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燃氣安全生產事故時有發生,慘痛后果和無可挽回的生命財產損失,令人震撼。每一份事故分析報告,總能披露出生產事故發生前的各種問題,事故隱患受到的漠視。所有這一切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究竟如何才能構筑真正有效的安全生產平臺,有效遏制燃氣事故的發生,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1、事故應急預案的局限性
突發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可防止事故擴大。突發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作用在于事故的緊急救援,控制事故后果及事故的擴大。生產事故發生后,其后果并非一次呈現,而是按其自身規律迅速擴大蔓延,其特征的時限性非常強。此時,若沒有“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很容易手忙腳亂,人力、物力、財力缺乏保障,缺乏配合,忙上添亂,延誤戰機,事倍而功半。而實施預先準備好的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則有條不紊,各負其責,有效控制事故擴大,將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盡可能地減少人員傷亡。盡管是補救措施,但亡羊補牢,也是必要的。有沒有預案和是否實施預案,其后果是完全不同的。
突發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局限性在于事后啟動。突發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啟動,是以生產事故已經發生為起點,以生產事故的后果已經形成為代價。在生產事故發生前,突發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僅處于備用狀態而不被實施,無法有效控制生產事故的發生,不能發揮對生產事故的預防作用,不能體現“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方針。雖然應急工作我們提出了“無急可應”的最高目標,但如何達到這一目標,卻沒有實行。避免突發生產事故的發生,不在突發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功能之中。突發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面對的是已發生事故及其后果,這就是預案的局限性所在。
生產隱患的特點和應對值得我們重視。生產中的事故隱患是生產事故形成的前奏和征兆。“海恩法則”告訴我們:一起生產事故背后有29個事故征兆,一個事故征兆背后有300個事故苗頭,一個事故苗頭背后有1000個事故隱患。這也是常說的“安全冰山理論”。由此可見,隱藏在事故“海平面”下龐大的事故隱患,是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的基礎,基礎不削減,事故的發生就會成為常態,且不可預測,不可控。對事故隱患特點的認識和應對,將有助于杜絕生產事故發生的針對性措施的形成。
生產過程中的事故隱患,具有相當強的隱蔽性、不穩定性和時段性。在沒有人為整改因素狀態下,安全隱患一般不會自動消失,而大量積累的隱患,終究會在不確定的時機沖破隱蔽的圍欄,釀成事實的事故。事故隱患經常以“總體平穩”的狀態為假象,因而常常不被人們關注;而一旦生產事故爆發——隱患存活期的終止,人們對生產隱患的任何作為都為之晚矣。
許多生產事故在發生前,不是我們沒有發現隱患,而是漠然處之,存有僥幸心理,聽之任之,任其發展,其結果是生產事故的必然爆發。有些人看不到隱患“立即整改”和“限期整改”的區別,看不到“立即整改”和“邊施工邊整改”的區別,甚至把“帶病運轉”視為正常狀態。有些施工單位負責人為了趕工期,或追求利潤,忽視安全條件的改善,對事故隱患的緊急整改缺乏危機感。消極的態度必然導致生產事故的發生,最終只能等來慘痛的事故教訓和嚴厲的懲罰。而事故成本必然拖延工期,大大折抵“利潤最大化”,倘若在發現隱患的“第一時間”內就積極作為,立即整改,便可轉危為安,化險為夷,以較小的安全投入省去高昂的事故成本,讓安全可控在控,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利潤最大化”。
誠然,生產過程中的各類事故隱患的存活長短不一,不能一概而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隱患轉化為事故的時間長短,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惟有在發現隱患的“第一時間”內及時整改,消滅事故賴以生存的基礎,方能使安全狀態得以鞏固并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