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時間】:2010年10月18日
【教學對象】:10級幼師班
【教學用時】:一課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演示法
【教學目標】:
1. 通過校園暴力事件等社會案例的列舉,使學生增強安全防范意識。
2. 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基本的安全知識和防范措施,具備應急的暴力事件處理能力。
3. 使學生主動地有意識地成為構建和諧校園的一員,從心理上杜絕暴力因子的產生。
【教學重點】:
1. 使學生自覺且主動地端正心態,抵抗校園暴力,遏止校園暴力在學生中發生的可能性。
2. 傳授基本的預防技能及法律意識。
【教學難點】:
1. 通過近兩年頻發的校園暴力事件,指出發生此類暴力事件的學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疏漏和弊端,提高學生的警覺性。
2. 分析校園暴力事件引發者的心理及其對社會造成的危害和負面影響。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播放一小段和諧悅耳的音樂,在音樂聲中開始課堂。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段音樂好聽嗎?聽起來舒服嗎?
生:好聽…
再接入一段走調變音(聽起來陰沉怪異)的音樂
師:那這段呢?
生:不好聽…
師:為什么同學們會有這種感覺?(請學生回答,之后總結答案)
師:從同學剛剛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人們與生俱來就有著向美好事物靠攏的本能。為什么我們能很明顯地感覺到這兩段音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呢?因為前段音樂曲風非常和諧舒暢,而后面這段曲調怪異刺耳,聽了心里感覺別扭。其實生活也是這樣,現在咱們惠州總在宣傳構建和諧社會和美好家園,社會處處可聽到和諧美滿的樂章,但總有那么一些突兀的聲音,破壞了這本來的美感,其中之一就是校園暴力事件。
一. 播放課件,學生觀看圖片,得到直觀感受
同學們先看以下幾例新聞圖片。(邊播放新聞文字、圖片邊解說)
1. 第一張圖:2010年3月23日福建南平校園兇殺案
師:同學們看過這則新聞嗎?
生:看過。
師:對。這是一樁轟動全國的案件,兇手極其殘忍地選擇了無辜的孩子們下手,因為事業受挫感情失意,造成其心理上的扭曲,萌生了報復社會的想法,在犯案后毫無悔改之意,最后獲得死刑。
2. 第二張圖:2010年4月28日廣東雷州雷城第一小學兇殺案。
師:距離南平兇殺案才一個多月,又發生一起校園暴力事件,廣東雷州一名男子沖進校園,持刀砍傷15名學生和1名老師。究其原因也是心理扭曲,對學校懷有仇恨心理。
同學們看了之后覺不覺得心有余悸?(作簡短交流)
這兩例案件都是屬于犯罪分子在校園里對社會實施報復手段的例子,也使我們看到了發生這類案件的學校所存在的安全隱患。下面我們看看,學生之間的沖突所起的校園暴力事件。
(繼續播放圖片)
3. 2007年5月15日,茂名市電白縣第三中學一名17歲中學生晚自習下課后持刀狂捅6同學造成2死4傷血案。
師:這起沖突的原因是作案者接到一個惡作劇電話,與人相互在電話中辱罵,之后被同年級其他班的學生加以拳腳,產生作案動機。
4. 2005年4月25日,武漢兩名職業學校女生當眾對一位師妹拳打腳踢施暴,并在其身上潑冷水,強令其喝光洗腳水。
師:剛剛我們看到的是由于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所起的校園暴力事件,同學們看了之后心里有什么感受?(提問、交流)
小結:是的。的確非常可怕。看完我們可能有些不解,同學之間有什么深仇大恨至于這樣。我們懂得這樣理性地分析問題,因為我們都處于一個頭腦相對清醒,心理相對正常的狀態下。而上述的這些犯案者,他們由于被極端的情緒沖昏頭腦,不能用理性的思維思考,最后釀成慘劇,這結果對于作案者,還是被害人,只剩終生遺憾。
從上述幾例校園暴力事件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這些學校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案例一中的南平實驗小學,未到開門時間,學校大門緊閉,而已大批聚攏在校門口的孩子手無縛雞之力,校方也沒有安排人員看管,才給心懷不軌的作案者有了可乘之機。而案例三中的電白第三中學,由于晚自習值班教師的疏忽,學生起拳腳沖突時沒人發現,最后作案者持刀追砍同學時只有一位老師出現,也已制止不住其瘋狂的行徑。這些隱患和漏洞需要我們老師和學生都具備一雙發現的眼睛,盡最大可能將邪惡的因子扼殺在搖籃中。最重要的是,增強我們的防范意識,古語說:“防患于未然”,也就是說防止事故或禍害于尚未發生之前。那么如何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呢?(提問之后總結)
師:綜合同學們的答案,我們可以總結出幾點
(一) 給心理筑起一道防線,不隨便跟校外的陌生人接觸。
(二) 正確認識帶有暴力因素的刊物和影片,不一味沉迷其中。
(三) 學會理性地處理同學間的矛盾沖突,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多做溝通交流。
(四) 多學習簡單常用的法律常識。
(五) 平時多了解學校附近的安全場合和可供避難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