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重特大火災事故的增多,公民法律意識的增強,消防監督者和被監督者關系緊張已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究其原因可能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監督者和被監督者雙方在對消防問題的認識上存在某些差距,有時這種差距相當明顯,甚至截然相反。認真剖析和認識這些差距,并分析其原因,可能有益于監督者和被監督者對消防問題雙方的理解和溝通。
一、監督者和被監督者雙方擁有的消防知識不對等
消防是一門復雜的、知識密集的、綜合性學科,包括組織學、管理學、燃燒學、建筑學、物理、化學、工程學及心理學等基本學科。一名消防工作者至少需要大專畢業,經過3-5年的系統學習和實踐,才能掌握有關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了解其基本的原理方法。雖然,隨著人民群眾消防安全意識的提高,人們對消防知識的渴求與日俱增,尤其是更希望了解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消防知識,但由于缺乏最基礎的消防知識,缺乏系統科學的學習和研究,想通過消防監督者簡單的介紹就獲得對消防的全面了解和認識,的確比較困難。因此,由于監督者和被監督者雙方在占有消防知識上的不平等,造成了認識上的某些差距,導致了一些誤解。
另外,消防工作強調“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許多消防監督者在工作中也很注意預防工作,充分利用一切機會或創造機會向人們宣傳防火知識,然而不少人對此不感興趣。有的人認為,著了火有消防隊撲救,消防監督者能讓他不著火才算是有本事,預防與我關系不大。許多人重救輕防,不注意改掉一些不良的消防習慣,這種本末倒置的思想是十分有害的。從某種意義上講,預防火災的發生才是最根本的。平時不注意預防,放縱自己的不良習慣,乃至著了火受了損,才去學習消防知識,埋怨消防監督不力,已經為時已晚。
二、目前消防監督者管理手段仍是有限的
我們必須承認,即使在消防法律法規十分健全的今天,消防監督管理者所能達到的水平仍十分有限,與人們對于消防工作者的期望值相差甚遠,有時因多方面的原因,消防監督者甚至處于一種無奈的境地。而監督者和被監督者雙方對此的認識存在差距。被監督者常常認為消防監督者所到之處,所有的火災隱患立即就可查出,并可依據法律手段得到滿意的整改。但由于消防監督人員的局限性、至今仍有許多單位消防監督者還沒有走到,許多火災隱患還沒有查清。就是走到的地方,受檢查手段的局限性,火災隱患也不可能全部查出,查出的隱患受經濟、消防法規、消防技術等的局限性,使許多火災隱患目前無法得到根治,導致消防監督者對某些火災隱患束手無策,引起被監督者者的不滿。
同時,火災的特點使得消防不同于其他的實踐科學,我們不能隨意拿某場所做試驗,即使進行試驗,仍存在某種程度的局限性。而且,消防管理實際上是一種動態過程,每個單位的情況始終處于不斷變化之中。許多消防檢查手段還只能反映局部及靜態的狀況,這對我們認識消防問題造成很大的限制和障礙。
三、監督者和被監督者對于可能發生火災的預測認識也常常有差距
許多被監督者往往對身邊存在的火災隱患和不良的消防習慣往往視而不見,缺乏足夠的認識,更不會想到將來有一天會降臨到自己身上,對可能發生火災的可能性和嚴重性估計不足。但事實上,任何存在火災隱患的地方都有致災的可能,只是其發生的概率、危險程度不同罷了。而多數監督者對此有較清醒的認識。
應該認識到,從火災隱患狀態到火災狀態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量變過程中人們常常毫無察覺,意識不到正在發生可怕的甚至不可逆轉的變化。一些火災隱患一旦誘發,往往是火災已發展到某種程度,由于初期缺乏有效的撲救措施,往往造成較大的災害。事實上,一些火災隱患一旦誘發,災害的造成就具有不可逆轉性,這往往是被監督者及其社會各界不理解且難以接受的。同時,火災隱患整改,是一個相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監督者的法律行政手段,通過被監督者的努力,建立了消防規章制度,制定了消防操作規程,消除了隱患,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使單位的消防安全狀況實現了新的平衡,但這種平衡是一種動態的平衡,單位的安全也是相對的。監督者和被監督者雙方應尊重這種客觀規律,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盲目認為我單位的隱患消除了就安全了,不會發生火災了,導致新的危機形成。
綜上所述,由于監督者和被監督者雙方所擁有的消防知識不同,所處的地位、環境不同,導致對消防問題的認識存在許多差距。盡管如此,監督者和被監督者雙方的根本目的是共同的,那就是預防火災,提高生活質量。應利用各種形式加強消防宣傳,普及消防知識,促進監督者和被監督者間的良好溝通,以縮短差距,減少火災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