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是應急管理的核心,是控制重大事故損失的有效手段。工業化國家統計表明,有效的應急救援可以大幅度降低事故損失。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覆蓋事故的預防、預備、響應和恢復四個階段。在評估特定對象或環境的風險、事故形式、過程和嚴重程度的基礎上,為事故應急機構、人員、設備和技術等預先作出了科學而有效的計劃,因此,制定事故應急預案意義重大。
我國目前涉及應對突發事件的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有126件,包括35件法律,36件行政法規,55件部門規章。另外,還有相關文件111件。這些構成了我國應急法制堅實基礎。尤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的規定》等法規文件中都明確規定政府和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應組織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中,規定了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保障的有關應急要求,內容如下。
第二章 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保障
第三十三條 生產經營單位對重大危險源應當登記建檔,進行定期檢測、評估、監控,并制定應急預案,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本單位重大危險源及有關安全措施、應急措施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第三十六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教育和督促從業人員嚴格執行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并向從業人員如實告知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
第三章 從業人員的權利和義務。
第四十五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權了解其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有權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建議。
第五十條 從業人員應當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第五章 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與調查處理。
第六十八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急救援體系。
第六十九條 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建筑施工單位應當建立應急救援組織;生產經營規模較小,可以不建立應急救援組織的,應當指定兼職的應急救援人員。 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建筑施工單位應當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并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保證正常運轉。
第七十條、第七十一條、第七十二條對于事故處理和救援有相關要求。
第六章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另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也有關于應急的要求。其他一些主要法規如《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民用運輸機場應急救援規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都明確了應急機構各自的職責,必要的應急救援措施和應急預案的內容,制定了定期組織演練及備案的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