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行業作為安全生產重點監管行業,由于分布范圍廣、涉及危險因素多、生產運輸環節復雜等原因,其中往往蘊藏著巨大的危險,一旦發生事故,會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如何加強和提升危化行業應急救援能力,健全危化行業應急救援體系,打造專業化應急救援隊伍,疏通應急救援脈絡迫在眉睫。為加強全區危化企業應急救援能力建設,我中心對全區危化企業進行了專項調研,調研報告如下:
??? 一、全區危化應急救援能力建設的現狀
1.全區危化企業總體情況。全區共有危險化學品企業1150家(其中生產企業219家、使用企業28家、經營企業903家),有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136個(其中1級重大危險源13個,2級重大危險源28個,3級重大危險源44個,4級重大危險源51個),各地分布情況如下:
?
?
類別 ? 地區 |
? 總數 |
一級重大危險源 ? |
二級重大危險源 ? |
三級重大危險源 |
四級重大危險源 |
銀川市 |
39 |
4 |
8 |
9 |
18 |
石嘴山市 |
37 |
3 |
4 |
20 |
10 |
吳忠市 |
24 |
2 |
4 |
6 |
12 |
固原市 |
1 |
0 |
1 |
0 |
0 |
中衛市 |
17 |
1 |
7 |
4 |
5 |
寧東化工基地 |
18 |
3 |
4 |
5 |
6 |
合計 |
136 |
13 |
28 |
44 |
51 |
表1? 各地重大危險源分級情況
2.全區應急管理機構建設。2007年10月,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成立了自治區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發揮全區事故救援指揮、指導、協調作用,目前在編13人。5個地級市中銀川市、石嘴山、吳忠市、中衛市已設立了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共有管理人員18人,固原市和22個縣(區)還沒有設置專職應急管理機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由市、縣安監局承擔。
3.應急隊伍數量和分布情況。我區除38個公安消防隊伍外,有危險化學品企業骨干應急救援隊伍7支、隊員348名,具體分布如圖1:
?
圖1 各地企業骨干應急隊伍分布情況
4.重點裝備設施和物資儲備。全區企業現有各類救援車輛110輛, 7支危險化學品企業骨干應急救援隊伍裝備車輛42輛,具體情況如圖2:
?
圖2? 全區企業骨干隊伍特殊救援車輛基本情況
??? 二、危化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區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安排,以實施企業應急管理標準化建設為突破口,強化措施抓落實,依托企業組建了7支自治區危險化學品企業骨干隊伍,督導企業對33支專兼職應急隊伍人員和裝備給予加強,對34個工業園區、38支災害事故應急救援隊(消防中隊)、33支企業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136家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39家大型吊裝企業、68家沿黃企業一一建檔,初步建成集應急救援隊伍、應急醫療隊伍、應急專家隊伍、應急資源調運隊伍“四位一體”的救援體系,較好地指導和規范了企業應急能力建設,促進了企業安全生產和區域經濟社會的安全發展。但縱觀全區整體來看,我區危化應急救援能力仍有待提高,具體表現為:
1.危化應急救援基礎力量仍然薄弱。寧夏全區共有34個工業園區,園區內主要以危化企業為主,大部分企業仍沒有專職的應急救援隊伍;企業對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投入不足,應急救援隊伍面臨人員少、裝備差、演練頻次少的窘境;企業間應急救援的隊伍建設缺少交流、信息共享、互幫互助,區域性救援網絡亟待形成;缺少專業危化救援人才,救援隊伍缺少針對性、目的性,在救援時往往缺少科學指導,貽誤戰機,甚至出現次生事故。
2.應急救援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行業層面,都發布實施了一系列關于應急救援的法律規定、行業規范、管理規定,這表明應急救援始終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很多企業對應急救援的重視程度仍然不夠,沒有根據規定層層建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責任體系,未開展應急救援管理經常性工作;缺少專職或者兼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人員,在本企業未建立專職救援隊的情況下未與鄰近專職救援隊簽訂救援協議;應急預案缺少各部門聯合演練,缺乏與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銜接配合,造成應急救援帶來事故處置指揮不暢、應急資源調配不及時。
3.應急救援力量分布不平衡。全區應急救援建設區域差異性較大,寧夏北部地區集中了80%以上的應急救援力量,南部則相對較少,應急救援投入也呈現出區內南北兩極化趨勢;以企業性質區分,央企和國企對應急救援管理工作重視度高、應急救援體系比較健全、應急救援力量比較完善、應急救援隊伍實戰能力較強,其他危化企業則對加強本企業應急救援能力建設積極性不夠、投入不足、重視程度不高,缺乏應急救援物資儲備,未與周邊醫療機構開展應急救援合作。
4.危化企業對應急救援工作的針對性不強不夠重視。一是在調研中發現危化企業對危險源的巡查不嚴格、風險預控措施不到位、重大危險源崗位人員的應知應會的業務能力較弱,對本崗位的應急處置措施表述不清楚、操作不熟練;二是企業未對重大危險源采取有效的風險預控措施,單一的停留在巡查整改的思路上,風險預控措施不到位,缺少對重大危險源安全預控的主動性;三是關鍵裝置、重點部位的聯系人制度不落實,動態風險管理工作不閉環(識別、分析、對策、控制);四是應急救援缺少生產系統的基礎性信息,救援演練往往是走過場、擺樣子,沒有重點,針對性不強,救援隊伍事故處置能力大打折扣。五是企業缺乏對外委施工單位應急救援工作的統一管理。危化企業作為主體建設方,對外委承包單位的應急救援工作缺乏統一指揮、協調,把工程的發包認為是安全責任的發包,未將外委單位的應急救援工作納入本企業應急救援體系中,給企業生產帶來重大安全隱患。
5.企業應急資源閑置浪費嚴重。應急救援力量是企業的救護隊、是企業的戰斗員,是保障企業生產安全的最后屏障,一方面全區危化企業正逐步建設本級應急救援體系,加強應急救援力量,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為此投入了大量物力財力;另一方面,很多應急裝備購置后卻“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救援車輛、應急物資成了樣子貨、假擺設,未投入使用,單純應付檢查,沒有發揮應急救援的基礎支撐作用,沒有達到“平時作訓練,戰時能作戰”的目的,導致救援隊伍對裝備操作不熟練、救援程序不熟悉,違背“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建隊初衷。
三、加強危化應急救援能力建設的建議
1.樹立應急救援源于生產、服務于生產的工作理念。抓住生產環節的安全工作,才能從源頭控制事故隱患、進而保證安全生產。一名好的安全管理人員都是出身于生產一線,只有熟悉了解掌握生產工藝的每個環節,才能對生產環節的危險源、隱患點如數家珍,才能采取有針對性的應急措施和風險預控措施。從企業層面講,現場操作人員要牢牢掌握崗位工藝,處處緊盯崗位風險,時時做好應急準備,在緊急時刻做出最優選擇,將事故帶來的損失從源頭降到最低;從安全監管部門層面講,要主動掌握行業系統知識、了解生產工藝過程、熟知企業危險源和隱患點,俯下身子向企業學習、向老工人學習,對生產流程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制定有針對性、操作性強的應急管理標準,把安監干部打造成熟法規、懂業務、知工藝、明風險的干部,把安監系統打造成服務型、專家型機構。
2.牢牢把握應急救援工作重點在現場的工作思路。生產現場始終是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線,也是應急救援的主戰場。生產現場是一個動態、復雜、變化的系統,也是各種形式的信息流動、人員流動的動態交匯的場所,更是企業各項管理功能的“聚焦點”。一是要把現場應急救援管理的理論與具體的生產實際相結合,避免紙上談兵,不切實際。在制定現場應急救援預案和操作規程規定時,一定要明確到每個崗位,每個工種,每個環節,做到“釘是釘,鉚是鉚”,讓規定具體,具有可操作性,避免含糊不清,無法操作。二是要在應急救援技術上強化危化企業應急救援。有些事故由于救援力量掌握事故信息不對稱,救援技能不成熟,救援方法不恰當往往會導致次生災害。救援隊伍要建立技術防線,強化對救援隊伍現場處置知識的培訓,不斷夯實救援隊伍的專業基礎,針對可能發生的不同類型的危化事故,制定出針對事發現場最迅速最科學的救援方法,對企業可能出現的事故場景,要盯著練、經常練、反復練。三是要強化現場管理?,保障現場應急救援通道通暢。生產現場設備多、人員雜,這就對企業現場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關人員要充分了解設備的性能、特點等,對危險部位要盡快設置安全標志和安全防護裝置;對現場的物品要劃分種類,建立合理的特殊物件放置區,對在生產現場的化學危險物品要嚴格按有關規定處理,不能貪圖方便,過量領存,隨意亂放,保證現場空間的寬暢、整潔。加強對現場人員的流動管理,守好自己的本職崗位,建立通暢有序、安全可靠的現場生命通道?。
3.落實各項應急管理制度,把應急救援工作做實、做牢、做好。制度規定是身體,落實則是制度的靈魂。應急救援工作重在平時、練在平時、用在一時,做好基礎性準備工作始終是應急救援工作的核心。一是企業要建立專兼職應急機構,把應急工作當做一項常規工作抓,完善應急力量編成,健全應急救援要素,優化應急管理機構,不斷完善應急救援體系。二是建立健全應急管理臺賬,包括企業危險源巡查臺賬、救援隊伍應急演練臺賬、 培訓評估臺賬、應急物資臺賬、醫療機構聯系臺賬、應急救援預案演練臺賬、應急救援專家庫,要夯實應急資源基礎、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統計,為生成可靠的應急救援方案提供信息支持。三是增強危化企業應急救援工作的針對性。打造專業過硬、技術過硬、膽識過硬的應急救援隊伍,保證拉出去,打得贏。四是加強應急救援隊伍管理,要根據自治區應急救援隊伍訓練大綱牢牢把握訓練重點,抓好規定性動作演練、突出實戰性、科學性的企業應急救援預案演練,將應急救援隊伍煉就成一支為員工護航、為企業服務、為社會分憂的專業化隊伍。
4.建立“一企主建、多企供養、政府指導”的應急救援隊伍模式。近年來,國家經濟下行給企業帶來的壓力很大,企業對應急救援工作投入也相應減少,在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前提下,怎么做到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簡約經濟實用高效?我們考慮可以在化工集聚區建立聯建聯養的園區企業應急救援隊伍。依托一家企業建立一支技術可靠的專業隊伍,園區其他企業可采用購買服務的方式,共同維持隊伍運轉,在協議事故救援、應急交流、信息共享、互幫互助上下功夫,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切實解決當前應急隊伍覆蓋不全的問題,使服務半徑輻射整個化工園區,形成區域性危化企業應急救援網絡。
5.加強應急工作交流,實現應急力量平衡。應急救援工作關乎整個社會穩定、人民福祉的大事,在樹立共享理念的社會大背景下,沒有企業能做到獨善其身。由于企業性質、經營狀況的不同致使企業應急救援能力建設有很大差異,要實現應急力量平衡不僅僅需要救援隊伍的互幫互助,更要在應急理念、應急方法、應急準備多交流多研究。一是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先鋒模范作用,在應急管理工作上不僅要引進來更要走出去,在加強自身應急救援能力的同時,要向周邊中小危化企業提供應急救援機制、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應急訓練方式等方面的支持。中小危化企業要主動在自身應急能力建設上下功夫,主動向應急骨干隊伍借鑒學習,不求大但求精,鼓勵每個企業都要建立自己的專職應急機構。二是寧夏南北地區間應急機構隊伍要加強交流,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環境,充分發揮不同地區的獨特作用,在應急工作中總結交流推廣經驗,群策群力,把應急工作由點到面的鋪開,健全完善全區的應急救援體系。
6.企業要下好“自身應急救援工作一體化”的大棋。“本級應急救援工作一體化”是針對危化企業在建設過程中多方參與的實際提出的。企業自身不僅在工程建設上處于主體地位,在應急救援工作中也始終處于中心位置,因此在分配各施工單位生產安全責任的同時,要把施工各方緊緊整合在一起,將各單位應急救援工作統統納入本級應急救援體系中。對外委施工單位的應急救援進行統一協調和管理,充分整合各施工單位的應急資源,鼓勵各建設單位參與本級應急救援建設,改變主體建設方與各外圍施工單位各自為戰的現狀,逐步形成完善的應急救援體系,不斷提升企業整體抵御事故風險的能力。
7.整合企業、社會應急救援,形成應急救援保障網。要將更多地社會救援力量納入應急救援體系,加強與周邊單位之間溝通聯系,互幫互助,避免“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一是每個企業都不是獨立的個體,相鄰企業之間、企業與駐地村居社區之間、企業與當地政府之間,要經常進行交流,做好應急預案間的銜接,在發生事故時才會齊心協力,共同應對。救援隊伍應定期開展預防性安全檢查或隱患排查工作,保證熟知企業重大危險源等級、種類,掌握危險源周邊應急救援隊伍分布、應急器材的屬性數量、周邊地理環境,熟悉相應救援預案,為實施救援打下基礎。二是利用社會資源補充專業應急資源分布范圍小的短板,整合城鎮緊急避難場所等應急資源,逐步形成政府、社會、企業三位一體的應急救援體系,實現救援資源合理共享,能在第一時間迅速調動各類應急資源,準確開展應急救援,減少人員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