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黨中央、國務院近年來制定和落實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措施,高校布局的優化、后勤管理的社會化、學生規模的擴大等促進了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不斷發展。但在這超常規發展的同時,高校學生安全教育卻沒有同時深入開展,學生被騙、被搶的案例,學生的傷害、傷亡事故,學校的“安全事件”逐年增加,嚴重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和高校的穩定發展。因此,正確面對新形勢,研究新對策,解決新問題,對于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一、當前高校學生安全教育面臨的挑戰: 1、高校擴招以及教育觀念的“功利化”給學生安全教育帶來的挑戰。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高等教育大眾化、大發展的時代正在到來。自1997年高校擴招以來,高校規模急劇擴大,辦學主體和辦學層次日趨多元化,學生成分更加復雜化,素質層次差異較大。在校生人數成倍增長,辦學條件、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嚴重滯后,這就使得學生與校園資源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引發的一些治安案件也大幅度增加。如因在圖書館搶座位引發的爭執、打架斗毆,因食堂擁擠、服務質量差引發的爭吵甚至打群架等等。 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使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起了本質的變化,時代需要能在激烈競爭中摸爬滾打的、各方面均衡發展的全能復合型人才。高校的教育工作中也往往注重有多少博士點,碩士點,有多少科研項目,每年能培養多少專業性人才等等這些有形的成果,安全教育也因此被處于改革完善中的教育體制、教育理念所忽視。從小學到大學,學生沒有受過系統的法制、法規和安全知識的教育,他們自我管束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差,經常會為了追求面子,追求名譽,為了學位或畢業證書,鋌而走險,如因考試作弊,偷改成績,花錢請“槍手”等等違紀違規的事情而不能正常畢業,給國家和家庭帶來極大的損失。 2、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引發的安全教育新問題。隨著高等學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迅速推進,高校也正在打破傳統的辦學模式,逐步走向社會,走向市場。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增加了高校與社會接觸的窗口,一些原屬于學校內部的服務性單位轉為企業化管理,逐步成為獨立的經濟實體,校園成為一個開放的教育園區,社會上各種人員進校服務。這種復雜的新形勢,造成學校與社會接觸頻繁,外來人口增加,素質參差不齊,魚龍混雜。從而使高校的人員結構更加復雜化。高校校園也不再是過去單純的“一方凈土”,而更象是一個具有多元化、多層次的比較復雜的小社會。同時,由于學生規模激增,學生宿舍數量、條件、設施與學生供求矛盾愈加突出,許多高校把本該拆掉的、歷史和學校一樣悠久的宿舍樓重新簡單粉刷一下勉強讓學生住。宿舍樓是蘇聯式的老房子,房間內是木制的地板,通風不好,電線錯綜復雜,線路老化,甚至沒有任何消防措施。而相當數量的學生更喜歡自行租房住在校外,自由自在而且條件又好,而學校劉’此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沒有比較明確、有效的措施。使得學生各方面安全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3、網絡化趨勢給高校學生安全教育帶來的挑戰。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普及與發展,網絡世界的奇特功效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深切感受到。特別對于思想活躍的當代大學生來說,網絡更是他們了解社會、接受知識、人際交往的重要工具。正以為如此,網絡也成為了國內外一些反動勢力進行文化滲透,爭奪大學生思想領域的主要工具。比如以李洪志為首的法輪功組織頑固分子就利用“明慧網”和“新生網”對國家政策和領導人進行惡意中傷;一些道德敗壞的人還利用互聯網傳播不健康和低級趣味的網絡游戲、黃色網站等等,還有的人以網上交友為借口進行犯罪活動等等。由于大學生.正處于青年中期,他們的心理尚不定型,認識能力有待發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在形成之中,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差,容易沉湎于“網上世界”,受到不健康信息的誘惑、侵害。同時由于網絡的超時空性、去社會性、隱蔽性和弱規范性等特征,有的大學生經常會由于現實世界的失意,在網絡中重新塑造另一個自我,按照自己的方式和個性,用盡各種方法去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比如在網絡上發布虛假信息,惡意中傷他人,進行人身攻擊;非法進入他人的網絡系統,破壞他人的數據和資料等等。1998年我國第一例以“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罪名逮捕的楊某就是國內一著名高校的研究生。 4、學生自主性增強與傳統管理模式的矛盾給高校學生安全教育帶來的挑戰。作為一種較為穩定的工作模式,高校學生工作體制相對于大學生思想觀念與學習生活狀況的不斷變化而言始終處于比較滯后的狀態。針對在社會轉型期,人們思維觀念、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大學生正處于傳統與現代交融、新生與陳舊交鋒、先進與落后對壘、東方和西方文化碰撞的變革時代,他們的社會心理、思想觀念、生活方式、評價體系、價值觀念的正發生急劇變化。原有的學生工作體制缺少相關的應對措施,與學生的新思維發生激烈的沖突。一方面,高校學生工作者作為享有管理特權的職能部門,在地位上高于普通同學,對于這些部門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以及決策決定,在校大學生必須遵照執行,甚至強制執行。這種觀念和做法遭到自主意識不斷提高的大學生的反對,他們認為學校學生工作者應該是服務者,不是管理者,也不是領導和監督,而是協助高校其他部門為大學生成才與發展創造條件。另一方面,隨著高校向多元化的小社會的發展,學生與社會、與市場的接觸面越來越廣,學生從事的各種家教活動、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團活動等等,都不斷地塑造學生消費者的角色,他們需要享受教育消費的服務,而不是為了安全問題,生活在學校劃好的圈子中。 二、高校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面對新的形勢,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必須研究新問題,采取新的對策,才能維護我國高等教育的穩定發展,才能創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才能培育好社會需要的、多功能的、全面發展的人才。筆者認為,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必須采取以下措施: 1、構建一個平臺。即要構建一個網絡平臺。一方面強化網絡安全責任感。引導學生提高網絡信息辨別能力,幫助大學生建立起牢固的、經得起考驗的思想防線,決不能讓他們受不良信息的影響而迷失自身在思想上和學業上的發展方向,要利用校園網絡的優勢加強對學生上網的引導,防止各種不道德的、破壞性的網絡行為發生。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的優越性,把有關法律法規知識、安全知識,如防火防盜、逃生自救等知識在網絡上公開宣傳,結合生活學習中的事故、案例進行網上教育,普及安全知識,提高學生自我防害、自我抗險能力。 2、轉變兩個觀念。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價值觀念多元化、信息網絡化的條件下,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形勢受國際環境的影響日深,同時國內的政治、經濟體制等一系列社會改革和高校內部改革的深化,也對高校安全教育的理念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首先要轉變安全教育“無用論“的觀念。在市場經濟日趨發達的環境下,教育目標越來越功利化,社會對高校的要求也越趨向實用化,這樣的環境為安全教育“無用論”提供了滋長的土地,認為安全教育只是空談,就算學校重視學生也不會重視,學校重視的是教育教學,才能使學生在市場中更加具有競爭力。安全問題只要學生自己負責就好,發生問題、事故也是不可避免。其次是安全教育“形式論”。目前在高校中并沒有把安全教育納入議程,沒有任何安全教育課程,學生不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對有關安全知識、法律知識,如放盜、防火、防騷擾、逃生等等也沒有較好的認識。安全教育僅僅在形式上、在會議上長篇大論,往往等到發生事故的時候再來總結,再來反思,總結反思也往往停留在紙上;沒有在實際中加以應用。因此,高校學生教育工作者應當樹立大安全觀,充分認識并自覺做好有關安全的教育,從思想觀念上真正重視,真正筑起防火墻,把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中。 3、加強三個建設。首先是加強教育隊伍建設。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基本上由政治輔導員承擔。政治輔導員除了日常的管理外還肩負著繁雜的各項有關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的工作,而且目前輔導員隊伍由于各項待遇;福利偏低以及出路的不明確,使得輔導員隊伍人心不穩,工作熱情不高,導致安全教育工作出現空擋。因此,高校要加強安全教育隊伍的建設,不能把責任全部壓在輔導員身上,而應該調動有關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各職能部門的力量,提高安全教育隊伍的政治素質,增強政治敏銳性,引導學生加強對國內外敵對勢力破壞活動的警惕,正確對待國內、國際的熱點、難點問題。同時加強隊伍的業務培訓,熟練掌握網絡技術、防火防身以及工作技巧,堅持“以防為主,打防結合”。其次是加強安全教育知識的“三進”建設,即進學生宿舍、進網絡世界、進社團活動。要做好有關各方面安全知識的宣傳,使防火、防盜、防騙、逃生、自救等知識進學生宿舍,對學生宿舍中的思想行為進行教育、引導、管理和監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及時控制各種危險事故的發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進網絡世界。網絡世界的隱蔽性、自由性和弱規范性很容易使青年大學生在網絡世界中迷失自我,甚至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引發網絡違法犯罪事故。要充分利用網絡的各種優勢為安全教育服務,做好安全教育知識在網絡中的宣傳,提高學生在虛擬世界中的分辨能力,使學生在網絡中能夠得到更好的引導和規范;做好安全教育知識進社團活動。社團活動是大學生生活的主要舞臺之—,要做好安全教育知識在大學生讀書社、藝術團、勤工助學服務中心等的宣傳,把安全教育寓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再次是要加強硬件軟件建設。要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校園的硬件軟件措施建設,特別是在高校擴招、人口成分復雜的情況下,更要加強對學生集體宿舍消防安全措施的建設,加強防護網、道路減速障礙物、交通標識、停車場等等。同時在有關安全的管理上要實現網絡化和科技化。 4、完善四個制度。一是要完善自律協議,實現大學生自理、自立、自律。市場經濟強調合同意識,講究文本化管理。國家的法律法規、學校的校紀校規,學生一般不去觸犯,所以多數學生平時并不在意。但一旦單獨將其中有關條款列入協議書中,它的警示作用更強,可以告誡學生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及其做的后果,也充分發揮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作用。二是要完善相關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是校園安全防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依法治校、依法辦學的依據和保障。根據國家教育部《高校內保工作 規定》以及《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不斷完善安全教育制度、校園秩序管理規定、實驗室及化學危險品安全管理制度等等。三是要落實安全責任制度。要按照有關的規章制度,落實責任人的相關責任,從高到低,層層簽定安全責任書,把安全責任落實到個人,讓每個人每個部門都來關心安全問題,樹立“安全無小事”的防范意識。四是要引入和完善社會保險機制。學生遠離家庭就讀,要強調學生個體在社會生活中的獨立性、主體性和自律性。同時引入社會保險機制,減少學校、學生的后顧之憂。 (摘自:《安全與健康》20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