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品著火的應急措施有哪些?
爆炸品著火可用水、空氣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滅火劑施救,但對爆炸品而言,最好采用水滅火,因為水能夠滲透到炸藥內部,在炸藥的結晶表面形成一層可塑性的柔軟薄膜,將結晶包圍起來使其鈍感。如在房間內著火,要迅速將門窗打開,向內射水冷卻,同時注意利用掩體。由于有的爆炸品不僅本身有毒,而且燃燒產物也有毒,所以滅火時應注意防毒;當有毒爆炸品著火時,應戴隔絕式氧氣或空氣呼吸器,以防中毒。
壓縮氣體、液化氣體溢漏、著火的應急措施有哪些?
1.漏氣處理:發現鋼瓶漏氣時,應根據氣體性質做好相應的人身防護,及時設法擰緊氣嘴。操作人員應佩戴防毒面具;應站在上風頭向其潑冷水降溫,然后將閥門旋緊;如果氣瓶閥門失控,最好浸入石灰水中,以冷卻降溫、溶解大量有毒氣體。如果現場沒有石灰水,也可將氣瓶浸入清水中,使之與水吸收,以避免作業環境受到污染;
2.著火處理:當漏出氣體著火,若有可能,應將毗鄰的氣瓶移到安全距離以外,并設法阻止逸漏。若逸漏著火的氣瓶是在地面上,而又有利于氣體的安全消散時,可用正常的方法將火撲滅;否則,應向氣瓶大量噴水冷卻,防止瓶內壓力升高,導致爆炸的發生。必須注意的是,若漏出的氣體已著火,不得在能夠有效停止氣體逸漏之前將火撲滅,否則泄漏出的可燃氣體就會聚集,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或毒性窒息性混合氣體,此時遇火源會導致爆炸,從而帶來更大的災害。因此,在停止逸漏之前,首先應對容器進行有效的冷卻,在條件成熟,能夠設法有效停止逸漏時才能將火撲滅;
3.當其它物質著火威脅氣瓶的安全時,應用大量水噴灑氣瓶,使其保持冷卻,如有可能,應將氣瓶從火場或危險區移走;對已受熱的乙炔氣瓶,即使在冷卻之后,也有可能發生爆炸,故應長時間冷卻至環境溫度時的允許壓力,且不再升高時為止;如果在水上運輸時,可投入河、海水中。
燃氣泄漏該如何緊急處置?
1.迅速找到泄漏處氣源的最近控制閥門,關閉閥門,斷絕氣源,從而有效防止泄漏;
2.利用專門的夾具進行堵漏,主要用于輸送燃氣的管道及有關的法蘭、閥門、彎頭、三通等部位或者小型設備的泄漏;
3.當關閥斷氣無效且在容器、管道的上部或者旁側泄漏時,在泄漏處的燃氣還未達到爆炸濃度之前,迅速將泄漏氣體點燃,以防止所漏氣體達到爆炸濃度范圍遇火源時而帶來更大的危害;
4.當盛裝燃氣容器的閥門自根部斷開時,迅速用木塞在泄漏口封堵;
5.當泄漏液化燃氣的容器處于裂縫泄漏時,用棉(麻)布將裂縫包起來并向布上灑水,利用液化燃氣的蒸發潛熱特性(液化石油氣的沸點是零下42℃)將水濕后的布與裂縫冷凍起來,止住漏氣后再考慮進行其它方法處理。
易燃液體著火的應急措施有哪些?
易燃液體一旦著火,發展迅速而猛烈,有時甚至發生爆炸且不易撲救,所以平時要做好充分的滅火準備,根據不同液體的特性,易燃程度和滅火方法,配備足夠、相應的消防器材,并加強對職工的消防知識教育。
滅火方法主要根據易燃液體密度的大小、能否溶于水和滅火劑來確定。一般來說,對于石油、汽油、煤油等液體火災,可能泡沫、干粉和鹵化烷等滅火劑撲救;當火勢初燃,面積不大或可燃物又不多時,也可用二氧化碳撲救。對重質油品,有蒸汽源的,可選擇蒸汽撲救。對于能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的甲醇、乙醇等易燃液體著火時,可用霧狀水或抗溶性泡沫、干粉等滅火劑進行施救,但水層必須有一定的厚度。
易燃液體大多具有麻醉性和毒害性,滅火時應站在上風頭和利用現場的掩體,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具,采用正確的滅火方法和戰術。救火中如有頭暈、惡心、發冷等癥狀,應立即離開現場,安靜休息,嚴重者速送往醫院診治。
毒害品著火可采取哪些措施?
1.一般情況下,對于液體毒害品著火,應根據液體性質選用抗溶性泡沫或機械泡沫及化學泡沫滅火;固體毒害品著火可用水或霧狀水撲救,或用砂土、干粉、石粉等施救;
2.無機毒害品如氰、磷、砷可用干粉、石粉、砂土滅火;
3.氰化物用大量水滅火時,要有防止滅火人員接觸含有氰化物水的措施,同時防止有毒的水流入河道,污染環境。滅火時一定要戴好各種防毒防護用品。
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的著火應急措施有哪些?
氧化劑著火或卷入火中時,會因受熱放出氧而加劇火勢,即使在惰性氣體中,火仍然會自行燃燒,故應使用大量的水或用水淹浸的方法滅火,這是控制氧化劑火災最有效的方法。有機過氧化物著火或被卷入火中時,可能導致爆炸,故應立即將這些包件從火場移開,人員要應盡可能遠離火場,并在有防護的位置用大量的水來滅火,當包件完全冷卻下來時,才可在專業人員的技術指導下,處理這些包件。在水上運輸時,若情況緊急應考慮將其投入水中。
腐蝕品著火可采取的應急措施有哪些?
腐蝕品著火,一般可用霧狀水或干砂、泡沫、干粉等撲救,不宜用高壓水,以防酸液四濺,傷害撲救人員。硫酸、鹵化物、強堿等遇水發熱、分解或遇水產生酸性煙霧的腐蝕品,不能用水施救,可用干砂、泡沫、干粉撲救。滅火人員還應站在上風頭,穿戴防護用品以防腐蝕。
當危險化學品發生泄漏時,如何處理?
1.爆炸品泄漏的處理:將泄漏的爆炸品精心掃集,送到指定地點處置。對有污染的爆炸品泄漏,要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將泄漏物用水濕潤,再細心掃集后送到指定地點處置;
2.壓縮氣體和液體氣體泄漏的處理:操作人員需穿戴防毒面具和手套,首先切斷所有火源,關閉泄漏閥門,制止滲漏,用水噴淋關閥人員。打開通風設備,將泄漏氣體送到空曠處排放或裝配適當煤氣噴頭燒掉;
3.易燃液體泄漏的處理;首先切斷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及時將滲漏部位朝上,并送到安全通風場所,進行修補或掩埋。被污染地面用洗滌劑刷洗,經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如果是在溫度較高的情況下,注意用涼水冷卻容器;
4.易燃固體泄漏的處理: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用濕沙土覆蓋易燃固體,掃集后送到空曠地點,掩埋或燒掉,或經稀堿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
5.自燃物質泄漏的處理: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用濕沙土覆蓋自燃口,掃集后送到空曠地點,掩埋或任其自行燒掉;或掃集后倒入水中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
6.遇水燃燒物泄漏的處理: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用干燥沙土覆蓋混合泄漏,掃集后送到空曠地點掩埋,或倒入大量水中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
7.毒害品泄漏的處理:首先切斷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用沙土或鋸末混合泄漏的毒害物質,掃集后送到空曠地點掩埋,或倒入大量水中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對于有感染性的物質,一旦發現泄漏,一定要避免或減少接觸包件,
迅速通知公安部門或防疫部門;
8.腐蝕性物質泄漏的處理: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對酸性腐蝕物,用碳酸鈉溶液中和,并用大量水沖洗,或直接用大量水沖洗;對堿性腐蝕物,用大量水沖洗,或用沙土吸收,送到空曠地點掩埋;
9.放射性物品的泄漏的處理:一旦發現放射性物質泄漏,應立即通知公共衛生部門和公安部門。
常見化學灼傷的急救處理方法有哪些?
當化學物質接觸人體組織時,應迅速脫去衣服,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創傷部位,沖洗時間不應少于15分鐘。清洗時要遍及所有受害部位,防止物質存留。對眼、鼻、口腔等的清洗尤其要迅速、仔細。對眼睛的沖洗一般用生理鹽水或用清潔的自來水,沖洗時水流盡量不要正對著角膜方向,不要揉眼睛;也可以將面部浸在清潔的水中,用手撐開上下眼皮,用力睜大雙眼,頭在水中左右擺動。皮膚部位的灼傷,用清水沖洗后,可用中和劑洗滌,時間不要過長,然后用清水沖洗。完成沖洗后,應根據受傷情況及時就醫,由醫生進行適當處理。
生產裝置初期火災應如何撲救?
當生產裝置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時,在場操作人員應迅速采取如下措施:
1.迅速查清著火部位、著火物及來源,準確關閉有關閥門,切斷物料來源及加熱源;開啟消防設施,進行冷卻或隔離;關閉通風裝置防止火勢蔓延;
2.壓力容器內物料泄漏引起火災,應切斷進料并及時開啟泄壓閥門,進行緊急排空;為了便于滅火,將物料排入火炬系統或其他安全部位;
3.現場當班人員要及時做出是否停車的決定,并及時向廠調度室報告情況和向消防部門報警;
4.發生火災后,應迅速組織人員對裝置采取準確的工藝措施,利用現有的消防設施及滅火器材進行滅火。若火勢一時難以撲滅,要采取防止火勢蔓延的措施,保護要害部位,轉移危險物品;
5.專業消防人員到達火場時,應主動及時地向消防指揮人員介紹情況。
易燃液體儲罐的初起火災應如何撲救?
對易燃液體儲罐的初起火災應采取如下措施:
1.儲罐起火,馬上就會引起爆炸的危險,一旦發現火情,應迅速向消防部門報警,并向廠調度室報告,報警和報告中必須說明罐區的位置、罐的位號及儲存物料的情況,以便消防部門迅速趕到火場撲救;
2.若著火罐正在進行進料,應迅速切斷進料,并通知送料單位停止送料;
3.若罐區有固定泡沫發生站,則應立即啟用;
4.若著火罐為壓力容器,應打開噴淋設施做冷卻保護,防止升溫、升壓引起爆炸,打開緊急放空閥,進行安全泄壓;
5.根據具體情況,做好防止物料流散、火勢擴大的措施。
倉庫發生火災后的應急措施有哪些?
對于一般倉庫:倉庫發生火警應立即按響火警警鈴,同時向廠消防和總調度室或總值班室報告。若發現火勢已經較大,應直接撥119報警。報警的同時,其它所有人員應立即停止其它一切工作,迅速投入滅火。往往開始幾分鐘最關鍵,行動越快,撲救的成功率就越高,損失也越小。在滅火過程中,應先用合適的滅火器具,不要貿然噴水,否則容易出現水沖、水泡,造成較大的物資損失。
對于危險品倉庫:發生火警應立即按響火警警鈴,同時向廠消防隊、總調度室或總值班室和119報警。報警的同時,根據著火危險品的性質,對癥下藥,采取有針對性的滅火措施。在滅火過程中,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在消防人員趕到后,要清楚地向消防人員介紹起火品種和適用的滅火器材,指導消防人員進行滅火作業。危險品倉庫發生火警,如不及時撲滅,危害往往很大,所以一旦出現火情,一定要做到行動迅速、集中力量奮力撲救。
生產系統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時應采取哪些措施?
1.緊急切斷物料,放空設備或倒換到安全地點;
2.臨時修筑防溢堤,或挖溝使液流導向安全地帶;
3.啟用消防滅火設備,或灑水降溫;
4.清除障礙物,留出足夠的安全距離;
5.即時報警,成立臨時防災組織,搶救傷亡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