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生產事故,分析原因不外乎兩類:安全意識低下,只重經濟效益,不顧安全;從業人員自救、互救知識缺乏。前者是意識、態度問題,后者是技能問題。安全意識不高和安全技能低下的問題得不到根本轉變,除去國民“人力資源”含金量不高、利益驅使等社會因素外,忽視培訓教育也是重要原因。重形式和證件,輕能力和效果,重疊(不是重復)培訓教育、針對性不強,是目前安全生產培訓教育的通病。
表現形式
《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明確要求企業必須進行安全生產培訓教育,但對培訓權限的規定模糊不清,致使各部門各層次互爭培訓權,重疊培訓的事時有發生,甚至到由上級部門劃分范圍的程度。所舉辦的培訓班,不分行業、工種、層次,人數眾多,時間較短,講授內容繁多而雷同,針對性無法體現。有些培訓目的不明確,主題不突出,是解決意識問題還是技能問題不清楚,很難滿足需求。
在安全檢查時經常會發現,一些企業員工可以拿出少則幾個,多則十幾個的培訓證件,從行業到政府,從主管部門到企業內部,可謂五花八門。但詢問其具體安全知識和自我防范技能時,能回答正確者為數不多。有些企業參加培訓者湊數頂名,一年數次,號稱“應試專業戶”;有的幾年抽不出人來,與培訓數年無緣。這與培訓機構管理不嚴,重考試輕講授,取證容易不無關系。
原因分析
概念模糊,不能因人施教。培訓、教育廣義上講都是“授之以理,傳之以技”。從這一點理解,培訓、教育沒有明顯區別,但從狹義上講或者具體到安全生產培訓教育上來,不同的階段、人群、行業,其內涵和適應范圍就有較大區別:
“教育”主要是提高受教育者安全生產意識,多采用各種講座、會議綜合講授,畫龍點睛。其特點是解決對錯是非問題,明確利害關系,經常性施加深刻影響,涉及專業兼顧深度。
“培訓”則是以掌握技能、增加知識為目的,須采用專題或重點講授,使受訓人員不僅“知其然”,而且還“知其所以然”。其特點是針對性強,力求深度理解,須集中一定時間分行業或專業分層施教。在安全生產的培訓教育中,混淆這些概念,不因人施教,分階段分層施教就不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權限不清,培訓內容不規范。培訓教育是安全管理的一項基礎工作,責任權限不清,勢必會形成以營利為目的,誰都想辦,一哄而上,相互爭權的局面,使受訓單位不知所從,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經費和時間搞好培訓教育;內容不規范,勢必會引起培訓內容的繁簡和時間長短的隨意性,不能保證培訓教育的質6量。???
證書含金量低,監察力度不足。在實際工作中,培訓教育證書的含金量很低,有些企業從業人員上崗時僅考核專業技能,安全操作上崗證僅為應付檢查之用,從業人員有無安全操作合格證無關大局。特別是各級領導的任用,未能將安全培訓合格證作為聘用的條件。再者,安全檢查和監察力度不足,對忽視培訓教育的責任領導、責任人不予追究,助長了輕視培訓教育的歪風邪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