式或雙梁式架橋機偏吊時,應調節幾臺卷揚機的升降量,嚴禁出現只有部分卷揚機受力現象。
??? 6 起重鋼絲繩在起升過程中,梁被障礙物卡住或受其他外力猛烈沖擊時,必須立即停車檢查鋼絲繩有無異常。當有損壞,必須更換。
??? 3.3.5 落梁就位時嚴禁無約束地橫向頂、拉。
??? 3.4 撥道對位
??? 3.4.1 撥道對位時不應發生下列問題:
??? 1 由于線路撥道使梁或橋臺托盤受到過大偏載而產生裂紋或受到內傷。
??? 2 前后輪組的撥道量不適當,梁落不到需要的位置;架橋機前端或后端在吊梁走行時受到阻擋(如信號機、隧道洞門等);侵入鄰線限界。
??? 3 撥道后線路不圓順,曲線半徑過小,缺少線路加強設備等,以致發生掉道、擠釘等現象。
??? 3.4.2 撥道對位可采取單面撥道法或交叉撥道法。在梁上撥道時,撥道量必須控制在設計允許的范圍內,各種梁跨吊梁通過及撥道量計算見本規程附錄Jo當設計允許的撥道量不能滿足對位落梁的需要時,可適當選擇撥道曲線形狀,調整前后輪組的撥道量,并按設計有關規定進行檢算。當檢算不能達到所需的撥道量時,應采取其他的架梁措施,不應強行撥移。
??? 3.4.3 計算撥道量時,可采用疊加法。
??? 3.4.4 線路撥道后應有良好的平面條件,必要時應提出平面設計。撥道曲線長度宜取60~70 m。實際撥道量與計算撥道量的最大誤差不得超過101Tim。撥道后曲線半徑不宜小于250m,條件困難時不得小于200m。線路撥道后應按規定搗固密實。半徑很小時應采用弦線法校正。曲線軌距一般按正線原狀鋪設,不另加寬;當半徑很小并有機車通過時仍應按規定加寬。半徑200m的曲線應在外軌加設軌撐。撥道前應算出曲線起迄點和中點位置,并在線路上作出相應標記。
??? 3.4.5 曲線上撥道可采用簡易方法在現場直接測定。
??? 3.5 移??? 梁
??? 3.5.1 機上移梁應注意下列事項:
??? 1 移梁前應重新檢查零號柱和架橋機主機前支腿支墊情況,移梁時觀察墩頂支墊處變化情況。
??? 2 機上移梁不到位,需要少量斜拉時,宜選擇低位進行,斜拉距離不得超過400mm,斜拉所用手拉葫蘆起質量不得小于5 t。
??? 3 機上移梁就位前,應檢查捆梁千斤繩抽取難易程度。
??? 3.5.2墩頂移梁不應發生下列情況:
??? 1 梁在落放或移動過程中翻倒。
??? 2 移梁設備破損,滑道下沉,引起梁傾斜或溜動。
??? 3 梁保護層及墩臺帽邊緣受壓破裂。
??? 4 移梁時方向掌握不好,造成就位困難等。
??? 3.5.3 墩頂移梁可采取滾移,并應配有滑道、托盤、輥軸和手拉葫蘆等移梁設備。移梁設備應輕便堅實。移梁時,承托梁的位置應符合本規程第5.1.2條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