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行將結束,轉眼又到新生開學。毫無疑問,高校新生入學的第一課必然是軍訓。
軍訓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大學生接受國防教育的“必修課”,其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承擔的角色和作用正被越來越多的高校認識和重視。然而,近幾年來,軍訓過程中暴露出來的許多問題也經常見諸媒體。2010年9月8日,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新生軍訓第二天,女生張溯珣在回宿舍休息途中出現嘔吐等癥狀,隨后被醫院宣布“腦死亡”。時隔兩天,9月10日,湖北經濟學院大一男生徐迅也在軍訓第一天猝死。
“三天死了兩個大學生”,此話聽起來雖然可怕,但軍訓“猝死”無疑是個案,是極小概率事件。然而,如果我們一味地避開科學組織軍訓的責任,簡單地將此事歸結于如今的孩子體質差,不能吃苦,難免顯得有失偏頗。
說起軍訓,我們會很容易聯想到“站軍姿、踢正步、練隊列、軍體拳”,幾十年一成不變,年復一年,非常單調枯燥,與《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中載明的“單兵戰術”、“輕武器射擊”、“野戰行軍生存”、“國防戰備”、“國際戰略環境”等內容要求大相徑庭。而且,由于軍訓為國家法律所規定,具有一定的嚴肅性、強制性,并被賦予考驗韌性、磨煉意志等神圣的光環,所以,長期以來人們很少去質疑軍訓的內容和形式。
近兩年,隨著90后體質較弱學生在軍訓中暈厥人數的不斷增加,一種“取消大學軍訓”的聲音開始蔓延,其主要原因恐怕并不在于大學必修軍訓本身的合理性,而在于現實中高校軍訓的具體內容和方式不夠合理完善。眼下,各地高校正在緊鑼密鼓地制訂軍訓計劃,新生軍訓工作如何創新應該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和值得探討的話題。
從軍訓的初衷和功能來看,軍訓可以教學生怎樣做人、怎樣吃苦耐勞、怎樣迎接挑戰、怎樣處理自由與紀律的關系。軍訓可以鍛煉體質、磨礪意志、培養毅力,增強國防意識與集體主義觀念,可以培養團結互助的作風,增強集體凝聚力與戰斗力,可以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思想上的自立和獨立,還能幫助我們養成嚴格自律的良好習慣。這些無疑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太陽底下的暴曬、水泥地上的“烤驗”,需要“掉皮掉肉不掉隊,流血流汗不流淚”的堅韌。
然而,就教育的本質來看,我們不必要將軍訓搞成懲罰性,甚至摧殘性的訓練,而應該與時俱進地更加重視軍訓內容的設計和形式的創新,不僅要將基本的軍事技能訓練納入軍訓,更要將“野外求生、素質拓展、災難應急、常規救護、安全防護”之類的實用技能內容納入其中,而學校則要在師資、教材、器材等方面給予充分保證。在訓練的形式上,不僅要有必要的隊列訓練、軍姿強化、軍紀灌輸,更要穿插參觀軍營、觀摩內務、開展國防知識競賽、軍歌競唱、觀看兵器(實物、模型、圖片)展覽、國防講座等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軍訓之于人生,是一次難得的特殊體驗,軍訓的不可缺失和終身難忘往往會從學生的軍訓日記中得到印證,從學生與軍官們的依依惜別中充分感受,訓練中的汗水、疲憊、痛苦,常常會成為學生們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經歷。為了讓這段回憶更加美好,為了讓軍訓能夠實現初衷,我們迫切需要重視軍訓工作的改革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