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一些高層建筑火災案例表明,高層建筑火災的主要特點是蔓延迅速,煙囪效應強,極易向上迅速蔓延,幾層同時燃燒,形成立體火災,而且熱煙毒氣危害嚴重,直接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高層建筑火災一旦失控,就會釀成沖天大火。
1、煙、火蔓延途徑多,容易形成立體火災
(1)高層建筑豎向管井、共享空間、玻璃幕墻縫隙等部位,易產生“煙囪”效應,造成煙、火蔓延迅速。在發展階段,其垂直蔓延速度為3-4m /s。(2)煙、火易沿吊頂門、窗、走道向水平方向擴散。在發展階段,其水平蔓延速度為0.5-0.8m/s。(3)火勢沿外墻窗口向上升騰、卷曲,甚至跳躍式向上層蔓延。(4)外部風力作用,會引起鄰近建筑物燃燒。(5)易發生爆燃。高層建筑發生火災5~7min以后,隨著燃燒時間的持續,室溫不斷升高,氧氣迅速減少,室內高熱量使達到爆炸濃度極限的可燃氣體達600℃以上,若一遇到外部進入新鮮空氣,便發生爆燃。
2、疏散困難,極易造成人員傷亡
(1)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往往人員驚慌、擁擠,易造成踩傷踩死,甚至出現人員跳樓事件。如1985年4月19日哈爾濱天鵝飯店大火,跳樓死亡達9人之多。(2)高溫、煙氣充滿建筑物內,能見度降低,易造成被困人員恐慌,增大安全疏散的難度。人員在濃煙中停留1-2min就可能昏倒,4-5min就有死亡的危險。(3)煙氣、毒氣等燃燒產物極易造成人員窒息、中毒死亡。國內外大量統計資料表明,高層建筑火災,死亡人數中50%以上是被煙氣毒死的。
如1972年5月13日,日本大阪市千日百貨大樓發生火災,死亡118人中,竟有93人是窒息、中毒死亡的。約占80%。(4)被火燒死。高層建筑內的人員,往往伴隨著煙氣中毒窒息后被燒死;或在睡夢中被燒死;或在逃生途中路線選擇不當以及逃生之路被煙火封堵而被燒死等。
在高層建筑中,熱對流是火災蔓延的主要形式,火風壓和煙囪效應是使火災蔓延的動力,500℃以上的高溫熱煙是蔓延的條件。
1、煙、火蔓延途徑多,容易形成立體火災
(1)高層建筑豎向管井、共享空間、玻璃幕墻縫隙等部位,易產生“煙囪”效應,造成煙、火蔓延迅速。在發展階段,其垂直蔓延速度為3-4m /s。(2)煙、火易沿吊頂門、窗、走道向水平方向擴散。在發展階段,其水平蔓延速度為0.5-0.8m/s。(3)火勢沿外墻窗口向上升騰、卷曲,甚至跳躍式向上層蔓延。(4)外部風力作用,會引起鄰近建筑物燃燒。(5)易發生爆燃。高層建筑發生火災5~7min以后,隨著燃燒時間的持續,室溫不斷升高,氧氣迅速減少,室內高熱量使達到爆炸濃度極限的可燃氣體達600℃以上,若一遇到外部進入新鮮空氣,便發生爆燃。
2、疏散困難,極易造成人員傷亡
(1)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往往人員驚慌、擁擠,易造成踩傷踩死,甚至出現人員跳樓事件。如1985年4月19日哈爾濱天鵝飯店大火,跳樓死亡達9人之多。(2)高溫、煙氣充滿建筑物內,能見度降低,易造成被困人員恐慌,增大安全疏散的難度。人員在濃煙中停留1-2min就可能昏倒,4-5min就有死亡的危險。(3)煙氣、毒氣等燃燒產物極易造成人員窒息、中毒死亡。國內外大量統計資料表明,高層建筑火災,死亡人數中50%以上是被煙氣毒死的。
如1972年5月13日,日本大阪市千日百貨大樓發生火災,死亡118人中,竟有93人是窒息、中毒死亡的。約占80%。(4)被火燒死。高層建筑內的人員,往往伴隨著煙氣中毒窒息后被燒死;或在睡夢中被燒死;或在逃生途中路線選擇不當以及逃生之路被煙火封堵而被燒死等。
在高層建筑中,熱對流是火災蔓延的主要形式,火風壓和煙囪效應是使火災蔓延的動力,500℃以上的高溫熱煙是蔓延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