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盡快中斷事故,減少事故損失,國家安全生產法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安全法規都明確規定,對于可能引起群死群傷甚至導致社會災難的生產系統必須制定并實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本從在參加全國性安全大檢查及參與危險化學品專項安全評價中發現,許多企業甚至許多地區尚不知道應如何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所見到的不少預案往往也內容不完事或缺乏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下面,僅根據多年從事有關安全管理技術研究工作的體會,對有關技術問題進行一些探討,但愿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危險狀態分析
危險狀態分析是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的必要準備,只有對控制對象進行了充分系統的分析,全面掌握了有關危險信息,才可能制定出針對性、實用性強的應急救援預案。
1、危險控制對象的確定
企業生產過程中以及人類自下而上環境中難免這樣或那樣的危險因素。那么,究竟哪些危險控制對象必須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呢?具體說來,從事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儲存的單位應對可能發生火災、爆炸、毒物泄漏的控制對象(特別是生產、儲存單元涉及危險物質的量達到或超過國家標準《重大危險源辨識》規定的界量的重大危險源);礦山應對可能發生嚴重瓦斯爆炸、煤氣瓦斯突出、火藥爆炸、透水、尾礦庫潰壩的控制對象,建筑施工單位應對可能發生大范圍建、構筑物垮塌的控制對象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有關文件還要求,對于機場、事站、油庫及大型商場、影劇院等公共場所及飛機、火車、客運汽車、客運船舶等要害設施也必須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此外,有關地區還必須對地震、泥石流、大范圍山體滑坡等災害性自然現象的發生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
2、事故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分析
事故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是確定危險警戒范圍及應急預案涉及機構級別的重要依據,也是應急預案中確定搶險救災隊伍規模和所需搶救設備、設施、物資數量規格的依據。
對于非擴散型危險源,其事故影響范圍一般可根據破壞能量的大小、可能遭受傷害的極端人數多少憑經驗確定。對于易燃、易爆、毒物泄漏等擴散型危險源,其事故影響范圍則必須根據火災爆炸危險指數法或其它相關的計算公式進行估算。事故影響范圍確定以后,再根據該范圍內人員、設備的危險暴露狀況確定事故嚴重程度。
事故嚴重程度一般可分為特別重大事故或社會災難,特大傷亡事故或左鄰右舍遭受重大影響,重大傷亡事故或主要系統毀來,個別人死亡、重傷或主要系統損壞,個別人輕微傷或系統輕度損壞等幾種情況。
3、事故發生頻度分析
事故發生頻度指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也是確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抗災措施級別的一個重要依據。
事故發生頻度主要與生產設備、設施本質安全化狀況,設備、設施、工藝危險狀況,作業環境缺陷及危險暴露時間等因素有關,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設備、設施本質安全化狀況。
本質安全化狀況主要指設設施本身所固有的(投入使用前已具備的)降低危險、避免或減少事故的能力。設備、設施的本質安全化狀況可由危險隔離、故障案(生產系統故障狀態時能對整個生產過程的工藝參數、關鍵物質的量進行自動檢測,并能對異常狀態進行自動調整或連鎖開停機、報警,自動釋放或吸收多余的能量等,以中斷故障過程)、故障風險、失誤安全(人員因操作失誤而處于危險位置時設備裝有的安全裝置能自動或靠手動實現停機,或將人體推出危險范圍)、失誤風險等狀態的組合模式確定。
設備、設施、工藝危險狀況指設備、設施、工藝上先天或后天形成的對安全有突出影響的重大問題。主要指設備、設施結構、強度、人機匹配、操作上的可靠性、靈敏性及對作業要求的滿足程度方面存在的問題,工具、附件配備不合要求,防護裝備不合要求,工藝上存在危險性,故障頻繁,消防設施缺乏或有缺陷等。
作業環境缺陷生產作業環境對作業安全有影響的重大問題。主要包括溫度、濕度、噪聲不合要求,照明、能見度、視紙不合要求,作業場地狹小或存在墜落、滑跌、碰撞等危險性,安全通道(含人行道、車行道、天車吊物通道及消防通道)不合要求,空氣質量不良,自然條件存在危險性等。
危險暴露時間指24小時內人員(含作業人員及其他有關人員)在危險源危險影響范圍內停留的時間。
4、事故演變過程分析
對于不同演變過程,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搶險救災措施一般會有較大的差別。當前,較為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是事件樹分析法(FTA)。該方法是根據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分成階段(或步驟),用樹狀繪圖表示事故可能結果的一種分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