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安全生產教育體系,包括學校(小學、中學、大學)教育、職業安全教育、“繼續工程”教育和社會宣傳教育五個方面、多個層次的內容。
企業安全教育的目的和特性,決定了必須根據教育的對象、目的、內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就我國生產企業的實際情況、職工整體素質、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目前采取的安全生產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三級教育、特種作業的專門培訓、經常性的安全教育、安全“繼續工程”教育、“四新”和變換工種教育。
1.新入廠人員的“三級安全教育”
新入廠的員工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前,必須由廠、車間、班組對其進行勞動保護和安全知識的初步教育,以減少和避免他們由于安全技術知識缺乏而造成的各種人身傷害事故。
1)廠級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
(1)工廠的性質及其主要工藝過程;
(2)我國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規和管理體制;
(3)本企業勞動安全衛生規章制度及狀況、勞動紀律和有關事故案例;
(4)工廠內特別危險的地點和設備及其安全防護注意事項;
(5)新工人的安全心理教育;
(6)有關機械、電氣、起重、運輸等安全技術知識;
(7)有關防火防爆和工廠消防規程的知識;
(8)有關防塵防毒的注意事項;
(9)安全防護裝置和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方法;
(10)新工人的安全生產責任制等內容。
2)車間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
(1)本車間的生產性質和主要的工藝流程;
(2)本車間預防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的主要措施;
(3)本車間的危險部位及其應注意事項;
(4)本車間的安全生產的一般情況及其注意事項;
(5)本車間的典型事故案例;
(6)新工人的安全生產職責和遵章守紀的重要性。
3)班組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
(1)工段或班組的工作性質、工藝流程、安全生產的概況和安全生產職責范圍;
(2)新工人將要從事的生產性質、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操作規程以及其它有關安全知識和各種安全防護、保險裝置的作用;
(3)工作地點的安全生產和文明生產的具體要求;
(4)容易發生工傷事故的工作地點、操作步驟和典型事故案例介紹;
(5)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和保管;
(6)發生事故以后的緊急救護和自救常識;
(7)工廠、車間內常見的安全標志、安全色介紹;
(8)遵章守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