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煤塵爆炸的技術措施主要包括減、降塵措施,防止煤塵引燃措施及隔絕煤塵爆炸措施等三個方面。
(一) 減、降塵措施
減、降塵措施是指在煤礦井下生產過程中,通過減少煤塵產生量或降低空氣中懸浮煤塵含量以達到從根本上杜絕煤塵爆炸的可能性。為達到這一目的,我礦采取了以煤層注水為主的多種防塵手段,
1、煤層注水
煤層注水是采煤工作面最重要的防塵措施之一,在回采之前預先在煤層中打若干鉆孔,通過鉆孔注入壓力水,使其滲入煤體內部,增加煤的水分,從而減少煤層開采過程中煤塵的產塵量。
(二) 防止煤塵引燃的措施
防止煤層引燃的措施與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大體相同,對一切非生產必須得熱源,要堅決禁絕。生產中可能發熱的熱源,必須嚴加管理和控制,防止它的發生或限制其引燃瓦斯的能力。引燃瓦斯的火源有明火、放炮、電火及摩擦火花四種。針對這四種火源,應采取下列預防措施:
1、 嚴禁攜帶煙草和點火物品下井。井口房、通風機房附近20米。不得有煙火或用火爐取暖;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從事電焊、氣焊、噴燈焊接工作,如果必須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進風巷和井口房內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要制定安全措施和審批手續,并遵守《規程》規定;礦燈應完好,否則不得發出,應愛護礦燈,嚴禁拆開、敲打、撞擊;嚴格管理井下火區。
2、 采掘工作面都必須使用取得產品許可證的煤礦許用炸藥和煤礦許用雷管。使用煤礦許用毫秒延期電雷管時,最后一段的延期時間不得超過130毫秒。打眼、裝藥、封泥和放炮都必須符合《規程》規定。
3、 井下使用的電氣設備和機械、供電網絡都必須符合《規程》規定。井下不得帶電檢修、搬遷電氣設備(包括電纜和電線);井下防爆電氣設備的運行、維護和修理工作,必須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項技術要求。防爆性能受到破壞的電器設備,應立即處理或更換,不得繼續使用;井下供電應做到:無“雞爪子”,“羊尾巴”、無明接頭;有過電流和漏電保護,有螺栓和彈簧墊,有密封圈和檔板,有接地裝置,電纜懸掛整齊、防護裝置全,絕緣用具全,圖紙資料全;堅持使用檢漏斷電器、煤電鉆綜合保護和局部通風機風電閉鎖裝置。
4、 防止機械摩擦火花引燃煤塵,瓦斯爆炸往往也會引起煤塵爆炸。此外煤塵在特別干燥的條件下可產生靜電,放電時產生的火花也能自身引爆。所以要定期對井下巷道進行沖刷滅塵。
(三) 隔絕煤塵爆炸的措施
防止煤塵爆炸危害,除采取防塵措施外,還應采取降低爆炸威力、隔絕爆炸范圍的措施。
1、 清除落塵,防止沉積煤塵參與爆炸可有效的降低爆炸威力,使爆炸由于得不到煤塵補充而逐漸熄滅。
2、 撒布巖粉
撒布巖粉是指定期在井下某些巷道內撒布惰性巖粉,增加沉積煤塵的灰分,抑制煤塵爆炸的傳播。
撒布巖粉時要求把巷道的頂、幫、底及背板后側暴露處都用沿粉覆蓋;煤塵和巖粉的混合煤塵,不燃物含量不得低于80%;撒布沿粉巷道的長度不小于300米,如果巷道長度小于300米時全部巷道都應撒布巖粉。對巷道中的煤塵和巖粉的混合物粉塵,每3個月至少化驗1次,如果可燃物含量超過規定含量時,應重新撒布。
3、 設置水棚
水棚包括水袋棚和水槽棚兩種,設置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 主要隔爆棚應采用水袋式,分為主要和負責兩種。
(2) 水棚組應設置在巷道的直線段內,其用水量按巷道斷面計算,主要隔爆棚組的用水量不少于400L/m2,輔助水棚組不小于200L/m2
(3) 相鄰水棚組中心距為0.5米-1.0米,主要水棚組總長度不小于30米,輔助水棚組不小于20米。
(4) 首列水棚組距工作面的距離,必需保持在60m米-200米范圍內
(5) 水槽或水袋距頂板、兩幫距離不小于0.1米,其底部距軌面不小于1.8米
(6) 水內如混入煤塵量超過5%時,應立即換水。
4、 設置鹽粉棚
巖粉棚分輕型和重型兩類。巖粉棚的設置應遵守以下規定:
(1) 按巷道斷面計算,主要巖粉棚的鹽粉量不得少于400kg/m2,輔助巖粉棚不得少于200kg/m2
(2) 輕型巖粉棚的排間距1.0m-2.0m,重型為1.2m-3.0m
(3) 巖粉棚的平臺與側幫立柱的空隙不小于50mm,巖粉表面與頂梁的空隙不小于100mm,巖粉板距軌面不小于1.8m
(4) 巖粉棚距可能發生煤塵爆炸的地點不得小于60m,也不得大于300m
(5) 巖粉板與臺版及支撐板之間,嚴禁用釘固定,以利于煤塵爆炸時巖粉板有效的落地。
(6) 巖粉棚上的鹽粉每月至少檢查和分析一次,當鹽粉受潮變硬或可燃物含量超過20%時,應立即更換,巖粉量減少時應立即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