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燃燒基礎知識
??????? 1.1?燃燒的基本概念:燃燒是可燃物質與空氣或氧化劑發(fā)生化學反應而產(chǎn)生放熱、發(fā)光的現(xiàn)象。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凡是產(chǎn)生超出有效范圍的違背人們意志的燃燒,即為火災。
??????? 1.2?燃燒必須同時具備的三個基本條件:
??????? 1.2.1?凡是與空氣中氧或其他氧化劑發(fā)生劇烈反應的物質,都稱為可燃物。如木材、紙張、金屬鎂、金屬鈉、汽油、酒精、氫氣、乙炔和液化石油等。
??????? 1.2.2?助燃物。凡是能幫助和支持燃燒的物質,都稱為助燃物。如氧化氯酸鉀、高錳酸鉀、過氧化鈉等氧化劑。由于空氣中含有21%左右的氧,所以可燃物質燃燒能夠在空氣中持續(xù)進行。
??????? 1.2.3?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質燃燒的熱能源,都稱為火源。如明火、電火花、聚焦的日光、高溫灼熱體,以及化學能和機械沖擊能等。
??????? 1.3?燃燒的類型
??????? 1.3.1?點燃:可燃物質在火源的作用下能被點燃,并且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繼續(xù)燃燒的現(xiàn)象。
??????? 1.3.1.1?著火點(燃點):能發(fā)生著火的最低溫度(℃)。如:紙130℃,木材295℃等。
??????? 1.3.2?自燃:可燃物質受熱升溫而無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燒的現(xiàn)象。
??????? 1.3.2.1?能引起自燃的最低溫度稱自燃點,如:黃磷30℃,煤320 ℃。自燃點越低,發(fā)生火災的危險性越大。
??????? 1.3.3?閃燃:可燃液體受熱蒸發(fā)為蒸氣,液體溫度越高,蒸汽濃度越高,當溫度不高時,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氣與空氣混合,遇火源會閃出火花,短暫的燃燒過程(一閃即滅),稱閃燃。
??????? 1.3.3.1?閃點:發(fā)生閃燃的最低溫度(℃)。如:車用汽油-39℃;煤油28~35℃等。閃點越低,發(fā)生火災和爆炸的危險性越大。
??????? 2?火災的特點和規(guī)律
??????? 2.1?火災發(fā)生的條件:即燃燒必須是可燃物,助燃物(劑:氧化劑),著火源三個基本條件同時具備,并且相互作用(即構成燃燒系統(tǒng)),才能發(fā)生。
??????? 2.2?火災的分類:
??????? 2.2.1?按物質燃燒的特征分:
??????????????? A類:固體物質火災。這類物質往往具有有機物的性質,一般在燃燒時能產(chǎn)生灼熱的余燼,如木材,毛,麻,紙火災等
??????? B類:指液體火災和可熔化的固體物質火災。如汽油,乙醇,瀝青,石蠟火災等。
??????? C類:指氣體火災。如煤氣,氫氣火災等。
??????? D類:指金屬火災。如鉀,鈉,鋁,鎂火災等。
??????? E類:帶電火災。如家電,變壓器。
??????? 2.3?火災的雙重性:
??????? 2.3.1?自然屬性:雷擊,可燃物自燃等
??????? 2.3.2?人為屬性:煙頭,爐子,噴燈等多數(shù)為人為因素引起的
??????? 3?滅火、防火技術措施
??????? 3.1?防火滅火的基本原理:?
??????? 3.1.1?防火:防止形成燃燒的條件
??????? 3.1.2?滅火:消除已經(jīng)形成的燃燒條件
??????? 3.2?防火的基本技術措施:
??????? 3.2.1?控制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燒過程的物質基礎,所以對可燃物質的使用要謹慎小心。在選材時,盡量用難燃或不燃的材料代替可燃材料,如用水泥代替木料建筑房屋,用防火漆浸涂可燃物以提高耐火性能;對于具有火災、爆炸危險性的廠房,采用抽風或通風方法以降低可燃氣體、蒸氣和粉塵在空氣中的濃度;凡是能發(fā)生相互作用的物品,要分開存放等。
??????? 3.2.2?隔絕空氣。使用易燃易爆物的生產(chǎn)過程應在密封的設備內進行;對有異常危險的生產(chǎn),可充裝惰性氣體保護;隔絕空氣儲存某些化學危險品,如金屬鈉存于煤油中,黃磷存于水中,二硫化碳用水封閉存放等。
??????? 3.2.3?清除火源。如采取隔離火源、控制溫度、接地、避雷、安裝防爆燈、遮擋陽光等措施,防止可燃物遇明火或溫度升高而起火。
??????? 3.2.4?阻止火勢、爆炸波的蔓延。為阻止火勢、爆炸波的蔓延,就要防止新的燃燒條件形成,從而防止火災擴大,減少火災損失。具體措施有:在可燃氣體管路上安裝阻火器、安全水封;機車、輪船、汽車、推土機的排煙和排氣系統(tǒng)戴防火帽;在壓力容器設備上安裝防爆膜、安全閥;在建筑物之間留防火間距、筑防火墻等。
??????? 3.3?滅火的基本方法
??????? 3.3.1?隔離滅火法:就是將火源處或其周圍的可燃物質隔離或移開,燃燒會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如將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品搬走;關閉可燃氣體、液體管路的閥門,以減少和阻止可燃物質進入燃燒區(qū);設法阻攔流散的液體;拆除與火源毗連的易燃建筑物等。
??????? 3.3.2?窒息滅火法:就是阻止空氣流入燃燒區(qū)或用不燃物質沖淡空氣,使燃燒物質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而熄滅。如用不燃或難燃物捂蓋燃燒物;用水蒸氣或惰性氣體灌注容器設備;封閉起火的建筑、設備的孔洞等。
??????? 3.3.3?冷卻滅火法:就是將滅火劑直接噴射到燃燒物上,以增加散熱量,降低燃燒物的溫度于燃點以下,使燃燒停止;或者將滅火劑噴灑在火源附近的物體上,使其免受火焰輻射熱的威脅,避免形成新的火焰。
??????? 3.3.4?抑制滅火法:就是使滅火劑參與到燃燒反應過程中去;使燃燒過程中產(chǎn)生游離基消失,而形成穩(wěn)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離基,使燃燒反應因缺少游離基而停止。
??????? 3.4?常用滅火劑的滅火作用及適用范圍
??????? 3.4.1?水,起冷卻作。可用于A類火災。
??????? 3.4.2?泡沫滅火劑,起隔離作用。可用于A類和油類火災。
??????? 3.4.3?二氧化碳滅火劑,起窒息作用。可用于B類、C類及600V以下帶電火災,不能污損的A類火災。
??????? 3.4.4?干粉滅火劑,起化學抑制作用。BC干粉可用于B類、C類和50KV以下帶電火災,ABC干粉還可用于A類火災。
??????? 3.5?滅火器的選用
??????? 3.5.1?A類火災選:水型、泡沫、ABC干粉。
??????? 3.5.2?B類火災選:干粉、二氧化碳、泡沫(油類可用,但水溶性可燃液體不能用)。
??????? 3.5.3?C類火災選:干粉、二氧化碳。
??????? 3.5.4?D類火災選:金屬專用滅火劑或干泥砂掩蓋。
??????? 3.5.5?E類帶電火災選:干粉、二氧化碳。
??????? 4?爆炸的基礎知識
??????? 4.1?爆炸的基本概念:物質自一種狀態(tài)迅速轉變成另一種狀態(tài),并在瞬間放出大量能量同時產(chǎn)生巨大聲響的現(xiàn)象稱為爆炸.
??????? 4.2?爆炸的分類:爆炸可分為物理性爆炸和化學性爆炸兩種。
??????? 4.2.1?物理性爆炸
??????? 這種爆炸是由物理變化而引起的,物質因狀態(tài)或壓力發(fā)生突變而形成爆炸的現(xiàn)象稱為物理性爆炸。例如容器內液體過熱氣化引起的爆炸,鍋爐的爆炸,壓縮氣體、液化氣體超壓引起的爆炸等。物理性爆炸前后物質的性質及化學成分均不改變。
??????? 4.2.2?化學性爆炸
??????? 由于物質發(fā)生極迅速的化學反應,產(chǎn)生高溫、高壓而引起的爆炸稱為化學性爆炸。化學爆炸前后物質的性質和成分均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化學爆炸按爆炸時所產(chǎn)生的化學變化,可分三類。
??????? 4.2.2.1?簡單分解爆炸:引起簡單分解爆炸的爆炸物在爆炸時并不一定發(fā)生燃燒反應,爆炸所需的熱量,是由于爆炸物質本身分解時產(chǎn)生的。屬于這一類的有疊氮鉛、乙炔銀、乙炔酮、碘化氮、氯化氮等。這類物質是非常危險的,受輕微震動即引起爆炸。
??????? 4.2.2.2?復雜分解爆炸:這類爆炸性物質的危險性較簡單分解爆炸物低,所有炸藥均屬之。這類物質爆炸時伴有燃燒現(xiàn)象。燃燒所需的氧由本身分解時供給。各種氮及氯的氧化物、苦味酸等都是屬于這一類。
??????? 4.2.2.3?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所有可燃氣體、蒸氣及粉塵與空氣混合所形成的混合物的爆炸均屬于此類。這類物質爆炸需要一定條件,如爆炸性物質的含量,氧氣含量及激發(fā)能源等。因此其危險性雖較前二類為低,但極普遍,造成的危害性也較大。
??????? 4.3?爆炸極限
??????? 4.3.1?爆炸極限的定義:可燃物質(可燃氣體,蒸氣或粉塵)與空氣(氧氣)的混合物,遇著火源能夠發(fā)生爆炸的濃度范圍。
??????? 4.3.2?爆炸下限:可燃性混合物能發(fā)生爆炸的最低濃度。爆炸下限越小,發(fā)生爆炸的危險性就越大
??????? 4.3.3?爆炸上限:可燃混合物發(fā)生爆炸的最高濃度。爆炸上限越高,發(fā)生爆炸的危險性就越大。
??????? 5?火災、爆炸原因
??????? 5.1?火災、爆炸原因
??????? 在一般情況下,發(fā)生火災、爆炸事故的原因有以下九個方面。
??????? 5.1.1?用火管理不當。無論對生產(chǎn)用火(如焊接、鍛造、鑄造和熱處理等工藝),還是對生活用火(如吸煙、使用爐灶等),火源管理不善。
??????? 5.1.2?易燃物品管理不善,庫房不符合防火標準,沒有根據(jù)物質的性質分類儲存。例如,將性質互相抵觸的化學物品放在一起,滅火要求不同的物質放在一起,遇水燃燒的物質放在潮濕地點等。
??????? 5.1.3?電氣設備絕緣不良,安裝不符合規(guī)程要求,發(fā)生短路,超負荷,接觸電阻過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