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組長處于兵頭將尾的位置,是企業安全生產的尖刀兵,是查改隱患的關鍵之一。按現行的安全檢查模式,一般先由班組自查,而后由上一級復查,再由上一級的上級檢查或抽查。最后,再層層下發整改通知,由班組具體負責整改。
實事求是地說,“上面”的檢查總是有限的,多數情況下,他們會原則地提出一些問題,還常常容易被下面為“迎檢”而做的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而最熟悉工藝操作流程,最了解要害部位,最能及時發現生產事故隱患的是班組長,而隱患最終排除也要靠班組長。因為他們是生產的直接操作者和管理者,天天要與設備打交道,哪個地方容易出問題,他們心里最有數。一旦出事首先殃及的是自己,這些利害關系他們心里也最清楚。因而,班組自查的效果應是最好的。
但現實情況是,上面來檢查的規格越高,下面越是重視。有些企業在接到通知前一個月就有了“動作”,重視上級檢查的程度遠大于班組的日常自查。結果,整改通知層層下發,且資金有保障;而班組自查反而成了尾巴,常常需要上一級的督察。由于班組長在安全投入上幾乎沒有“決策權”,只有“整改權”,由此出現了本不應該出現的現象:自查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班組長責任感有所降低,容易做“老好人”。有這樣的“老好人”把關,查改隱患自然不力,批評輕描淡寫,處罰違章操作“人情味”很濃。二是班組長作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本該是“兵頭”,但他的權利、義務、責任被逐級弱化了,一些合理化建議反而被認為是“操閑心”,安全責任成了“名譽責任”,自查反而成了最難查。
在安全生產上,班組長是尖刀兵,又是安全生產的第一把關人,職位最低,但責任卻十分重大。因此,在選用班組長時,我們用人的觀念要更新。要將那些愿當“黑臉包公”、查改隱患“六親不認”的人選為班組長,而不能讓那些“老好人”擔當如此重任。同時要讓班組長們有職有權,真正成為企業安全生產的主角。這樣,自查才不是一句空話,自查才能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安全生產才能得到可靠的保證。
做好班組長要處理問題公心,對待員工有耐心和愛心,對自己和員工要嚴格要求,處理好嚴與愛的關系,做事有恒心,每天進步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