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據國家有關突發事件的法律規定和大型建設工程建設的健康管理實踐,總結出適用于各種社會依托條件下的醫療應急預案的設計和應用理論,以求在大型建設工程中有效降低因事故帶來的影響和損失,提高企業的中和管理水平。
關鍵詞:大型建設工程 應急預案 風險識別和評價
大型建設工程在勘探、施工、試投產、運營過程中可能發生塌方、燃燒、爆炸、人員中毒的災難性事故,導致人員傷亡。也可能發生傳染病爆發、食物中毒、急性職業性損害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造成群發性疾病。這些突發醫療事件既難預料又無法避免,而又往往發生在社會依托差的偏僻地區,如果處理不及時會延誤傷、病人員的救治時機,危及生命安全,給企業和社會帶來嚴重的后果。制定相應的醫療應急預案的主要目的是在發生突發事件時能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使傷、病人員得到及時治療,盡最大可能地挽救生命,減少損失,避免事件演變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醫療應急預案是企業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成功實施能有效的降低事故等級、減小對社會影響,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因此,企業各級單位都應高度重視對醫療應急預案的編制、培訓、和演練。
在大型建設工程中,突發醫療事件應急預案的編制一般包括以下步驟和內容:
一、基礎資料的收集
收集資料的主要目的是為應急預案的編制提供法律法規和技術支持。需要收集的資料包括:國家有關法規、標準及其他要求;本企業或工程項目健康管理辦法;本行業或本企業以往的事故、事件中應急救護的成功案例和所暴露出的問題及經驗教訓;本企業或工程項目所涉及的工藝流程,生產原料、產品以及加工過程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工作現場所在地區的疾病流行狀況、地質、水文、災害資料等。
收集的途徑主要有:從行業期刊、專著中查找相關的突發醫療事件的報道和介紹;從企業年報、檔案中了解企業應急救護保障現狀;從企業設計部門獲得工程的背景、工程概況、工藝流程、地區分布等資料;與一線管理、作業人員交流獲得最直接信息;走訪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疾病控制機構、水文氣象、地質部門等了解工程所涉及地區經濟、衛生、生活習俗及疾病流行狀況、氣象災害狀況和社會醫療衛生依托資源狀況等。
二、潛在醫療衛生危害的識別和風險評價
與企業安全部門一同對重大危險源進行辨識,然后確定和估計可能發生的事故或緊急事件所造成的人員傷亡范圍程度和醫療救護需求。評估、預測當地傳染病爆發、食物中毒等的發生和影響。根據風險的影響和發生概率對重大潛在風險進行分級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編制醫療應急預案。在對潛在風險分析時應特別注意分析那些雖然不易發生卻會造成嚴重后果的風險。
三、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
在重大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的基礎上,針對潛在事故編制事故應急處理預案。預案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現場的基本情況 潛在危險的分布圖
(一)成立應急領導小組和組織機構
領導小組應由公司主要領導掛帥,由主管安全、健康的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領導為副手,小組成員包括急救、搬運、通訊、運輸、物資保障等部門負責人。必要時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領導小組的職責是:領導和指揮突發事故或緊急事件的處理,對重大問題做出決策。應急處理辦公室的職責:有關會議的記錄和整理,傳達領導小組的決定和督辦,上下級部門的聯絡,各方面的協調,必要時辦公室對應急救護工作做出進一步分工。
(二)建立緊急報告制度
需要緊急向上級匯報的情況
應明確出現什么情況要緊急向上級匯報,下列情況必須立即匯報:發現重大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事件;發現不明原因的群發性疾病;人員重大傷害;災害、事故等。
緊急呼救的內容:事件發生的具體位置,包括具體地點和標志建筑物;疾病或損傷是怎樣發生的;發生的具體時間;目前的傷病人數和傷病情況;詢問在救護人員未到達前該作如何處置。全部過程中應簡明扼要,準確客觀地描述一切,不過多加入自己的主觀預想或意見。
(三)培訓
應急救護專業知識和技能訓練
事故發生后場內外人員逃生程序以及行為規定;
預案應考慮到一些意外情況,如節假日等原因使預案規定人員不在崗位時,應配備足夠的人員以預防處理特殊事件。
制定突發事件現場工人應采取的急救措施、召集現場急救的主要人員到場的規定,保障有足夠人員和應急物資到達事故現場。
(四)現場應急處理
突發事件發生后,現場急救員、現場醫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立即開始救治。現場組織者控制現場秩序,查明事件的時間、嚴重程度、演變過程,人員的傷亡數量、程度,及時向上級匯報,決定和組織轉運。對還在進一步發展的災害或懷疑為傳染性的疾病的,要立即做好防護,包括對急救人員自身的防護和周圍人群的防護。
值班或安全主管領導應迅速到現場指揮,醫療救護隊、搶修隊負責人迅速到達現場,協助救治工作,協調相關方面工作。
救治方案:根據工程和生產流程特點,預先確定可能出現的傷害,針對這些傷害情況制定搶救措施規范。在突發事件發生時,現場救治者組織救治方案的實施。
現場組織者及時將初步意見和搶救方案向上級匯報,或向當地醫療衛生部門請求支援。
(五)應急醫療設備
應急醫療設備包括醫療器械、藥品、車輛通訊等。可根據預測發生災害所造成的傷害情況在現場急救站配備紗布、繃帶、夾板、頸托、脊柱板等,專供應急使用。在社會依托差的地區可配備氣管插管、吸引器、心電圖機、氧氣瓶等。藥品主要為消毒、止血的非處方藥,品種盡可能單一,并培訓員工正確使用。應急救護運輸車輛及轉運路線應該事先確定下來,并定期檢查和確認。根據應急救護等級配備相應的救護、轉運車輛,一般分為普通型急救車、復蘇型急救車和急救指揮車。車上要有相應的配置要求。普通型急救車和急救指揮車可由工程用車兼職,但車型應滿足轉運傷病員需要。
(六)應急救護記錄
所有員工的健康資料,應妥加保管(加鎖)。資料應包括血型、變態反應、體檢證明、就診記錄,以備應急時使用。突發事件發生后,應有專人記錄整個事件的經過、和急救詳情,作為急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及事件調查和今后改進的依據。
(七)預案的審定
按照上述步驟編制出的應急救護預案,僅僅是初稿,要得到一個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還需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安全技術、有豐富經驗的急救人員等組成的專家組,對他的合理性、適應性進行全面的審定,提出改進意見并加以修改。預案制定過程中,應廣泛征求各崗位工人的意見,并讓他們才與制定。
四、應急預案的演練和改進
突發醫療事件應急預案批準頒布后,企業應及時將應急預案發放到有關部門、崗位職工和安全管理人員,并定期組織演練。在演練后,企業應對事故應急處理預案規定的內容進行檢查,找出其中不足并加以改進。檢查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組織機構、職責是否明確;應急救護步驟是否安全有效;應急救護物資、設備是否充足完好;應急救護人員是否受到專門訓練,對應急預案是否掌握良好;通訊系統、運輸轉運系統是否正常有效等。