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應急預案的目的是防范、處置和救援,最大程度地減少事故發生時帶來的損失,其意義主要體現三個方面。
首先是針對危險源引發的事故類型、特征、征兆和機理,制定預防措施,防范事故的發生或者將事故控制局部范圍內,阻斷事故蔓延。這是編制應急預案“預防”章節的主要內容。如要進行電焊作業,作業前如果對作業現場易燃物進行了清理,對電焊機性能進行了安全檢查,那么即使發生電火花引燃事故,也是一個小事故,它不會引燃周圍可燃物。否則,一旦發生電火花事故,則會迅速引燃周圍可燃物,產生火災事故。
第二是處置,主要針對生產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危險有害因素的臨界條件和危險條件,通過改善技術條件和采取其他措施,使其由臨界狀態、危險狀態轉化為安全狀態,俗稱“化險為夷,轉危而安”。在這方面,我有深切的體會。1988年8月某天,我單位司機山路行駛途中,突然感覺到車在震動,感覺汽車肯定有地方出現了問題。他在未判定故障前,沒敢采取任何制動措施,他只是松開油門,調低了擋位,做了緩速處理,結果他還感覺到車在震動或搖晃。這時,他判明前車輪出了問題。緊接著,他就關閉了油門,將車緩緩地停下來,結果發現前輪快要掉下來,當時在座的每位司乘人員看到這樣的結果后,都嚇了一跳,如果司機當時采取緊急剎車,那么將會造成車毀人亡的后果,讓人驚嘆不已。如今再回想起當年那驚險的場面,我感到那次司機所采取的措施是屬于應急處置。如果采取的處置措施得當,危險來臨時,我們就會化險為夷,逢兇化吉,轉危而安。反之,則會引發事故,其后果不堪設想。
第三是救援,主要針對事故發生后,采取停產、消防、醫護等手段控制事故蔓延,進行傷員急救。這階段一般都通過報警、撥打120等都段,依靠救援專業隊伍控制事態發展和傷員急救。
但是如何迅速控制事故蔓延,及時解救傷員,目前大家在編制應急預案中,還沒有提出具體可行的辦法,還沒有把構建“生命通道”作為應急預案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列進去,其原因有二:
一是不重視預案編制前的分析研究工作,把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當作坐下來“編”,而不是去起而行之去“做”。其實要想做好一份預案編制工作,前期的危險有害因素辨識、事故風險評估、事故預防措施、事故發生時處置措施和應急救援方案制定,都需要我們做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去收集作業規程,去收集事故案例,去研究危險有害因素導致事故發生時的臨界條件和危險條件以及應急處置措施。
二是對救援的原理不懂,不知道樓房構建消防通道的意義。其實事故發生后,人為什么會受傷或死亡,究其原理就是作業人員處在事故能量波及的范圍內,讓人在極短的時間內處在事故能量波及范圍的包圍圈內,承受了不可承受的能量。另外人都有求生的本能,如果身臨險境,都一種強烈的求生欲望,要想盡一切辦法迅速逃離險境。
那么,如何安全地逃出去,這時生命安全通道就顯得極為重要。如樓房失火,如果樓房內消防通道通暢,人們只要具備一些用濕毛巾捂住嘴的安全常識,就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跑出去,大大減少人員傷亡。如果樓道內沒有消防通道或消防通道被鎖或不通暢,那么人就會亂成一鍋粥,去跳樓求生,等到消防隊來打通消防通道,一切都已晚矣。
由此可見,在編制應急預案中,構建生命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險情來臨時,它可以讓人們迅速撤離現場,確保人身安全;在事故發生后,可以確保救援人員安全,實施快速救援,迅速控制事故蔓延,把人員傷亡降到最低。
所以,我認為,在編制應急預案中應根據危險有害因素的種類,和導致事故的特征,去構建生命通道,把構建生命通道作為預案的一項重要內容,研究生命通道的建立和維護制度,讓預案彰顯以人為本,科學救援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