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系統地分析7重大工業危險源與事故隱患,研究了地域監控、預警、應急預案的體系設以及隱患監控的新技術應用基礎;提出了職業安全衛生監控體系中的工業危險源和隱患監控。筆者為:應該分為.過程安全監控和安全目標監控兩個層次。
[關鑲詞] 危險源隱患辨識監控安全管理應急預案
l 引言
安全生產是企業獲得效率、效益的基礎,既是保障經濟發展;也是保障人權、穩定社會的必需。多年來,我國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主要落在管理體制的建立上。地方行政部門除了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外,還判定了不少地方標準和行政規定,并通過實踐創造出一些好的管理辦法,積累不少好經驗,如:安全管理制度、年度安全大檢查、安全生產周、安全生產責任制、班組標準化建設等等。近年來,安全生產態勢穩定,但不時還有險象環生,管理水平與工業發達國家比較還有差距,特別是在提高本質安全度的投入方面還遠未到位,技術原因引發的事故發生比率較高。從社會角度看,多數與管理標準以及監控體系建設落后有關,尤其面對市場經濟迅速發展和生產力水平的日益提高,隱患監控不力問題相當突出。
技術原因引發事故,多數發生在生產型企業。其中發生于大型工礦企業的事故,尤其在高危行業,往往會產生連鎖反應,形成群死群傷,導致巨大經濟損失。破壞環境、波及公眾的后果會引起社會震動,必然造成社會影響。然而,技術原因引發事故理應屬于可控范圍,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設備、裝置的本質安全度大大提高,這類事故的發生頻度和強度是可以降低的,關鍵在于應該得到更好的技術投入和社會協同監控,尤其在行業行政主管撤消的市場經濟新格局下,地方行政監督必然介入,地域監控基礎自然形成。
2 危險源與事故隱患
在新形勢下,安全生產必須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并重,必須在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情況下履行保障勞動者生命安全和保護社會資源的職責。由于工業化、信息化的雙重推進,提高企業本質安全度的社會意識空前增強,危險源與事故隱患的多層次監控模式得到了廣泛重視。危險源與事故隱患是同源事件不同層面上的兩個概念。前者強調區域、場所、設備、設施中存在的破壞性(在一定域值條件下)能量(物質)的多少。危險源的充要條件是:存在達到一定量的、可能失控的能量、有害物質。危險源有明顯的靜態特征,對應“固有危險度”。而事故隱患與危險源相比,則增加了社會工程學(Socio—Engineering)的概念,所謂“行為干預”。簡言之,事故隱患:特指出現明顯防范缺陷(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具有一定引發頻度或存在管理缺陷)的危險源。
現實中的危險源,實際上處于各自的受控狀態或監控狀態。由于不同的人為干預,即使是同一類的危險源,現實危險度會截然不同。最典型的例子是核電站,從危險源的角度講,核反應堆是極其重大的危險源,但是由于管理嚴密,多重保護和預誓、反饋技術的有效控制,安全裕度很大,不一定形成重大隱患。
3 隱患監控和監控體系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在安全生產管理中,有效控制重大事故隱患是極為重要的原則。有效地控制事故隱患,包括有效地控制事故發生率和事故傷損規模兩層含義。
針對不同危險源,有意識地進行防范性系統技術干預,使危險源處在安全域值范圍內。從理論上講,技術干預是一種監控。不同層面的監控,形式、內容不同,但目的相同,即消除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發生頻度;減輕事故發生的破壞性。隱患監控是一個宏觀概念,其包含兩個層次:其一是與生產過程結合的過程安全監控(包括實時控制及預誓)層次,一個以現場技術、設備系統為明顯特征的微觀管理層次。其二是以行政監察、社會監督和減災救援體系為主的宏觀管理層次。
在微觀管理層次,其監控方式更多是對生產人員、設備實施實時控制,并在控制參數越過各級安全域值州臨界狀態時進行預警。它具有明顯的現場性、專業性和技術性。系統的構成,包括管理的實施都偏重于硬件和工程技術。從范圍看,系統的管理主體存在于企業工程運行實體之中。
宏觀管理層次,具有地理信息、統計、分析、指令傳遞特征,是一種信息流系統。它對重大危險源和事故隱患點實施監督、監察、檢查、評估,屬于間接監控,它具有行政管理和社會服務特點。宏觀管理依托技術標準和法規體系的完善,偏重軟件技術,同時還關注社會監督、反饋網絡聯系、職業安全衛生培訓和對社會公眾的勞動安全衛生宣傳教育。上述兩個層次既有比較明顯的界限,又有良好的銜接。在數字信息時代,兩個層次的銜接主要通過網絡手段進行。監控體系大致構成如圖1所示。
4 危險源和隱患的辨識
事故隱患分級管理是隱患監控的基礎,對事故隱患評價必須定期進行。這是一個智能辨識過程,最基礎的工作得從危險源分級做起。由于危險源涉及面很廣,例如化工類企業,有危險品庫區、罐區,壓力容器、管道,危險生產場所,危險道口,放射源等等,必須先分類再分級。在工業發達國家,危險源分級已是一項程序化動態管理工作,貫穿于企業運作的全過程。企業從工程立項起,就考慮安全衛生問題,重大項目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通常要進行項目的安全評估,包括物質系數按評價單元確定危險源的危險等級和模擬事故影響范圍。企業運行前還需履行危險源分類申報手續,建立危險品(特別是危險化學品)管理檔案,包括事故防范措施和應急救援預案等。我國政府也已頒布法令:各建設項目(工程)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為此還規定了嚴格的“三同時”審查程序。為了做到項目安全措施、安全技術裝置在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避免設計定型后再來修修補補,最近這幾年開始大力推行建設項目(工程)的勞動安全衛生預評價,實際上是為完善企業危險源管理和重大隱患監控打下堅實的基礎。完善我國的隱患監控體系,老企業不可或缺,對其安全衛生管理體系進行完善改造的關鍵是獲取企業安全衛生狀態的基礎數據,補建數據庫。國有企業可通過普查危險源來補“課”。工作依據《重大危險源的辨識》國家標準。技術上可用專家系統軟件對危險源作評估分級以確認重大危險源。而外資、合資、獨資等企業則更適以安全衛生評價的方式解決。危險源分級只是隱患排查、辨識、評價的工作基礎,在此基礎上才可能對各種危險源分門別類地制定監控方案,進行防御性技術干預,并定期綜合技術干預效果評價事故隱患,進行隱患分級,實施對隱患的分級管理;從而實現對重大事故隱患的有效監控。
5 突發事故應急預案和救援系統
對事故隱患的分級管理及對重大事故隱患的監控,除避免事故發生外,還有一個目的:對突發事故順利實施應急救援。其應急救援預案設置是一項既復雜又具體的工作,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事故應急救援技術包括:信息和網絡技術的應用;地域管理和緊急動員體制建設;大規模搶救醫療和護理、轉移方面的技術研究。事故發生后的應急處理的行為干預,強調一個“急”字,更需要高效的地域戒備體制,包括動用國家機器乃至社會力量進行干預的應急動員機制。總之,應急預案帶有緊急反應和長期戒備的特點,其內容和目的包括:①事故應急預案的目的是準備應急反應,減輕事故后果,限制事故嚴重度及對公眾健康和環境的影響。②事故應急預案主要由危險源管理部門建立、實施,包括事故現場人員的撤出路線和防護、救護、轉移措施,現場人員應急措施、防護、救護設備使用程序,危險源應急措施、減緩技術說明,向應急救援機構報警的方法。②事故應急預案包括應急救援設備檢查、測試、維修計劃和程序。④還包括針對不同的危險品編制應急醫療、處理資料。⑤應急救援工作人員的訓練、培、考核。⑥應急預案演練、檢查、修正、存檔等。⑦事故應急預案還應包括建立應急救援組織的動員、召集、指揮機制。
6 安全生產管理與隱患監控體系
我國經濟建設正朝市場經濟方向發展,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改革呈現了兩大明顯的進步。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運作機制上逐步與國際經濟體系接軌。②知識經濟倔起,引發新技術革命,特別是信息技術的
迅速發展,打下了“數字監控”基礎。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生產連同職業安全衛生責任一起,均在政府產業主管部門的直接管理和指揮下履行。改革以后,政企分開。企業享有生產經營自主權,同時也獨立承擔職業危險的風險,以及安全生產的責任和義務。為此,政府必須完善安全衛生監察的社會化服務和標準化管理的功能,企業必須建立自我約束、自我激勵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機制。當前,大中型國有企業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正在形成各具特點的程序模式,這種管理的程序模式可稱之為職業安全衛生的
過程管理,其大致過程環節如圖2所示。對企業來講,安全衛生管理要從工程立項之初就開始考慮,并貫穿于企業運作的全過程,安全衛生管理要推行程序化的動態管理模式,要在企業牢固樹立長抓不懈的安全生產理念和法制觀念。
目前,我國的職業安全衛生法規體系涵蓋國家法律、行政法規、行業規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法規等等,還包括我國承認的國際有關公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要以依法治理和經濟管理為主的方式進行。根據國務院關于機構改革所提出的目標,政府的主要精力必須集中于職業安全衛生的監督責任,集中于依法行政,以及執行對職業安全衛生專業的非政府第三方獨立機構的資格認證和注冊、注銷工作。關于企業內部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只能由企業自己去做。還有相當一部分屬于社會職能的調查、取證、監測、監察工作須由得到認證、注冊的非政府第三方專門結構去完成。國家立法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安全管理的前提,地方職能部門要有高效的依法監督手段,包括建立地域監控體系,充分運用地域電子信息網絡提高對重大危險源和隱患的監控力度。雖然,有經營自主權的企業,在生產上不應受政府行政干預,而在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方面卻應該接受政府行政執法的約束,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7 結論
強化安全意識已成為工業現代化的飛躍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識。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體制改革的深入,我國安全管理工作的系統和模式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現代化的隱患監控系統容于社會化的工業安全衛生監控體系之中,隱患的地域監控功能是實現全國隱患監控宏觀管理的基礎。從方法上講,由危險源辨識進階到隱患辨識,必須通過普查、評價、認證的方法完成分級評估,奠定隱患監控的實施基礎。作為隱患監控的技術載體則越來越依托信息網絡的發展。為了適應我國加入W丁O的步伐,關于重大危險源、事故隱患的辨識、評價、監控、預警、應急預案的理論、技術研究,必然加快直接為經濟建設服務的進程。
參考文獻
1 林澤炎.事故預防的行為干預技術及應用,中國安全科學學報,1998,8(4).
2 吳宗之.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險源評價方法與控制措施.中國安全科學學報,1998,8(4).
3 程映雪.我國勞動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及其近期的發展.中國安全科學學報,1997,7(6).
4 王新泉、魏文建.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的構建及其實現方法的研究.安全工程師論壇,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