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滅火的原理及措施
根據燃燒三要素,只要消除可燃物或把可燃物濃度充分降低;隔絕或把氧氣量充分減少;把可燃物冷卻至燃點以下,均可達到滅火的目的.
1.抑制反應物接觸
抑制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可以減少反應熱,使之小于移出的熱量,把可燃物冷卻到燃點以下,起到控制火災乃至滅火的作用.水蒸氣,泡沫,粉末等覆蓋在燃燒物表面上,都是使可燃物與氧氣脫離接觸的窒息滅火方法.礦井火災的密閉措施,則是大規模抑制與氧氣接觸的滅火方法.
對于固體可燃物,抑制其與氧氣接觸的方法除移開可燃物外,還可以將整個倉庫密閉起來防止火勢蔓延,也可以用擋板阻止火勢擴大.
對于可燃液體或蒸氣的泄漏,可以關閉總閥門,切斷可燃物的來源.如果關閉總閥門尚不足以抑制泄漏時,可以向排氣管道排放,或轉移至其他罐內,減少可燃物的供給量.
對于可燃蒸氣或氣體,可以移走或排放,降低壓力以抑制噴出量.如果是液化氣,由于蒸發消耗了潛熱而自身被冷卻,蒸氣壓會自動降低.此外,容器冷卻也可降低壓力,所以火災時噴水也起抑制可燃氣體供給量的作用.
2.減小反應物濃度
氧氣含量在15%以下,燃燒速度就會明顯變慢.減小氧氣濃度是抑制火災的有效手段.在火災現場,水,不燃蒸發性液體,氮氣,二氧化碳以及水蒸氣都有稀釋降低可燃物濃度的作用.降低可燃物蒸氣壓或抑制其蒸發速度,均能收到降低可燃氣體濃度的效果.
3.降低反應物溫度
把火災燃燒熱排到燃燒體系之外,降低溫度使燃燒速度下降,從而縮小火災規模,最后將燃燒溫度降至燃點以下,起到滅火作用.低于火災溫度的不燃性物質都有降溫作用.對于滅火劑,除利用其顯熱外,還可利用它的蒸發潛熱和分解熱起降溫作用.
冷卻劑只有停留在燃燒體系內,才有降溫作用.水的蒸發潛熱較大,降溫效果好.但多數情況下水易流失到燃燒體系之外,利用率不高.強化液,泡沫等可以彌補水的這個弱點.
4.初期滅火
火災發生后,火災規模許多情形都是隨時間呈指數擴大.在災情擴大之前的初期迅速滅火,是事半功倍的明智之舉.火災擴大之前,一個人用少量的滅火劑就能撲滅的火災稱為初期火災.初期火災的滅火活動稱為初期滅火.對于可燃液體,其滅火工作的難易取決于燃燒表而積的大小.一般把1m2可燃液體表面著火視為初期滅火范圍.通常建筑物起火3min后,就會有約10m2的地板,7m2的墻壁和5m2的天花板著火,火災溫度可達700℃左右.此時已超出了初期滅火范圍.
為了做到初期滅火,應徹底清查,消除能引起火災擴大的條件.要有完善的防火計劃,火災發生時能夠恰當應對.對消防器材應經常檢查維護,緊急情況時能及時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