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發生突發公共事件,公眾可通過110、119、120、122等各類應急電話和其他各種途徑及時報告;同時根據具體情況,利用所掌握的應急知識積極展開自救互救,及時避險處險;參與并協助政府相關應急管理部門進行事件的應急處置;以樂觀向上的態度面對突發公共事件所造成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努力恢復重建。
?
一、爆炸事件應急常識。爆炸是指采取定時、有無線遙控等引爆技術,實施爆炸恐怖活動,傷害無辜群眾的事件。當發生此類事件時應做到:一是不要驚慌,應沉著冷靜。二是立即撥打110電話報警,如有受傷人員,應撥打120急救電話求助或就近醫院救治,開展自救互救。三是注意保護自身安全,迅速利用地形、地物或安全通道,進行隱蔽或撤離;現場煙霧彌漫時,盡量不吸入煙塵,以防灼傷呼吸道;盡可能壓低身體,爬到安全處。四是服從現場指揮,協助搶救傷員和疏散人員,以防恐怖分子的連續襲擊。五是積極向警方提供恐怖活動線索。
二、劫持公共交通工具應急常識。劫持公共交通工具是指利用武力或恐嚇等手段,威脅或挾迫公共交通工具的司乘人員,迫使火車、輪船、飛機等公共交通工具無法正常運行。當發生此類事件時應做到:一是保持鎮靜,迅速做好自身保護。二是聽從工作人員指揮,不使恐怖行為走向極端。三是工作人員應機警果斷,靈活應對。四是注意觀察劫持者的體貌特征等情況,及時為警方提供線索。
三、投毒事件應急常識。投毒是指對環境、水源、食品等進行有毒污染,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人員受傷害的恐怖活動。當發生此類事件時應做到:一是立即撥打110電話報警,如人員中毒,應撥打120急救電話,并通知專業部門救援。二是封閉現場,封存毒源,封鎖水源地和食品。三是撤離后,不接近染毒現場,不食用染毒水和食物。四是相關人員應到專業機構體檢。五是積極向警方提供破案線索。六是積極配合專業人員消毒處置。
四、 冬季使用煤氣使用安全注意事項: 1、要選擇合格的、與撫順地區煤氣相匹配的灶具并做到正確安裝與使用。2、冬季最好不要使用紅外線灶具,以防發生一氧化碳中毒現象。 3、要堅持使用前檢查的習慣,嚴禁使用明火查漏,查看部位:(1)灶具與膠管連接是否牢固;(2)膠管是否老化、破損,老化的膠管要及時更換;(3)膠管的長度應在0.5~0.8米范圍內,嚴禁膠管過長;(4)膠管不得穿墻或靠近熱源。4、使用自動點火灶具的,必須安裝表后氣源開關,不能只用灶具開關做為氣源開關來使用。用畢要及時、準確關好灶具和氣源開關,防止發生煤氣滲漏。5、使用點火時要做到火等氣,嚴禁氣等火,防止發生爆燃。6、用火時要觀察燃燒狀態,通過調節風板,達到最佳效果。7、在用火過程中,嚴禁無人看管,以免發生意外。長時間使用煤氣,要注意通風排放,以防發生乏氧現象。8、廚房要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廚房和臥室要用房門隔開,裝有燃氣設施的房間不準住人。9、室內煤氣設施嚴禁私自安裝和更改,嚴禁裝修封閉燃氣管道。確需改動時請到轄區煤氣管理部門申辦改線手續。10、室內煤氣管線上嚴禁搭、掛物品、物件及電源線。11、聞到室內有煤氣味時,嚴禁動用明火及開啟電器、電源開關,要關閉燃氣入戶總閥門,打開門窗通風排放,禁止使用明火查漏。12、燃氣泄漏嚴重時應立即離開漏氣場所,并迅速疏散家人、鄰居,阻止無關人員靠近,應立即通知燃氣維修單位進行處理。(不得在現場撥打電話)13、發現室外煤氣設施損壞泄氣時,請立即報修。對避免事故的報修、報險人員一經核實,將給予適當獎勵。
五、火災報警與自救
正確報警:《消防法》第三十二條明確規定:“任何人發現火災時,都應該立即報警。任何單位、個人都應當無償為報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攔報警。嚴禁謊報火警。所以一旦失火,要立即報警,報警越早,火災造成的損失就會越小。”要牢記火警電話“119”,接通電話后要沉著冷靜,向接警中心講清失火單位的名稱、地址、著火物質、火勢大小、以及著火的范圍。同時還要注意聽清對方提出的問題,以便做出正確回答。把自己的電話號碼和姓名告訴報警中心,打完電話后,要立即到交叉路口等候消防車的到來,以便引導消防車迅速趕到火災現場。
火災自救: 如果被困火災中,一定要保持鎮靜,不要驚慌,火災現場的溫度是十分驚人的,煙霧會擋住視線.火災現場的能見度非常低,甚至在長期居住的房間里也搞不清楚窗戶和門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利用周圍一切可利用的條件逃生,可以利用消防電梯、室內樓梯進行逃生,普通電梯千萬不能乘坐,因為普通電梯極易斷電,沒有防煙功效,火災發生時被卡在空中的可能性極大.同時,也可以利用陽臺。過道以及建筑物外墻的水管進行逃生。發生火災后,會產生濃煙,遇到濃煙時要馬上停下來,千萬不要試圖從煙火里中出,濃煙中盡量采取低姿勢爬行,頭部盡量貼近地面。如果是晚上聽到報警,應該用手背去接觸房門,試一試房門是否已變熱,如果是熱的,門不能打開,否則煙和火就會沖進臥室,如果房門不熱,火勢可能還不大,通過正常的途徑逃離房間是可能的。離開房間以后,一定要隨手關好身后的門,以防火勢蔓延。
?? 六、食物中毒的防與治:食物中毒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之一,是指食用了被細菌性或化學性毒物污染的食物,或誤食了本身有毒的食物后所出現的非傳染性(不屬傳染病)的急性、亞急性中毒性疾病。食物中毒具有的共同特點是:潛伏期短,發病急,突然地和集體地暴發,短時間內大量病人相繼發病,病人都有大致相同的臨床表現,多數表現為腸胃炎的癥狀,發病與食用某種中毒食物有明顯關系。發病范圍局限在食用該種有毒食品的人群,沒有傳染性,停止食用這種中毒食物后,發病立即停止。食物中毒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食品在加工、運輸、貯藏、銷售環節疏于食品衛生管理,使食品受到污染;濫用食品添加劑或使用非食品原料。如用甲醇配制假酒、食用油中摻入液體石蠟;誤食亞硝酸鹽、河豚魚、毒蘑菇和農藥、鼠藥等污染的食物;食品加工、貯存不當。如四季豆和面豆沒有燒熟煮透、馬鈴薯發芽等;農藥、鼠藥管理不善污染了食物、農作物中農藥殘留超標等。按照病原學通常將食物中毒分為細菌性、動物性、植物性、化學性、真菌及其毒素等五類。控制食物中毒的關鍵在于搞好飲食衛生,嚴把“病從口入”關。一旦發生食物中毒,要立即采取停止供應和食用可疑中毒食物、盡快將病人送附近醫院救治、就地收集和封存一切可疑食品及其原料、配合衛生部門落實各項要求等應急處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