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在常溫下是一種黃綠色具有強烈刺激性味的氣體,加壓至1.09×105Pa以上時,為金黃色液體。可溶于水和堿溶液,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氯氣遇水后生成次氯酸和鹽酸,再分解為新生態氧。
氯氣不燃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能在氯氣中燃燒,一些易燃性氣體或蒸汽也能與氯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有強烈的腐蝕性,能腐蝕大多數金屬和非金屬;氯是一種強氧化劑,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劇烈的反應或爆炸性反應;氯氣為劇毒化學品,接觸極限(MAC)為1mg/m3,大鼠吸入LC50為293ppm(1小時)。吸入、食入或經皮吸收可致死。3.5ppm時可感到臭味;15ppm時對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感到痛疼、咳嗽、窒息及胸部緊束感;50ppm會有嚴重傷害,胸痛、吐黏痰及咯血;100ppm時立即死亡。接觸氣體或液化氣體可引起灼傷、嚴重損害和(或)凍傷。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氯氣曾被用作強殺傷性的武器,使數百名英、法軍戰士窒息而死,數千名士兵雙目失明。
液氯鋼瓶泄漏時,現場負責人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應立即組織搶修,撤離無關人員,搶救中毒者(搶修、救護人員必須佩戴防毒面具)。若小量泄漏,可轉動鋼瓶,使泄漏部位位于氯的氣態空間,避免液體流出。易熔塞處泄漏時,應有竹簽、木塞做堵漏處理。瓶閥泄漏時,擰緊六角螺母。瓶體焊縫泄漏時,應用內襯橡膠墊片的鐵箍箍緊。在運輸途中鋼瓶泄漏又無法處理時,應將載氯瓶車輛開到無人的偏僻處,使氯氣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如無法堵漏或大量泄漏,現場所有人員應立即向上風向迅速撤離,到達安全距離后,立即撥打119報警。
事件處理的組織者,要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進行操作,消除泄漏區域附近的所有點火源,封鎖現場,建立警戒區,處理事故源,疏散受污染地區的居民。大量泄漏,考慮下風向,白天撤離至少800米,夜間至少3100米。
搶險救援人員要佩戴正壓自給式呼吸器,穿全身防護服。污染區居民應用濕毛巾護住口鼻,向上風向地區轉移,切勿進入低洼處。到了安全地帶要好好休息,避免劇烈運動。眼睛、皮膚受到刺激時,應用大量水沖洗,吸入嚴重患者應及時送到大醫院或有職業病科的醫療單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