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個體私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繁榮,經濟發達地區出現了相當數量的將人員住宿與加工、生產、倉儲、經營等場地混合設置在同一建筑內的“三合一”場所,這樣的非法違規場所現已成為誘導火災發生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重要因素。如,1997年10月25日,浙江溫州市將軍橋工業區10號樓發生火災,造成15人死亡、4人重傷、102人輕傷,燒毀建筑面積約2500平方米,6家皮鞋廠的生產設備、原材料等被全部燒毀,直接損失174萬元;1998年2月13日,廣東廣州華潤化妝品廠發生火災,造成11名工人被燒死、1人被燒傷,過火面積354平方米,燒毀化妝品成品、半成品一批,直接損失9.8萬元;2004年7月28日,浙江平陽縣溫州輝煌皮革有限公司發生火災,造成18人死亡、12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98.5萬元;2007年10月21日21時50分左右,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笏石鎮北鋪街道飛達鞋面加工作坊發生火災,造成37人死亡,20人受傷,其中1人重傷;2007年10月23日5時41分,蘇州市吳江市橫扇鎮大橋路45號一經營羊毛衫門面房發生火災,火災過火面積約150平方米,造成4人死亡,4人經醫院搶救無效后死亡,3人逃生,等等。在血的事實面前,“三合一”場所火災,吞噬著眾多無辜的生命,已經給人民造成了無法承受的生命之痛,我們不禁要思考“三合一”場所如何治理才能達到有效根治,才能遏制火災事故的發生,才能為我們的生命營造和諧安定的安全環境。這里筆者結合多年從事消防監督崗位的工作實踐經驗,淺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對目前“三合一”場所狀況及主要存在形式的分析
近年來,“三合一”場所發展趨勢迅猛且長期難以根治,各級公安、消防部門多次部署開展“三合一”專項整治,但收效甚微,這與其錯綜復雜的社會原因和時代背景不無關聯。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三合一”場所帶來的市場經濟效應與地方政府之間的發展矛盾使其成為一塊難啃的骨頭。有的地方政府為加快地區經濟發展速度,無視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付出的巨大代價,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對“三合一”場所“明睜一只眼暗,閉一只眼”,視若無睹,不愿意下力氣進行整改,致使“三合一”場所屢治不見成效。
二是“小本經營、芝麻開花”的理念根深蒂固。隨著經濟、社會結構的調整,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生產方式發生了復雜的變化,因此人力資源少、占地面積小、投資低、高效益、高回報的“三合一”場所就如“雨后春筍”般應需而生。由于期望以最簡單的生產方式和最少的資金投入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資本積累和獲取做大的利潤,舍不得在安全方面加大投入,有的甚至不顧員工安危,違章作業、帶“險”經營,致使安全隱患突出。
三是“打游擊戰”的現象還普遍存在。有的建筑工程雖經過消防部門驗收,但隨意改變使用性質,申報時是作為辦公用房,驗收后再私自改變建筑布局換成住宿、廠房、經營性場所,這就導致了“三合一”場所的形成;有的建筑場所在原有性質重新變更后租賃、出售給業主,業主再進行二次變更,這就加劇了“三合一”場所的更復雜化,也更易導致火災事故的發生,而建設、工商、勞動等主要部門綜合協調、聯合執法機制還沒有形成,無法把握住“源頭關”。
四是規劃建設上先天不足。有的生產企業在向消防部門進行報批時,規劃圖紙先天性不足,一部分企業在開發建設時沒有考慮配套的員工住宿及生活設施,為解決人員住宿問題,就在廠房、倉庫或者場所的某個角落臨時搭建或用隔斷搭個簡易員工宿舍,就形成了“三合一”。
五是有些“三合一”建筑場所“不穩定性”因素較大,受經濟、區域、季節等因素影響,導致無法徹底根治。此類“三合一”場所大多集中在城郊、城鄉結合部、棚戶區和村鎮,連片生產、經營和住宿。其中有些是隨季節性、時間影響,其生產周期短,有很強針對性,生產時產生“三合一”,不生產時不產生“三合一”。
六是安全意識薄弱,只求眼前利益。“三合一”場所從業人員大多數是農民工和外來打工者。在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他們只要有工作能掙錢,就可以完全忽視自身的安全,更談不上消防安全意識和維護自身安全利益,這也就成了滋潤“三合一”成長擴大的溫床。取締這些能給業主和從業人員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場所,其各方面的阻力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