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確立“冷卻先于滅火”的主導地位
鋼框架結構廠房一旦發生火災時,鋼結構柱子將會在短時間內失去承載能力,發生扭曲、倒塌現象,不僅有可能造成人員的重大傷亡,而且也會使建筑物內的財物因倒塌而損壞;同時,倒塌后燃燒物通風條件良好,會進一步加速火災蔓延,較短時間內形成大面積火災;另外,倒塌后大量鋼構件堆壓在燃燒物上,也給撲救帶來了較大地困難。因此,在滅火作戰中,只有著眼于保證建筑物整體結構的安全,才不失撲救火災的積極意義和作用。要做到這一點,盡快地冷卻鋼構件是唯一的有效辦法。這樣可以在火災環境溫度不變或環境溫度增強的情況下,使鋼構件的自身濕度下降,從而有效地保證鋼構件的強度不遭破壞。同時,冷卻鋼結構所散發出的水蒸氣可以提高火場的濕度,降低火災的環境溫度。如在100℃的條件下,一公斤水變成水蒸氣可吸收熱量539千卡。同時,水變成水蒸汽,其體積擴大了1725倍,水蒸汽占領燃燒區空間,不僅增大了環境溫度,而且產生情化氣體隔絕空氣,達到窒息滅火或阻礙火災蔓延的作用。另外,冷卻反射下來的水流也能直接滅火。因此,用足夠的水流冷卻鋼構件,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冷卻應先于滅火,應當成為撲救鋼結構火災的首要原則,但實施冷卻和滅火兩者不能割裂開來。火災中情況各異,客觀上要求指揮員根據火勢和滅火力量的對比,把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依據不同的情況,處理好冷卻和滅火的關系。即在制止鋼結構變形,防止建筑物倒塌的前提下進行滅火,當滅火力量充足時,冷卻和滅火可同時進行,對于建筑等可燃構件和內部物資、設備同時著手,要同步部署力量,進行冷卻和滅火,力量不足時,應先進行控制威脅建筑構件的火勢。
(二)把火情偵察作為滅火制勝的必要條件
在鋼結構廠房的火災撲救中,火場空間大,火災主體燃燒突出,情況復雜,滅火戰斗的困難增加。因此,火情偵察的時效性、準確性和連續性是滅火戰斗安全保障的前提條件,這就要求我們正確實施火情偵察。在滅火的過程中,要確保偵察的準確性、連續性。偵察過程中,發現危險情況及時向指揮員報告,來不及報告時,應斷然采取措施。作戰人員可以通過技術偵察,利用測溫儀器,時刻把握火場的溫度,運用輻射熱計隨時測出熱輻射強度和火場環境溫度,為確定滅火戰術、滅火技術、戰術行動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同時,還應安排經驗豐富的指揮員擔任火場偵察員,對建筑物燃燒特征進行持續、全方位的觀察,在了解火勢發展變化情況的同時,隨時注意火場上建筑物構件承重荷載,物件變形、表面裂紋、裂縫、斷裂聲響等。通過對燃燒時間、面積、火場、溫度和構件變形成都等情況的分析,分析建筑的結構的變化,觀察周圍燃燒條件,判斷建筑倒塌的可能性、火勢蔓延的威脅性和人員疏散的必要性。
(三)將合理破拆作為改變火勢蔓延途徑的有效手段
火勢的蔓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火災產生的高溫煙氣的蔓延,煙氣流動擴散的速度與煙氣的溫度、流動方向有關。大型框架結構建筑面積超大,但火災初期著火范圍往往是有限的。在火災撲救中不能盲目破拆建筑門窗,要合理應用流體力學的原理實施科學破拆,一旦破拆位置不當將會使火勢迅速的擴大蔓延至整個空間。在整個建筑內部充滿濃煙和熱氣的情況下,只能對上風方面的門窗實施破拆,盡量減少了新鮮空氣的進入,延緩了火勢的發展,同時通過水槍射水降低火場溫度。若同時破拆上、下風向的門窗,火勢很快會順著煙氣蔓延擴大。如果屋頂有天窗,可在構件耐火極限時間范圍內,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破拆燃燒點正上方天窗,使煙氣和積熱從上方導出。同時,屋面人員要與地面內攻人員保持聯系,屋頂破拆與地面水槍冷卻掩護同步實施。但當火場燃燒時間超過構件耐火極限時間時,屋頂破拆不可取。
(四)合理選擇滅火陣地,正確使用滅火裝備是攻堅克難的必備要素
鋼結構火災與磚木結構火災撲救不同,我們應充分發揮現代裝備的優勢,盡量使用射程遠的大口徑水槍、移動炮、車載炮等,從遠距離向房頂、窗口射水冷卻和滅火,對建筑進行多方位冷卻,以防建筑倒塌傷人。在水槍陣地的布置上,指戰員不能盲目進入內部滅火救人,要盡量組織精干力量,盡量減少登高和進入室內的滅火人員數量,消防車停靠位子的安全距離。應在外圍布置水槍陣地,遠距離射水冷卻,在火場溫度降到安全系數以內后,經過反復偵察,確認消除倒塌危險后,迅速調整水槍陣地,可依托門、窗等部位設置水槍陣地,從不同角度加強滅火強攻,以強大的密集射流靠近火點滅火。在戰斗行動中,要采取多變得滅火戰術,針對大跨度鋼結構廠房面積大、可燃物多、燃燒猛烈的特點,應及時開辟多個進攻通道,集中優勢兵力,特別是需要破拆建筑布置水槍陣地或疏散人員物資時,應靈活運用破拆工具,對廠房的鐵絲網、卷閘門、窗戶等實施破拆,為滅火救人提供通道,形成多點進攻,從而達到圍殲的目的,防止火場溫度升高,避免倒塌的危險。再則,在使用大功率水槍、水炮時,操作人員也要盡量注意水流的變換,盡量減少水漬損失,對建筑構件冷卻要均勻全面,防止水流過強,在局部形成較大沖擊力,造成局部驟然降溫,引起建筑物構件收縮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