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正確辨識火電廠重大危險源,編制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進行演練,是火電廠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 火電廠;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
火電廠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依據《電力行業緊急救護工作規范》(DL/T692 1999)的要求執行,強調其針對性、專業性,其制定程序主要包括編制的準備、危險辨識和風險評價、預案編制、預案的演習和修訂、審核實施。另外,火電廠應急救援預案應并入地方政府編制的區域性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體系中,以有助于增進企業和地方政府的相互了解,也確保了火電廠應急救援預案作為區域性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緊急情況下實施。
1 編制的準備
1.1 成立預案編制小組
火電廠應組織安全、環保、生產、設備、醫護等相關部門的技術人員組成編制小組。小組成員最好包括來自地方政府社區和相關政府部門的代表,以保證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與區域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一致性,當事故擴大或波及到廠外時,與區域性應急救援預案實現有效銜接。
1.2 相關資料收集
包括適用的法律、法規和標準,企業的危險源普查,企業事故檔案,國內外同類企業的事故資料,相關企業的應急預案。
1.3 企業應急資源
在緊急情況下,企業所具有的包括人力、設備和供應等方面的應急資源,如全職和兼職的應急人員消防供水系統、個體防護設備、毒物檢測設備、醫療救生設備、交通設備、通訊設備等。
1.4 環境及社會應急資源
當地的氣象、地理、環境、周邊人口分布情況以及當地可動用的社會應急資源。
2 危險及有害因素辨識和風險評價
危險及有害辨識和風險評價是火電廠編制事故應急預案的關鍵和主要依據。
2.1 危害辨識的主要內容
火電廠在危害辨識過程中,應堅持“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則,對以下方面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辨識與分析。
(1)廠址及環境條件
從廠址的工程地質、地形、自然災害、周圍環境、氣象條件、交通運輸、搶險救災支持條件等方面進行分析。
(2)廠區平面布置總圖
應辨識與分析功能分區(生產、管理、輔助生產、生活區)布置;高溫、有害物質、噪聲、輻射、易燃、易爆、危險品設施布置;工藝流程布置;建筑物、構筑物布置;風向、安全距離、衛生防護距離等。運輸線路及碼頭:應考慮廠區道路、廠區鐵路、危險品裝卸區、廠區碼頭等。
(3)建(構)筑物應辨識和分析
建(構)筑物的結構、防火、防爆、朝向、采光、運輸(操作、安全、檢修)通道、開門,以及生產輔助設施。
(4)生產工藝過程應辨識和分析
物料(毒性、腐蝕性、燃爆性)的溫度、壓力、速度、作業和控制條件以及事故及失控狀態。
(5)生產設備及裝置主要包括電氣設備、機械設備、電廠化學設備及裝置、特殊單體設備及裝置(如鍋爐、制氫站、油庫等)、有毒有害作業部位及勞動安全與作業環境等。
2.2 重大危險及有害因素的辨識
火電廠運行管理實踐表明在其生產運行過程中存在著發生火災、爆炸、電氣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電梯及車輛傷害、高處墜落、物體打擊、坍塌、淹溺、中毒窒息、燙傷凍傷、電離、電磁輻射、聽力損傷、振動傷害等多種事故危險。在各種危險因素中,可燃介質的泄漏及散發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由其引發的火災爆炸、中毒窒息事故是工程生產及檢修過程中應注意防范的重點。[2]火電廠重點危險事故及重點危險區域及部位主要包括:主廠房區(汽機房、鍋爐房、主控樓、空壓站等);點火油罐區(貯油罐、油泵房及卸油棧臺等);屋外配電裝置區(主變壓器、高壓廠用變壓器、啟動備用變壓器等);制氫系統(制氫站、貯氫罐、輸氫管道等);煤場區(翻車機室、干煤棚、輸煤棧橋、轉運站、碎煤機室等);廠區電纜溝道等。[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重大危險源辨識》(GBl8218 2000)以及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文件《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大中型火電廠使用的鍋爐一般均屬重大危險源。此外,根據《輕柴油》(GB252 2000)標準,輕柴油火災危險型類別分類上升為乙類,大部分火電廠用于點火助燃的輕柴油罐應屬重大危險源。電廠作為業主單位應按規定對重大危險源登記建檔,填寫《重大危險源申報表》報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同時應進行定期檢測、評估、監控,并制定應急預案,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