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胡守禮與劉紅斌在北京國際馬拉松賽上猝死的日子,已經有15天了。今天北京某高校的章老師透露了在遇難現場發生的一些細節,他說:在劉洪斌倒下的頭幾分鐘時間里,當時路邊的群眾挺多的,沒有人上前過問……稍后,警察過去摸了摸他的脈,警察的動作不像受過訓練。章老師按捺不住了,想去幫幫這孩子,但走到馬路中間時就被警察攔住了,劉紅斌就這樣在地上躺了有10幾分鐘。有醫學專業背景并懂得急救護理的章老師表示,如果搶救及時,劉紅斌的年輕生命很有可能被挽救過來。(2004年11月3日《中國青年報》)
與劉紅斌遇難相比更讓人不解的是,在胡守禮老人生命的最后時刻,除了圍觀的群眾、維護現場秩序的警察等工作人員外,只有老人孤零零地躺在地上,開始時老人的腿還在抽搐。一位電視臺的攝像師拍下了老人生命的最后7分鐘,在此之前老人在地上躺了多久,除了當時圍觀的群眾和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外已無人能知。最后挺身而出的是一位外國朋友,不過,此時他已經無能為力。
兩位遇難者一個倒地十多分鐘,一個倒地不知道有多久后才得到救助,如果施救及時的話,二人都還是有生還的可能的。這里排除人心冷漠、有關機構施救不力等因素外,我覺得造成這樣的悲劇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從普遍的急救常識與急救意識的缺乏。
如果人人都能掌握一些現場急救的基本常識,當意外事件發生后,學會自救和救助他人,很多悲劇也就可以避免,這樣一來,許多不幸的結局都將會改寫。據今年的《人民日報》報道,2002年全國非正常死亡人數為14萬余人,其中工傷死亡人數達3萬多人,平均每天近百人,初步形成了建國以來第5次事故高發期。然而,因急救知識的缺乏,許多時候人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無辜的生命在痛苦地掙扎、離去……在我國,87%的心梗發病是在醫院以外,但25%的病人都因第一目擊者不懂急救措施而死亡。
我國的紅十字會機構已經認識到普及急救知識的重要性,但是因不少人的急救意識淡漠,在普及急救常識時卻進展緩慢。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一些特殊的行業如煤礦、電力、建筑、冶金等的工作人員必須接受急救知識培訓,但當紅十字會要求他們培訓時,大部分單位卻以“沒有時間”、“沒有錢”為由予以拒絕。有時,個別單位為了應付“差事”,隨便請一些所謂的醫生講解急救知識,并從職工繳納的培訓費中撈“好處”,導致人們對急救培訓的熱情不高。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很重視公眾的急救培訓。日本每年都要舉行抗震活動,教市民如何防身、如何脫險;德國設立了全民救護日,那一天全國國民都要接受急救知識的復訓;在美國,每個人一年中都要參加幾次相應急救活動。在這些國家,急救知識普及率高達10%。有的外國公司甚至規定,求職人員必須持有急救員合格證,才有資格應聘。據悉,1996年,日本神戶發生7.6級地震時,32萬人無家可歸,但只死傷了5000多人,這與日本人從小注重培養急救能力不,就會給更多的生命以機會
2004年北京國際馬拉松賽參賽者猝死者的生命已經遠去,也終將被人們所淡忘,但這個悲劇留給后人的教訓卻不能隨著逝者而逝去,今天我們只有正視公眾在急救知識方面存在的問題,明天才能避免相同的悲劇再度發生。這也告誡我們,讓更多的人掌握急救常識,提高急救意識,才能給更多的生命以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