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事故統計分析表明企業事故主要發生在生產作業操作過程中。理論上可以說“控制了生產作業的全過程,就控制了事故”。目前,由于我國企業總體的安全化程度不高,長期以來,企業控制事故的主要方法都是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為主。實踐證明,這種管理手段不能有效控制和減少企業事故的發生。
從事故形成的兩大因素(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看,要在物的條件差的情況下有效地控制事故,必須發動作業人員對作業現場的危險因素加以預測和控制,并采取防范措施,才能減少事故的發生。因此,在企業班組中開展傷害預知預警活動是減少事故的有效手段。
基本概念
傷害預知預警活動簡稱KYT(KikenYochiTrainning),是針對生產的特點和作業工藝的全過程,以其危險性為對象,以作業班組為基本組織形式而開展的一項安全教育和訓練活動,它是一種群眾性的“自我管理”活動,目的是控制作業過程中的危險,預測和預防可能發生的事故。
起源
KYT起源于日本住友金屬工業公司的工廠,后經三菱重工業公司和長崎贊造船廠發起的“全員參加的安全運動”,經中央勞動災害防止協會的推廣,形成了技術方法。它獲得了廣泛的運用,遍及各個企業,我國寶鋼首先引進了此項技術。
通用的作業類型和崗位
相對固定的生產崗位作業;正常的維護檢修作業;班組間的組合(交叉)作業;搶修搶險作業。
活動步驟
經過長期實踐,結合班組作業特點,作業過程中開展KYT活動應遵循9個步驟:
1.由班組長針對當班生產任務劃分作業小組,指派工作能力強的人擔任作業小組長;
2.作業小組長組織作業人員,持KYT卡片到作業現場開展KYT活動;
3.作業小組長向作業人員介紹工作任務及程序,采用有效的方法調動作業小組參與人員針對工作內容及程序,查找或預測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
4.作業小組參與人員應結合各自工作內容,有針對性地控掘危險因素,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
5.作業小組負責人(小組長)將收集到的危險因素及其對應措施的信息,整理記錄在KYT活動卡片上,再次對所有作業小組參與人員進行一次復述,待所有人員認同后,進行簽字確認;
6.最后,作業小組負責人確認后開始作業。作業完畢后,應在當天將卡片交班組長檢查認可。有條件的話,班組長應到現場進行檢查驗收;
7.作業參與人員在指出危險因素時,要充分利用身體語言對危險因素加以描述,以強化對危險形態的直觀認識;
8.作業過程中要持續運用“手指觸動提示”和“觸動報警”,保持現場作業人員對危險的警覺;
9.對小組參與人員針對危險因素提出的相關防范措施,現場能立即整改的應在整改完畢后開始作業。
管理內容
1.相對固定生產崗位作業中的KYT活動。此類作業在開展活動的初期,要發動廣大職工查找危險因素,挖掘作業過程中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及其相關的影響安全生產的各類因素。通過一段時間試運行后,車間可根據實際情況編制標準化KYT活動卡片,在作業過程中進行復述確認。如生產工作的內容發生了變化,則按照正常的KYT活動進行操作。
2.維護檢修作業的KYT活動。此類作業必須嚴格按照KYT活動程序進行,即每一項任務都要開展一次KYT活動。從實踐效果看,KYT活動對檢修類的作業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3.班組間組合(交叉)作業的KYT活動。此類作業由接受任務的班組指派的作業小組負責人承擔參與作業人員的KYT活動的組織。
4.搶修搶險作業的KYT活動。參與此類作業的單位或部門應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根據作業內容盡可能做到預先分類地開展KYT活動,并形成搶修搶險應急預案KYT卡片,在作業前讓職工熟知。搶修搶險時,由現場負責人監督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