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簡述應急預案編制的目的、作用等。
1.2 編制依據
簡述應急預案編制主要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以及有關行業管理規定、技術規范和標準等。
1.3 事件分級
結合《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辦法》中規定的事件分級、本單位實際、預警分級和響應分級,確定本單位事件分級,并明確分級指標。
1.4 適用范圍
說明應急預案適用的范圍,以及可能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的類型。
1.5 工作原則
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工作原則。
1.6 應急預案關系說明
簡要介紹企業內部和外部的應急預案體系,可輔以關系圖表示。
企業內部應急預案是以企業為實施主體的應急預案。應明確企業環境應急預案之間(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預案)以及與其他類型應急預案(如安全生產應急預案、消防應急預案等)之間的關系。
企業外部應急預案是與企業內部應急預案相關,但不以企業為實施主體的應急預案。應明確企業環境應急預案與所在地人民政府、環保部門、工業園區、集團公司等的環境應急預案之間的關系。
企業應急預案應統籌考慮與內部、外部各應急預案的銜接性,并通過演練鞏固、完善應急聯動機制。
2 應急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
2.1 內部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
為應對突發環境事件,企業可成立應急指揮中心,建立應急組織機構,對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和處置等進行統一指揮協調。明確總指揮、副總指揮及相應職責。
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成立現場應急指揮部,現場應急指揮部可由企業應急指揮中心兼任,也可由應急指揮中心根據現場具體情況確定其現場指揮部的組成。
根據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類型和應急工作需要,應急組織機構設置相應的應急響應工作組,并明確各組的工作任務和職責。
對易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的工段或部門,需明確該工段或部門的負責人為現場應急負責人,負責事發時的先期處置。各小組成員相對固定,在啟動應急預案時,隨時待命。
企業具有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時,明確其在應急組織機構中的職能。企業具有相應環境監測能力時,應建立應急監測組;涉及化學品危害較大、處置復雜、專業性強的,可建立專家組。
說明各級應急指揮之間的關系,明確協調機制、應急行動、資源調配、應急避險等響應程序。
應急組織機構盡可能以結構圖的形式表示出來,成員名單及聯系方式應作為預案附件,如有變動及時更新。
2.2 外部指揮與協調
企業建立與上級主管部門及所在地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之間的應急聯動機制,統籌配置應急救援組織機構、隊伍、裝備和物資,共享區域應急資源,提高共同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當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參考《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辦法》規定,企業設置專人負責聯絡匯報,配合兵團各級及其有關部門的應急處置工作。
3 預防與預警
企業應加強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的風險目標監控,建立突發事件預警機制,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3.1 預防
簡要列出企業采取的預防措施及落實情況,如環境安全管理制度、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重點崗位巡檢制度、重要設施(包括交通、通信、供水、供電、供氣、報警、監控等)檢測維護制度、環境風險評估制度、日常監測制度、應急培訓制度、信息報告制度、應急救援物資儲備供給制度和救援隊伍建設管理制度、應急演練制度等。相關文件可作為預案附件。
3.2 預警
3.2.1 預警條件
企業根據實際情況設定發布預警的條件。
有條件的企業可在關鍵崗位、重點工段或環境風險目標處設置監控和預警裝置,設置預警閾值,與企業的中控室或應急平臺聯網,構建完善的突發環境事件信息網絡,實現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快速、及時、準確地收集和報送,為應急指揮決策提供信息支撐和輔助手段。
(1)氣象部門等通知有極端天氣發生或其他地質災害預警時;
(2)環境風險防控設施或污染處理設施異常,不能正常發揮作用時;
(3)通過對主要工段和生產系統各環節監控,發現生產指標、參數及狀態等偏離正常值時;
(4)被監控物質的濃度等指標超過預警系統設置閾值時;
(5)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可能次生突發環境事件時。
3.2.2 預警措施
企業應急指揮中心發布預警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企業必須組織相關部門對可能造成事故的源頭進行排查,封閉可能受到危害的場所,準備應急物資和設備,應急響應中心進入備戰狀態。
3.2.3 預警解除
當3.2.1中引起預警的條件消除和各類隱患排除后,解除預警。
4 應急處置
4.1 先期處置
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企業應當立即采取有效先期措施來防止污染物的擴散,如明確切斷污染源的基本方案、明確污水排放口和雨水排放口的應急閥門開合等。
4.2 響應分級
企業根據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的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和企業對事件的可控能力,結合事件分級,對突發環境事件進行響應分級。
4.3 應急響應程序
4.3.1 內部接警與上報
明確企業內部突發事件信息接警與上報責任人、報告程序、時間和內容要求。企業現場當班人員發現異常或事故,可能引發突發環境事件時,應立即報告當班組長、部門領導,并向應急指揮中心報告。
4.3.2 外部信息報告與通報
明確企業外部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責任人、報告程序、時間和內容要求,掌握最壞情況下可能影響范圍內環境狀況和單位、人群分布及其通訊方式等。確保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在第一時間向事發地環保部門報告,向可能受污染影響的單位、區域及人員通報。發生《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辦法》中列為重大或特別重大突發環境事件時,企業應在1小時內向各師和環保部門報告。
4.3.3 啟動應急響應
企業應急指揮中心接警后,及時調度指揮,成立現場應急指揮部,通知應急響應中心各成員進行應急處置。
4.3.4 應急監測
企業應根據在突發環境事件發生時可能產生污染物種類和性質以及自身監測能力,明確相應的應急監測方案及監測方法,配置必要的監測設備、器材和環境監測人員。
(1)明確應急監測方案;
(2)明確污染物現場、實驗室應急監測方法和標準;
(3)明確現場監測與實驗室監測所采用的儀器、藥劑等;
(4)明確環境風險受體的監測項目、布點和頻次;
(5)明確監測人員的安全防護措施;
(6)明確內部、外部應急監測分工;
(7)明確應急監測儀器、防護器材、耗材、試劑等日常管理要求。
4.4 應急處置
企業事業單位應針對本單位環境風險源種類、性質,結合具體設備/裝置、生產工段、儲運系統等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類型,內部控制事態的能力以及可以調動的應急資源,進行情景模擬與假設,分別制定總體應急處置方案(可通過綜合環境應急預案或專項環境應急預案來規定)和重點崗位現場處置方案(通過重點崗位現場處置預案來規定),對所涉及應急的各相關人員預先做出具體安排。
應急處置方案需明確應急響應程序,落實執行人員、具體措施、所需應急物資、注意事項及時間要求,即要求做到“誰負責,做什么,怎么做”。
4.4.1 水環境突發事件應急處置
(1)及時切斷污染源的程序與措施;
(2)分析污染物可能造成對外環境的污染途徑,明確防止污染物擴散的程序、措施及相關設施使用方法,特別是為防止消防水和泄漏物通過清凈下水系統或雨水系統進入外環境及公共排水設施等關鍵環節的程序與措施;
① 通過源頭控制,啟動截流措施、事故排水收集措施減少污染物外排數量和速度;
② 啟動清凈下水系統防控措施、雨水系統防控措施及時切斷、分流無污染的水流,減少事故產生的污水量;
③ 啟動應急排污泵、生產廢水系統防控措施等及時轉移、處理事故排水;
④ 關閉總排口,并采取圍堵措施,防止污染物進入外環境,減少污染事件影響區域和范圍。
(3)如事故污水不能控制在廠區內,需及時報告所在地環保部門,請求支援。
4.4.2 大氣環境突發事件應急處置
(1)迅速切斷污染源的程序與措施;
(2)明確防止污染物擴散的程序與措施;
①啟動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氣體緊急處置裝置,如吸附、水解、噴淋等;
②劃定可能受影響區域和最短響應時間;
(3)人員防護、隔離、疏散措施:
①明確不同情況下的現場處置人員須采取的個人防護措施;
②確定不同情況下的危險區、安全區、現場隔離區;
③設置人員撤離、疏散路線;
④及時向當地及環保部門報告,并通報下風向可能受影響居民和企業。
4.4.3 其他類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處置
(1)針對不同污染物(包括伴生/次生污染),制定減輕與消除污染物的技術方案;
(2)明確應急防護措施、所需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
(3)明確應急使用的藥劑及工具(可獲得性說明)。
4.4.4 明確應急救援隊伍的調度及物資保障供應程序
(1)明確應急救援的調集方式與負責人員;
(2)應急物資數量、位置,以及可獲得的方式。
4.4.5 其他防止危害擴大的必要措施
4.5 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救治與醫院救治
依據突發環境事件的分類、分級,附近疾病控制與醫療救治機構的設置和處理能力,制訂具有可操作性的處置方案。
4.6 配合有關部門應急響應
明確當各師及有關部門介入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過程時,企業的配合措施,包括配合人員、技術支持、應急裝備和物資保障使用等。
5 應急終止
明確應急終止的條件、程序。
應急行動結束后,落實現場保護、清潔凈化等工作需要的設備工具和物資,對現場中暴露的工作人員進行妥善安排。
應急終止后,通知企業相關部門、周邊社區及人員危險已解除,完成應急處理情況的上報與發布,并繼續進行跟蹤環境監測和評估方案。
6 后期處置
6.1 善后處置
應急終止后對現場污染物進行后續處理,對應急儀器設備進行維護、保養,恢復企業設備(施)的正常運轉,進行撤點、撤離和交接程序,逐步恢復企業的正常生產秩序。
提出應急終止后進行受災人員的安置工作及損失賠償等善后工作內容。
6.2 評估與總結
應急終止后企業應組織內部專家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做出評估,編制應急總結報告,提出修訂應急預案建議。
7 應急保障
7.1 人力資源保障
明確各類應急響應的人力資源,包括專業應急隊伍、兼職應急隊伍的組織與保障方案。
7.2 資金保障
明確應急專項經費來源、使用范圍、數量和監督管理措施,保障應急狀態時應急經費的及時到位。
7.3 物資保障
明確應急救援需要使用的應急物資和裝備的類型、數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責任人及其聯系方式等內容。
7.4 醫療衛生保障
明確應急救援需要使用的醫療急救物資和裝備的類型、數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責任人及其聯系方式等內容。
7.5 交通運輸保障
明確應急救援需要使用的交通運輸工具的管理制度、責任人及其聯系方式等內容。
7.6 通信與信息保障
明確本單位應急指揮人員、應急小組,以及與應急工作相關聯的單位或人員的通信聯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備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統及維護方案,確保應急期間信息通暢。
7.7 科學技術保障
建立應急救援專家隊伍,及時為應急處置行動提供專業指導意見。
7.8 其他保障
根據本單位應急工作需求而確定的其他相關保障措施。
8 責任與獎懲
明確企業突發環境事件的預防與應急行動過程中相關人員的獎勵、處罰和責任追究的條件和內容。
9 預案管理
9.1 宣教培訓
依據對企業員工能力的評估結果和周邊工廠企業、社區和村落人員素質分析結果,制定宣教培訓計劃,明確應急救援人員、企業普通員工、應急指揮人員、運輸司機、監測人員、以及外部公眾的培訓內容和方法,并對應急培訓進行考核。
9.2 應急預案演練
應明確企業環境應急預案的演習和訓練的內容、范圍、頻次等,并進行演練過程的記錄和演習的評價、總結與追蹤。
9.3 預案修訂
說明應急預案修訂、變更、改進的基本要求及時限,以及采取的方式等,以實現可持續改進。
9.4 預案備案
說明應急預案備案的方式、審核要求,報備部門等內容。
10 附則
10.1 名詞術語
對應急預案涉及的一些術語進行定義。
10.2 預案解釋
明確應急預案負責制定與解釋的部門。
10.3 修訂情況
說明本預案修訂的時間、過程和內容,明確預案的報備部門,明確應急預案維護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進行評審,實現可持續改進。
10.4 實施日期
明確應急預案實施的具體時間。
11 附件
11.1 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報告
根據本單位實際,按照《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 169-2004)和其他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指南的要求,委托有資質的咨詢機構進行環境風險評估,明確本單位環境危險源、周邊環境狀況及環境敏感點的情況,編制本企業的“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報告”,內容包括基本情況調查與分析、可能發生突發環境事件分析、現有環境風險防控措施的差距分析,企業環境風險等級確定以及制定完善環境風險防控措施實施計劃等。環評中已有環境風險評價專章的,可在專章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補充。應明確以下內容:
(1)突發環境事件危險源辨識結果,明確本單位環境危險源的種類、性質、特點,以及本單位存放數量和分布,分析預測其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概率及事件處理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伴生、次生污染。
(2)正常工況下與非正常工況下,如爆炸、井噴、火災、泄漏等狀態下產生、排放的污染物種類、數量與濃度,及其對人、動植物等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和嚴重程度。
(3)污染治理設施非正常條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與濃度,及其對人、動植物等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和嚴重程度。
(4)暴雨初期,自然災害等自然條件下可能造成突發環境事件的說明,包括可能產生、排放的污染物種類、數量與濃度,及其對人、動植物等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和嚴重程度。
(5)測算需要建設的車間事故廢水收集池和廠區事故應急池的最小容積。
(6)運輸或輸送過程中可能泄漏危險物質對環境保護目標的影響分析。
(7)根據污染物可能波及范圍和環境敏感點的距離,預測不同環境敏感點可能出現污染物的濃度值、變化趨勢及污染程度,確定保護級別。重點預測對水源地和居民集中區的影響情況。
(8)突發環境事件產生污染物造成跨界(省、市、縣等)環境影響的說明。
(9)尾礦庫、貯灰庫、渣場等如發生垮壩、溢壩、壩體缺口、滲漏時,對下游人員生命及財產安全以及主要河流、湖泊、水庫、地下水或海洋及飲用水源地取水口的環境安全分析。
(10)突發環境事件可能產生污染物的相關環境安全標準、限值和最高允許濃度。
11.2 企業內部應急人員的職責、姓名、電話清單和外部聯系單位、人員及電話;
11.3 信息接收、處理、上報等標準化格式文本;
11.4 廠區地理位置圖(標明本單位坐標及周邊環境敏感點分布情況);
11.5 廠區平面布置圖(標明主要生產設施、危險源、應急設施(備)、事故應急池分布情況);
11.6 雨水、污水管網圖(標明事故導流溝/管、清靜下水切換閥門及其他應急切換閥門和抽水泵的位置);
11.7 企業突發環境事件處置流程圖;
11.8 應急物資儲備清單;
11.9 各種制度、程序、方案等;
11.10 預案編制人員清單,包括參與編制人員姓名、所在單位、聯系電話、職務/職稱、專業類別等;
11.11 其他。
XX車間(崗位)現場處置預案
針對企業危險性較大的具體的重點工作崗位分別編制現場處置預案。現場處置預案要做到制度上墻、卡片式管理,明確該崗位的應急響應程序、執行人員、具體措施、所需應急物資、注意事項及時間要求,即“誰負責,做什么,怎么做”。
1 危險性分析
針對具體的重點工作崗位,進行危險性分析,明確具體危險源及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的特征、危害程度以及發生突發環境事件前可能出現的征兆等。
2 信息報告
包括上報程序、方式、責任人、聯系電話等。
3 應急處置措施
根據本崗位可能發生的危險化學品泄漏、爆炸等情況,從操作措施、先期救護、物資調用等方面制定明確的、具體的、可操作的應急處置措施。
4 注意事項
列出本崗位現場應急的注意事項,如危險化學品泄漏時應急人員必須穿防化服、現場應急小組需至少一名監護人等,以及相關應急設備(施)的操作注意事項等。
附件2
XX公司(園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評估意見
評?? 估?? 意?? 見
(應明確寫明是否要重新組織評估,是否要修訂完善。)
參加評估人簽字:
年??? 月??? 日
(評估意見可加附頁)
附件3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申請表
單位名稱
法定代表人
資產總額
萬元
行業類型
從業人數
人
聯系人
聯系電話
傳? 真
電子信箱
單位地址
根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現將我單位編制的:
等預案報上,請予備案。
(單位公章)
年?????? 月?????? 日
附件4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登記表
備案編號:
單位名稱
法定代表人
經辦人
聯系電話
傳? 真
單位地址
你單位上報的:
經形式審查,符合要求,予以備案。
(蓋? 章)
年????? 月????? 日
附件5
環境應急預案備案補正告知書
〔年度〕編號
:
你(單位)申請的????????????????????? ,經審查,以下方面不符合要求,請補正后提交。
1.
2.
3.
……
( 公? 章 )
年???? 月??? 日
附件6
環境應急預案備案退件通知書
〔年度〕編號
:
經初步審查,你單位報送的:(預案名稱)(版本號:????? )中,存在以下問題:
1.
2.
3.
……
不符合環境應急預案備案有關要求,不予備案。
請你單位修訂完善通過評估后重新報送備案。
(公 章)
年?? 月?? 日
附件7
兵團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編號
兵團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編號實行全兵團統一編制,編號共15位,前4位為申報單位所在地的行政區劃代碼(各師代碼附后);5-8位為申報年度;9位為單位類別,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為A,事業單位為B,企業為C;10-11位為備案級別,01為兵團級備案,02為師級備案;12-15位為備案序號,各師獨立編號。如:一師環保局2014年第一個到兵團環保局備案,則備案編號為:66002014A010001;二師某公司于2014年第一個在二師環保局備案,則備案編號為66022014C020001。
兵團及各師行政區劃代碼為:
兵??? 團:6600???? 第 一 師:6601???? 第 二 師:6602
第 三 師:6603???? 第 四 師:6604???? 第 五 師:6605
第 六 師:6606???? 第 七 師:6607???? 第 八 師:6608
第 九 師:6609???? 第 十 師:6610???? 建 工 師:6611
第十二師:6612???? 第十三師:6613???? 第十四師:6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